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7533发布日期:2022-09-21 07:2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2.5g热点高容量的特点能够成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当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互联网终端设备数量将是目前的10-100倍,我们身边的一切物品都有可能加入到互联网中,没有高容量的网络将无法容纳“万物”;而智能家居则是撬动物联网、深入普通用户最容易预见的支点。智能照明作为最常见、最入门级的智能家居应用,是5g发展最大获利者。电灯是家庭中数量最庞大、分布最为广泛的电器,在一个约100平方米的家庭中,平均装有近30盏电灯。尤其是在精装房成为未来地产开发商交房标准的趋势下,灯泡、灯饰的使用需要以更人性、更艺术的形式入驻到家庭装修中,不仅要满足照明的基本功能,还要满足烘托氛围的辅助功能。
3.公开号为cn110896580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包括由控制装置和照明装置组成的多个照明系统及通过无线收发器通讯连接的总控制端,控制装置包括光传感器、处理电路一以及无线收发器,照明装置包括发光装置、与总控制端连接,并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调节发光装置的驱动电路,总控制端包括无线收发器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调节发光装置的驱动电路一,采用基于5g技术的无线收发器,能够支持同时连接20以上的设备,海量的数据支持每一盏智能电灯实现精确控制,而且功耗小,远距离信号稳定,传输速度和信息快速、有效,承载了智能照明的无线网络需求,具有实时操控、不延时的功能,更简便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4.现有的家庭照明设备的控制,往往还是需要人为进行,且无法根据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环境因素自动调节照明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使得照明设备能够根据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环境以及用户的需求自动调整照明设备的亮度。
7.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包括云平台、登录验证模块、信息录入模块、定位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照明控制模块以及远程操作模块;
8.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信息采集模块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f1:用户通过终端设备选择对照明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当选择手动控制时,则向远程操作模块发送手动控制权限;
10.步骤f2:当选择自动控制时,则将用户进入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时刻标
记为tj,将用户离开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时刻标记为tl;
11.步骤f3:通过公式获得该照明区域的照明系数lx,并将照明系数lx发送至照明控制模块,其中ld0为系统预设亮度阈值,wd0为系统预设温度阈值,且ld0和wd0均大于0;α、β均为系统因子,且α>β>0;
12.步骤f4:将步骤f1-f3获得的分析结果发送至照明控制模块;
13.所述照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分析模块对照明设备进行照明控制调节,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4.步骤z1:当用户进入至某一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时,获取该照明区域内的照明系数lx;
15.步骤z2:通过公式sld=lx*lm获得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亮度需求值sld;
16.步骤z3:根据所获得的亮度需求值,对照明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
17.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登录验证模块用于用户进行个人信息的注册以及登录系统,个人信息的注册包括:用户进入登录验证模块,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输入,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以及用户的正面脸部照片,然后进行用户注册,并自动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与系统进行绑定;用户注册完成后,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发送至云平台进行保存;用户通过登录验证模块进行验证登录,从而进入系统,登录系统的过程具体包括: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输入登录验证模块,然后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进行输入,从而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成功后进入系统。
18.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将照明设备与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信息录入,并进行绑定,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x1:通过获取照明灯具的识别码,并将识别码输入至系统,所述识别码相互独立且不相同;
20.步骤x2:将每个照明灯具与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进行绑定,然后生成照明设备信息集;
21.步骤x3:获取用户手机的mac码,并将mac码与照明信息集进行绑定,同时将用户手机标记为主控制设备;
22.步骤x4:将步骤x1-x3所录入的数据发送至云平台进行保存。
2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控制设备能够在系统内添加副控制设备,添加过程包括: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mac码,并通过mac码将终端设备进行添加,被添加的终端设备会立即收到授权认证信息,当对授权认证信息进行确认后,则副控制设备添加成功;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以及电脑
24.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照明设备进行定位,同时获取终端设备的所在位置,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5.步骤d1:建立三维坐标系,然后对每个照明设备的位置进行标记,并获取每个照明设备在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点;
26.步骤d2:获取每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坐标范围,并在三维坐标系中进行标记;
27.步骤d3:通过用户手机的gps定位系统,对用户手机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实时获取用户的所在位置;
28.步骤d4:将步骤d1-d3所获得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至用户的终端设备;
29.在实际使用过程在,当照明设备被启动时,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被标记为高亮状态,从而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查看照明设备的状态。
30.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照明设备以及用户的信息,将照明设备进行编号,并获取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亮度值和温度值,实时获取用户所在的位置是否位于某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若在某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则将该照明区域进行标记。
31.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远程操作模块在接收到手动控制权限时,则用户能够通过终端设备对每个照明设备进行控制,控制内容包括照明设备的开启、关闭以及照明设备的亮度的调节。
3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照明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区域的环境,从而能够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使得用户在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更加舒适;且当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温度较高时,能够通过降低照明设备的亮度,从而使得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同时避免了照明设备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延长了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得照明设备在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能够依照照明区域以及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照明亮度,从而使得照明设备的使用更加的合理化、节能化以及方便化。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包括云平台、登录验证模块、信息录入模块、定位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照明控制模块以及远程操作模块;
