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柜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5069发布日期:2024-04-08 13:48阅读:9来源:国知局
液冷柜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柜体。


背景技术: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升产品性能,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功耗也越来越高,各服务商开始采用液冷柜体来提升散热性能。然而,现有的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一般采用盲插的方式装配于柜体,这种装配方式的误差大,极容易出现电子设备与柜体装配失效而带来漏水等可靠性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柜体,用于减小电子设备和柜体之间的装配误差,降低因电子设备与柜体装配失效而引起的漏水等可靠性风险。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冷柜体,包括柜体和电子设备。

3、柜体包括机柜和分液管路,机柜设有滑道,滑道用于装配电子设备,分液管路包括主管路、进液接头、出液接头、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主管路安装于机柜的后端,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安装于滑道的后端,进液管道连通进液接头和主管路,出液管道连通出液接头和主管路;

4、电子设备包括机箱、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和限位件,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安装于机箱的后端;

5、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装配于滑道,第一接头与进液接头相互插接,第二接头与出液接头相互插接。

6、本技术所示液冷柜体中,柜体的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安装于滑道的后端,且分别通过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与主管路连通,本技术所示柜体降低了柜体的接头与电子设备的接头的插接公差,有助于提高柜体的接头与电子设备的接头的装配精度,减小电子设备在柜体上的装配误差,降低因电子设备和柜体装配失效而带来的漏水等可靠性风险。此外,本技术所示液冷柜体中,柜体的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相对独立,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不需要进行共面设计,降低了柜体的加工工艺难度,有助于降低柜体的加工成本。

7、其中,进液接头的插接端和出液接头的插接端均朝向滑道的前端。

8、其中,第一接头的插接端和第二接头的插接端均背离机箱。

9、其中,滑道包括相背设置的前端和后端。滑道的前端是指滑道的开口所在的一端,电子设备自滑道的前端插入且装配于滑道。

10、其中,主管路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进液管道与主管路的第一开口连通,出液管道与主管路的第二开口连通。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道的前端设有限位部,电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安装于机箱的前端,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装配于滑道,限位件与限位部相互限位,以提高第一接头与出液接头、以及第一接头与进液接头之间的插接稳定性,进而提高电子设备与柜体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限位部包括两个限位槽。滑道包括两个侧壁,两个侧壁间隔且相对设置,每一侧壁均设有一个限位槽,限位槽的开口位于侧壁朝向滑道的表面,限位槽包括靠近滑道的前端的限位槽壁。

13、限位件包括两个子限位件,两个子限位件均安装于机箱的前端,且可相对机箱旋转,每一子限位件包括限位部分。

14、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装配于滑道,两个子限位件的限位部分分别抵持两个限位槽的限位槽壁。

15、电子设备装配于柜体的过程中,电子设备自滑道的前端插入且装配于滑道,两个子限位件的限位部分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相对设置时,两个子限位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机箱旋转,每一子限位件的限位部分伸入一个限位槽,并在限位槽内相对机箱朝向限位槽的限位槽壁的方向运动,以将电子设备向滑道的后端的方向推动,进而将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朝向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方向推动。

16、当两个子限位件的限位部分均抵持限位槽的限位槽壁时,可将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头与柜体的出液接头、以及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头与柜体的进液接头压紧,不仅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之间的装配精度,降低因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插接失效而带来漏水等可靠性风险,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之间装配稳定性。

17、其中,限位槽包括两个子限位槽,沿机柜的高度方向上,两个子限位槽间隔设置,每一子限位槽包括靠近滑道的前端的子限位槽壁。

18、限位部分包括两个子限位部分,沿电子设备的高度方向上,两个子限位部分间隔设置。

19、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装配于滑道,每一子限位部分抵持一个子限位槽的子限位槽壁。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子限位件还包括抵持部分,抵持部分位于机箱的前侧,电子设备可拆卸地装配于滑道,两个子限位件的抵持部分均抵持于机箱的前端面。

