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7601发布日期:2022-12-13 17:0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热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


背景技术:

2.电热膜发热装置由于具有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房屋供暖,电热膜在通电发热时,存在对地分布电容感应泄漏电流的电学特性,存在安全隐患。
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能有效较少电热膜的等效电容对地泄漏电流的大小,达到提高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包括:发热层组件,所述发热层组件包括发热材料层和覆盖在所述发热材料层上下表面的绝缘基材层;电流吸收层组件,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覆盖在所述发热层组件的上下表面,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包括部分覆盖在所述绝缘基材层表面的电流吸收层和覆盖在所述电流吸收层表面的绝缘层。
7.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所述发热材料层包括基材、印刷在所述基材上的多条平行分布的条状导电油墨和印刷在所述基材上的两条金属汇流条,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分别印刷在所述条状导电油墨的两端,所述条状导电油墨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连接,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
8.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所述电流吸收层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距离的80%,所述电流吸收层在垂直方向上覆盖连接有火线的所述金属汇流条。
9.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所述电流吸收层为铝箔或银箔。
10.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所述绝缘基材层和所述绝缘层为聚乙烯(pe)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酰亚胺塑料(pi)膜。
11.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所述绝缘基材层、所述电流吸收层和所述绝缘层依次粘合。
12.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还包括地线层,所述地线层粘合在设置在所述发热层组件上方的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的上表面。
13.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所述地线层为条状或网状金属导电线。
14.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还包括饰面层,所述饰面层设在在所述地线层的上表面。
15.所述的双屏蔽发热结构中,还包括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粘合在设置在所述发热层组件下方的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的下表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提供的双屏蔽发热结构,在所述发热层组件上增设了电流吸收层组件,能
有效较少电热膜的等效电容对地泄漏电流的大小,达到提高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双屏蔽发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发热材料层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发热层组件和电流吸收层组件垂直方向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地线层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地线层的另一示意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4.100-发热层组件,101-发热材料层,102-绝缘基材层,103-基材,104-条状导电油墨,105-金属汇流条,106-火线,107-零线,
25.200-电流吸收层组件,201-电流吸收层,202-绝缘层,
26.300-地线层,
27.400-饰面层,
28.500-保温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0.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双屏蔽发热结构,包括:发热层组件100,所述发热层组件100包括发热材料层101和覆盖在所述发热材料层101上下表面的绝缘基材层102;所述双屏蔽发热结构还包括电流吸收层组件200,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覆盖在所述发热层组件100的上下表面,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包括部分覆盖在所述绝缘基材层102表面的电流吸收层201和覆盖在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表面的绝缘层202。
31.上述中,本发明提供的双屏蔽发热结构,所述发热材料层101通过电源接口与市电交流电相接,在通电时所述发热材料层101发热,设置在所述发热材料层101上下两表面的绝缘基材层102起到初步的隔离作用,所述绝缘基材层102粘合在所述发热材料层101的上下两表面;所述发热层组件10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了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用于感应所述发热材料层101的电荷,从而减弱或消除所述发热材料层101的感应电流,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包括电流吸收层201和绝缘层202,所述电流吸收层201为金属薄膜,能有效感应抵消所述发热材料层101的感应电流,所述绝缘层202起到进一步的隔离作用。
32.特别地,所述电流吸收层201是部分覆盖在所述发热层组件的上下两表面的,相对于所述电流吸收层全部覆盖所述发热层组件的上下两表面,部分覆盖能更有效地降低泄漏电流的大小。
33.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发热材料层101包括基材103、印刷在所述基材103上的多条平行分布的条状导电油墨104和印刷在所述基材103上的两条金属汇流条105,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分别印刷在所述条状导电油墨104的两端,所述条状导电油墨
104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连接,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分别与火线106和零线107连接。当通电时,电流通过所述金属汇流条105和所述条状导电油墨104,从而引起所述条状导电油墨104内部分子碰撞发热,达到加热的技术效果。
34.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距离的80%,所述电流吸收层201在垂直方向上覆盖连接有火线106的所述金属汇流条10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距离为330mm的电热膜铺满100平方米的房间进行测试,得到如下结果:
35.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为310mm时,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距离的94%,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火线106的方案泄漏电流为6.3ma,均低于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零线107和居中的方案;
[0036][0037]
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为260mm时,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距离的78%,约为80%,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火线106的方案泄漏电流为5.7ma,均低于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零线107和居中的方案;
[0038][0039]
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为200mm时,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距离的60%,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火线106的方案泄漏电流为6.6ma,均低于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零线107和居中的方案;
[0040][0041]
所述电流吸收层的横截面长度为140mm时,所述电流吸收层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距离的42%,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火线106的方案泄漏电流为7.6ma,均低于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零线107和居中的方案;
[0042][0043]
综上测试结果,无论所述电流吸收层201横截面长度为310mm、260mm、200mm和140mm时,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盖火线106的方案的泄漏电流均低于所述电流吸收层201覆
盖零线107和火线106零线107均不覆盖的方案,在所述电流吸收层201均覆盖火线106的前提下,所述电流吸收层201横截面长度为260mm时,所述电流吸收层201的横截面长度占两条所述金属汇流条105距离的78%,约为80%,此时泄漏电流最低。
[0044]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电流吸收层201为铝箔或银箔。所述电流吸收层201可为其他导电金属材料的涂料,采用铝箔和银箔能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使得整体产品的结构更加轻便。
[0045]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绝缘基材层102和所述绝缘层202为聚乙烯(pe)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酰亚胺塑料(pi)膜。聚乙烯(pe)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酰亚胺塑料(pi)膜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薄膜能产生物理隔离,降低漏电的可能性。
[0046]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绝缘基材层102、所述电流吸收层201和所述绝缘层202依次粘合。所述绝缘基材层102、所述电流吸收层201和所述绝缘层202通过固态耐温胶等粘结剂粘合,加强绝缘的技术效果。
[0047]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地线层300,所述地线层300粘合在设置在所述发热层组件100上方的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的上表面。所述地线层300在电热膜和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1被烧穿后达到接地保护的效果。所述地线层300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地线层300也可同时设置在位于所述发热层组件100下方的电流吸收层组件200的下方,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地线层300也能达到保护电热膜和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被烧穿后达到接地保护的效果,但是由于安装后位于所述发热层组件100下方的电流吸收层组件200的下方,不靠近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弱于安装在所述发热层组100上方的电流吸收层组件200上方的所述地线层300。
[0048]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地线层300为条状或网状金属导电线。所述地线层300可为两到三条接地导线,也可以为一个金属导线网格,特别地,当对电热膜有强度要求时,所述地线层300优选为金属导线网格。
[0049]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饰面层400,所述饰面层400设在在所述地线层300的上表面。所述饰面层300可以是瓷砖、岩板、玻璃、木板和陶瓷等。
[0050]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保温隔热层500,所述保温隔热层500粘合在设置在所述发热层组件100下方的所述电流吸收层组件200的下表面。所述保温隔热层500可以直接安装在混凝土地板和楼板上,再安装发热膜,所述保温隔热层500起到保温隔热的效果,使得电热膜的发热更集中地往所述饰面层400散发。
[005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5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3]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