36.所述登录验证模块用于用户进行个人信息的注册以及登录系统,个人信息的注册包括:用户进入登录验证模块,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输入,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以及用户的正面脸部照片,然后进行用户注册,并自动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与系统进行绑定;用户注册完成后,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发送至云平台进行保存;用户通过登录验证模块进行验证登录,从而进入系统,登录系统的过程具体包括: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输入登录验证模块,然后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进行输入,从而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成功后进入系统。
37.所述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将照明设备与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信息录入,并进行绑定,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x1:通过获取照明灯具的识别码,并将识别码输入至系统,所述识别码相互独立且不相同;
39.步骤x2:将每个照明灯具与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进行绑定,然后生成照明设备信息集;
40.步骤x3:获取用户手机的mac码,并将mac码与照明信息集进行绑定,同时将用户手机标记为主控制设备;
41.步骤x4:将步骤x1-x3所录入的数据发送至云平台进行保存。
4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控制设备能够在系统内添加副控制设备,添加过程包括: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mac码,并通过mac码将终端设备进行添加,被添加的终端设备会立即收到授权认证信息,当对授权认证信息进行确认后,则副控制设备添加成功;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以及电脑。
43.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照明设备进行定位,同时获取终端设备的所在位置,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d1:建立三维坐标系,然后对每个照明设备的位置进行标记,并获取每个照明设备在三维坐标系内的坐标点;
45.步骤d2:获取每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坐标范围,并在三维坐标系中进行标记;
46.步骤d3:通过用户手机的gps定位系统,对用户手机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实时获取用户的所在位置;
47.步骤d4:将步骤d1-d3所获得的位置信息实时发送至用户的终端设备;
48.在实际使用过程在,当照明设备被启动时,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被标记为高亮状态,从而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查看照明设备的状态。
49.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照明设备以及用户的信息,具体获取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c1:将照明设备进行编号,并标记为i,i=1,2,
……
n,n为整数;
51.步骤c2:获取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亮度值,并将亮度值标记为ldi;
52.步骤c3:获取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温度值,并将温度值标记为wdi;
53.步骤c4:实时获取用户所在的位置是否位于某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若在某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则将该照明区域进行标记;
54.步骤c5:将步骤c1-c4所获得的数据发送至信息分析模块。
55.所述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信息采集模块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56.步骤f1:用户通过终端设备选择对照明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当选择手动控制时,则向远程操作模块发送手动控制权限;
57.步骤f2:当选择自动控制时,则将用户进入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时刻标记为tj,将用户离开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时刻标记为tl;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用户离开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超过系统预设的时间阈值t0时,则自动将照明设备进行关闭,从而避免因为用户忘记关灯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58.步骤f3:通过公式获得该照明区域的照明系数lx,并将照明系数lx发送至照明控制模块,其中ld0为系统预设亮度阈值,wd0为系统预设温度阈值,且ld0和wd0均大于0;α、β均为系统因子,且α>β>0;
59.步骤f4:将步骤f1-f3获得的分析结果发送至照明控制模块。
60.所述照明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信息分析模块对照明设备进行照明控制调节,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61.步骤z1:当用户进入至某一个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时,获取该照明区域内的照明系数lx;
62.步骤z2:通过公式sld=lx*lm获得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亮度需求值sld;
63.步骤z3:根据所获得的亮度需求值,对照明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
64.通过照明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区域的环境,从而使得能够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从而使得用户在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更加舒适;且当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温度较高时,能够通过降低照明设备的亮度,从而使得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进而避免了照明设备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65.所述远程操作模块在接收到手动控制权限时,则用户能够通过终端设备对每个照明设备进行控制,控制内容包括照明设备的开启、关闭以及照明设备的亮度的调节。
66.工作原理:通过登录验证模块进行个人信息的注册以及登录系统,用户进入登录验证模块,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输入,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以及用户的正面脸部照片,然后进行用户注册,并自动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与系统进行绑定;用户注册完成后,将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输入登录验证模块,然后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进行输入,从而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验证,验证成功后进入系统;然后通过信息录入模块将照明设备与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信息录入,获取照明灯具的识别码,并将识别码输入至系统,将每个照明灯具与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进行绑定,然后生成照明设备信息集;获取用户手机的mac码,并将mac码与照明信息集进行绑定,同时将用户手机标记为主控制设备;
67.通过定位模块对照明设备进行定位,同时获取终端设备的所在位置,当照明设备被启动时,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被标记为高亮状态,从而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的查看照明设备的状态;然后信息采集模块获取照明设备以及用户的信息,将照明设备进行编号,并获取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亮度值和温度值,之后再通过信息分析模块对信息采集模块所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当用户选择自动控制时,获得照明区域的照明系数并将照明系数lx发送至照明控制模块,照明控制模块根据信息分析模块对照明设备的分析结果获得的亮度需求值,从而对照明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通过照明控制模块,能够根据照明设备对应的照明区域的环境,从而使得能够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从而使得用户在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更加舒适;且当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内的温度较高时,能够通过降低照明设备的亮度,从而使得照明设备所对应的照明区域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进而避免了照明设备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且当用户离开照明设备
所对应的照明区域超过系统预设的时间阈值时,则自动将照明设备进行关闭;
68.同时远程操作模块在接收到手动控制权限时,用户能够通过终端设备对每个照明设备进行控制,控制内容包括照明设备的开启、关闭以及照明设备的亮度的调节。
69.上述公式均是去除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和预设阈值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或者大量数据模拟获得。
70.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