21、电子设备装配于柜体的过程中,电子设备自滑道的前端插入且装配于滑道,两个子限位件的限位部分分别与两个限位槽相对设置时,两个子限位件可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机箱旋转,两个子限位件的抵持部分均相对机箱沿朝向机箱的前端面的方向运动,以将电子设备向滑道的后端的方向推动,进而将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朝向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的方向推动。

22、当两个子限位件的抵持部分均抵持机箱的前端面时,可将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头与柜体的出液接头、以及电子设备的第二接头与柜体的进液接头压紧,不仅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之间的装配精度,降低因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插接失效而带来漏水等可靠性风险,还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之间装配稳定性。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均为柔性管道,电子设备仅需利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自身的弹性即可实现电子设备与柜体之间的准确插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浮动要求,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两个插接导向件,两个插接导向件安装于机箱的后端面。一个插接导向件环绕第二接头的插接端设置,以引导第二接头与柜体的进液接头插接,保证第二接头与进液接头之间的精准插接。另一个插接导向件环绕第一接头的后端面设置,以引导第一接头与柜体的出液接头插接,保证第一接头与出液接头之间的精准插接。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机箱的后端面向前端面的方向上,插接导向件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以便于引导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与柜体的接头进行插接。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箱包括壳体和盖体,盖体安装于壳体,盖体和壳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形成电磁兼容性防护结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安装于壳体,盖体和壳体覆盖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壳体和盖体形成的防护结构可对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形成静电保护。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柜体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安装于滑道的后端,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安装于固定件,以使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安装于滑道的后端。其中,固定件可通过螺钉或螺丝等紧固件安装于滑道的侧壁。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道的后端设有第一定位部,固定件设有第二定位部,固定件和滑道通过第二定位部和第一定位部定位,以提高固定件与滑道之间的装配精准性。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管路与滑道相对设置,进液管道位于主管路和进液接头之间,出液管道位于主管路和出液接头之间。此时,进液管道可直接连通主管路和进液接头,出液管道可直接连通主管路和出液接头,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的长度,降低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的成本,有助于降低柜体的成本。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道有多个,沿机柜的高度方向上,多个滑道间隔设置;

31、柜体包括多组流体接头和多组流体管,每一组流体接头安装于一个滑道,每一组流体接头均包括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每一组流体管均包括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

32、本技术所示柜体中,多个进液接头和多个出液接头均相对独立,当一个进液接头或者一个出液接头发生损坏时,可以针对性地对损坏的进液接头或出液接头进行维修,而不需要对整个柜体进行更换,还有助于降低柜体的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柜体还包括液冷源、进液管和出液管,液冷源用于存储冷却工质,进液管和出液管均连通液冷源和主管路。

34、液冷源内的冷却工质可自进液管流向主管路,主管路内的冷却工质可自进液管流向液冷源,实现对主管路内的冷却工质的更换。

35、其中,主管路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管与主管路的进液口连通,出液管与主管路的出液口连通。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柜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多个隔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间隔且相对设置,多个隔板均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沿机柜的高度方向上,多个隔板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形成一个滑道。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隔板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子隔板,一个子隔板固定连接第一侧板朝向第二侧板的表面,另一个子隔板固定连接于第二侧板朝向第一侧板的表面。

38、本技术所示液冷柜体中,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安装于滑道的后端,且分别通过进液管道和出液管道与主管路连通,本技术所示液冷柜体降低了柜体的接头与电子设备的接头的连接公差,有助于提高柜体的接头与电子设备的接头的装配精度,减小电子设备在柜体上的装配误差,降低因电子设备的接头和柜体的接头插接失效而带来的漏水等可靠性风险。

39、此外,本技术所示柜体中,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均相对独立,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不需要进行共面设计,降低了柜体的加工工艺难度,有助于降低柜体的加工成本。

40、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子设备与柜体之间的连接公差较大,电子设备往往需要利用大容差浮动机构来保证与柜体之间的准确插接。而本技术所示电子设备与柜体的连接公差较小,电子设备仅需利用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自身的弹性即可实现电子设备与柜体之间的准确插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浮动要求,简化了电子设备的结构,有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