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0980发布日期:2024-02-20 20:3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散热组件,尤指具有被动单向导通阀结构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所使用的现有技术电子元件的工作效能进一步的提升。由于电子元件的效能提高,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亦随之增加,故高效能电子元件需搭配散热效能更高的散热器,现有技术具有高散热效能的散热器,例如吹胀式热板。吹胀式热板的基本构造具有一导热板体,导热板体上形成一循环流道,循环流道内部填充有冷却液体。实际使用时,当吹胀式热板热接触于发热的电子元件,循环流道内的冷却液体会吸收电子元件的热量而产生相变化,并于循环流道内达到冷却循环而对电子元件进行降温。

2、但是在目前的吹胀式热板中的循环流道的冷却液体容易受到重力的影响,让该冷却液体往往只会往该吹胀式热板中的低位区域流动,造成该吹胀式热板中的高位区域没有足够的冷却液体到达,造成无法有效对吹胀式热板的高位区域进行散热,此一高位区域与低位区域散热不均现象,将严重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效能,并造成该电子元件容易损坏等问题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缺点重新创作一种散热装置,其具有被动单向导通阀结构的环流通道,使内部填充的冷却液体蒸发为气体后,在散热装置的高位区域及低位区域间单向循环流动,以达到可有效进行散热的目的。

2、本发明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具有一导热板体及一循环流道;该导热板体为一板件,其一侧为一吸热侧缘,另一侧为一冷凝侧缘;该循环流道为一环绕形成在该导热板体的通道并于内部填充有一工作流体,该循环流道具有至少一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与该吸热侧缘相邻,该工作流体吸热使得至少部分该工作液体相变化后,经由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在该循环流道内朝向单一方向流动。

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循环流道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为一具有特斯拉阀结构的通道。

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循环流道另包括有依序形成与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相互连接的一第一连通部、至少一几何状区段部及一第二连通部,各该几何状区段部与该冷凝侧缘位置相邻,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与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各该几何状区段部的一端相互连接,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与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各该几何状区段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导热板体形成有一充注口,该充注口与该循环流道相互连通。

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循环流道所形成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有二个,所形成的该几何状区段部有一个,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连接;该几何状区段部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

7、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循环流道所形成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有一个,所形成的该几何状区段部有二个,各该几何状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连接;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的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

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循环流道所形成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有二个,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连接,所形成的该几何状区段部有二个,各该几何状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

9、所述的散热装置,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导热座,该导热座内凹形成有至少一结合槽;该导热板体在相邻于吸热侧缘突出形成有一结合凸条,每一该结合槽内组装有一该导热板体,该导热板体的结合凸条与相对应的该结合槽相互连接。

10、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几何状区段部可为六角形、圆形、菱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等任一几何特征结构的通道。

11、本发明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由于导热板体设置有单向流动的环形回路的循环流道,循环流道的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可强迫该环形流道内的液体与气体会往同一方向流动,因此该散热装置在使用时,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可有效的提升冷却循环效率,大幅增加散热效果。

12、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导热板体及一循环流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道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为一具有特斯拉阀结构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道另包括有依序形成与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相互连接的一第一连通部、至少一几何状区段部及一第二连通部,各该几何状区段部与该冷凝侧缘位置相邻,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与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各该几何状区段部的一端相互连接,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与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另一端与各该几何状区段部的另一端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板体形成有一充注口,该充注口与该循环流道相互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道所形成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有二个,所形成的该几何状区段部有一个,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连接;该几何状区段部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道所形成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有一个,所形成的该几何状区段部有二个,各该几何状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连接;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的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道所形成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有二个,各该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一端连接,所形成的该几何状区段部有二个,各该几何状区段部为相互并列,其一端与该第一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连通部的另一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一导热座,该导热座内凹形成有至少一结合槽;该导热板体在相邻于吸热侧缘突出形成有一结合凸条,每一该结合槽内组装有一该导热板体,该导热板体的结合凸条与相对应的该结合槽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几何状区段部可为六角形、圆形、菱形、三角形或其它多边形中任一几何特征结构的通道。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其具有导热板体及形成在导热板体的循环流道,循环流道具有多个不同的区段部且相连接而构成一单向流动的环形回路流道,其中相邻于导热板体的吸热侧缘为被动单向导通阀区段部,流道内的工作流体在吸收热量后,至少部分液体相变化并于流道内循环,在循环流动至相邻于导热板体的冷凝侧缘的几何状区段部再进行相变化,由于可强迫该环形流道内的工作流体会往同一方向流动,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可达到有效的提升冷却循环效率并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孝耀,冯育卡,温远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亚浩电子五金塑胶(惠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