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7696发布日期:2024-03-12 21: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连接,具体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1、现在的电子设备,特别是在沿海潮湿等环境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往往都要求对设备外壳进行密封处理。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将外壳分别设计成上、下两个壳体,每个单个壳体都设计成整体式,本身具有密封功能。在上、下两个壳体的结合面处设计橡胶密封条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需要在上、下两个壳体间施加正压力,以实现密封效果。

2、另外一个方面,两个壳体内部都安装有电子部件,上、下壳体内的电子部件之间需要有电气连接,一般是连接线缆。在设备装配及维修过程中,需要将上壳体打开,露出壳体的内部。如果在上、下壳体之间没有机械连接,在打开上盖的过程中,容易拉扯连接线缆,甚至会造成电子部件的损坏。

3、传统的连接机构是活页,通过活页连接,可以实现上、下壳体之间的机械连接,但活页连接的形式不能满足上、下壳体之间的密封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装置。本发明方案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2、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3、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和支柱,所述的连接柱与支柱铰接;所述的连接柱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一连接端面设置的盲孔里,所述支柱另一端与连接件二固连,所述支柱在所述连接件二上安装的位置与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合上后所述盲孔所在的位置对应。

4、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柱与支柱通过弹性圆柱销铰接。

5、进一步的,所述的盲孔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与所述支柱在连接件二外部的部分的长度之和。

6、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安装在连接件一靠近连接端面的盲孔处,其外径等于盲孔的直径,内径等于连接柱的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的盲孔为阶梯孔,开口一端为内径大的一端,安装所述的套筒。

8、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柱为阶梯轴,其直径大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筒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盲孔的内径,所述连接柱直径小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盲孔的内径。

9、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柱直径小的一端末端为扁头并开通孔。

10、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柱一端设置螺纹,与连接件二固定,所述支柱的另一端设置拨叉并开通孔,所述拨叉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柱直径小的一端的扁头相配合,所述的通孔与所述连接柱的通孔尺寸相同,与所述弹性圆柱销尺寸为过盈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柱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通过在连接柱和支柱在盲孔中的滑动,在连接件闭合时可以完全隐藏在连接件中,便于连接件进行密封;

14、(2)本发明通过套筒和连接柱阶梯轴的设计,保证连接件打开时,可以在一定角度定住。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柱和支柱,所述的连接柱与支柱铰接;所述的连接柱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一连接端面设置的盲孔里,所述支柱另一端与连接件二固连,所述支柱在所述连接件二上安装的位置与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合上后所述盲孔所在的位置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与支柱通过弹性圆柱销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孔长度大于所述连接柱的长度与所述支柱在连接件二外部的部分的长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安装在连接件一靠近连接端面的盲孔处,其外径等于盲孔的直径,内径等于连接柱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盲孔为阶梯孔,开口一端为内径大的一端,安装所述的套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为阶梯轴,其直径大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套筒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盲孔的内径,所述连接柱直径小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盲孔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柱直径小的一端末端为扁头并开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一端设置螺纹,与连接件二固定,所述支柱的另一端设置拨叉并开通孔,所述拨叉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柱直径小的一端的扁头相配合,所述的通孔与所述连接柱的通孔尺寸相同,与所述弹性圆柱销尺寸为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柱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柱和支柱,所述的连接柱与支柱铰接;所述的连接柱另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一连接端面设置的盲孔里,所述支柱另一端与连接件二固连,所述支柱在所述连接件二上安装的位置与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合上后所述盲孔所在的位置对应。本发明通过在连接柱和支柱在盲孔中的滑动,在连接件闭合时可以完全隐藏在连接件中,便于连接件进行密封。

技术研发人员:冯涌泉,崔久红,胡广明,王志高,俞波,余莉,孔祥苓,李金金,徐晓宇,刘晓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