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

文档序号:31136711发布日期:2022-08-13 14:0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

1.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


背景技术:

2.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并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使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现有的配电柜缺少除湿结构,由于清晨时分空气中的水分较多,而配电柜的温度壁空气高,因此空气中的水分会在配电柜内凝露,露水会对配电柜内的元件造成极大的影响,可能将电力线路腐蚀,甚至导致电气设备短路,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且现有的配电柜的减震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缺少除湿结构,空气中的水分会在配电柜内凝露,可能将电力线路腐蚀,甚至导致电气设备短路,造成极大的损失,减震效果不佳,而提出的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所述配电柜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一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左右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一块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一个设备外壳,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滑块一,所述固定槽的左右内侧壁上也开设有与两块滑块一相匹配的滑槽一,所述固定板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减震弹簧,两个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再固定槽的下内壁上,配电柜的上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所述电机位于设备外壳的正上方设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根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片扇叶。
7.优选地,所述配电柜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张加热网,所述加热网被旋转杆贯穿设置,所述加热网的左右两端处均设置有一块引导板,所述配电柜的左右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块连接块,每两块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轴,两块所述引导板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套设在对应的两根连接轴上,两块所述引导板远离对应的连接轴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连接槽,所述加热网的左右两端处也固定连接有一块与连接槽相对应的固定轴,每块所述固定轴的前后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转动槽,两个所述连接槽的前后内侧壁上也开设有与两根转动槽相匹配的连接杆,所述加热网与两块引导板通过转动槽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旋转杆上还固定套设有一个偏心轮,所述偏心轮靠近加热网的顶端设置,所述加热网的顶端还滑动连接有两块调节块,两块所述调节块分别设置在偏心轮的左右两端处,每块所述调节块的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滑块二,所述加热网的顶端也开设有与两块滑块二相对应的滑槽二,两块所述滑块二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横向设置
的固定弹簧,两个所述固定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槽二的内侧壁上,两块所述调节块均与偏心轮相贴设置。
9.优选地,所述旋转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一块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套设在旋转杆的外侧设置,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加热网的底壁相贴设置。
10.优选地,所述配电柜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通道,每个所述连接通道均向配电柜的外侧倾斜向下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接通道均设置在配电柜侧壁的底端处。
11.优选地,所述配电柜内还设置有与加热网相关联的定时控制装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热网,将空气中大部分的水分去除,然后利用引导板,使剩余的水分在引导板上凝露,露水会随着引导板流下,最后从连接通道排出,从而避免了过多的湿气残留在配电柜中,导致露水腐蚀的电力线路,使电力设备短路,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有利于配电柜的使用,同时设置有减震弹簧,能对外界的震动,以及配电柜内部的震动进行缓冲削弱,减小其对配电柜内电气元件所造成的影响,使电气元件能更好的运行。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5.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的加热网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的引导板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配电柜、2连接通道、3支撑底座、4固定槽、5固定板、6滑块一、7滑槽一、8设备外壳、9减震弹簧、10电机、11旋转杆、12扇叶、13加热网、14固定块、15连接弹簧、16固定轴、17引导板、18连接块、19连接轴、20偏心轮、21调节块、22滑块二、23滑槽二、24固定弹簧、25连接槽、26连接杆、27转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参照图1-4,一种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用供配电柜,包括配电柜1,配电柜1的下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底座3,支撑底座3采用防水材料制成,支撑底座3上开设有一个固定槽4,固定槽4的左右内侧壁之间滑动连接有一块固定板5,固定板5上设置有一个设备外壳8,固定板5的左右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滑块一6,固定槽4的左右内侧壁上也开设有与两块滑块一6相匹配的滑槽一7,固定板5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减震弹簧
9,减震弹簧9能对外界的震动以及电机10运行时的震动进行缓冲,减小其对电机设备外壳8内电气设备的影响,两个减震弹簧9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再固定槽4的下内壁上,配电柜1的上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10,电机10位于设备外壳8的正上方设置,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根旋转杆11,旋转杆1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片扇叶12,电机10启动后,其输出端会带动旋转杆11转动,从而使多片扇叶12转动,将外界的空气吸入配电柜1中,对设备外壳8进行散热,配电柜1的内部还设置有一张加热网13,配电柜1内还设置有与加热网13相关联的定时控制装置,定时控制装置控制加热网13在清晨时启动,进行加热,将空气中的湿气去除,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关闭,加热网13被旋转杆11贯穿设置,加热网13的左右两端处均设置有一块引导板17,加热网13同时会对引导板17加热,空气中未被加热网13去除的水分会在引导板17上凝露,然后露水顺着引导板滑落到配电柜与1的下内壁上,最后从连接通道2处排出,配电柜1的左右内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块连接块18,每两块连接块18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根连接轴19,两块引导板17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套设在对应的两根连接轴19上,两块引导板17远离对应的连接轴19的一端开设有一个连接槽25,加热网13的左右两端处也固定连接有一块与连接槽25相对应的固定轴16,每块固定轴16的前后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一根转动槽27,两个连接槽25的前后内侧壁上也开设有与两根转动槽27相匹配的连接杆26,加热网13与两块引导板17通过转动槽27转动连接,旋转杆11上还固定套设有一个偏心轮20,偏心轮20靠近加热网13的顶端设置,加热网13的顶端还滑动连接有两块调节块21,两块调节块21分别设置在偏心轮20的左右两端处,每块调节块21的底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块滑块二22,加热网13的顶端也开设有与两块滑块二22相对应的滑槽二23,两块滑块二22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固定弹簧24,两个固定弹簧2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对应的滑槽二23的内侧壁上,两块调节块21均与偏心轮20相贴设置,旋转杆11转动时会使偏心轮20一起转动,从而对两块调节块21产生挤压和冲击,在固定弹簧21的配合下,使得加热网13轻微震动,从而使引导板17也随之轻微震动,加快露水滑落的速度,配电柜1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连接通道2,每个连接通道2均向配电柜1的外侧倾斜向下设置,且多个连接通道2均设置在配电柜1侧壁的底端处。
21.本发明中,装置在使用时,设备外壳8内的电气设备运行会产生热量,因此电机10会随之启动,电机10启动后,其输出端会带动旋转杆11转动,从而使多片扇叶12转动,将外界的空气吸入配电柜1中,对设备外壳8以及其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散热,使电气设备能长时间正常工作,而在清晨时,空气中的水分较多,定时控制装置会控制加热网13启动,对配电柜1的内部进行加热,将配电柜1内部空气以及从外部吸入到配电柜1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将空气中的部分水分去除,同时加热网13温度升高时还会使引导板17的温度随之升高,湿气会在温度较高的位置液化,因此空气中剩余的水分会在引导板17上凝露,在引导板17的作用下,露水会顺着引导板滑落到配电柜与1的下内壁上,最后从连接通道2处排出,由于连接通道2倾斜向下,所以露水的流出更加顺畅,而且也避免了灰尘从连接通道2处进入到配电柜1中,于此同时旋转杆11转动时会使偏心轮20一起转动,从而对两块调节块21产生挤压和冲击,在固定弹簧21的配合下,使得加热网13轻微震动,从而使与加热网13相连接的引导板17也随之轻微震动,震动使得露水滑落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从而能更快的将配电柜1内的水分去除,避免配电柜1内湿气过重,导致电气设备短路,有利于配电柜1内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设置在配电柜1内的减震弹簧9能对外界的震动以及电机10运行时的震动
进行缓冲,减小其对电机设备外壳8内电气设备的影响,。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