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顶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47913发布日期:2023-01-14 11:5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智能顶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顶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是对灯光进行智控与管理的一类系统,其与传统的照明相比较而言,可实现灯光软启、调光、一键场景、一对一遥控和分区灯光开关等管理,且支持遥控、定时、集中和远程等多种控制方式,以达到智能照明的节能、环保、舒适和方便的目的。
3.现有技术文件中cn108040412a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家居的灯光控制系统,在该公开的现有技术中,仅是直接依据使用者远程调控室内照明灯的使用状态,来对照明灯的灯光强度与开关时间进行设定调节,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却不能结合各区域内的多种因素情况,不能根据不同的因素来提供多种光亮度,继而也就不能较好的实现各区域内的灯具控制的合理性与节能环保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顶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根据各区域内的多种因素如用户的姿态信息、自然光照以及当地时间等结合来合理的控制灯光的亮度,以实现节能环保。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顶灯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若确定存在用户,则获取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获取预设目标区域内的自然光照的强度;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自然光照的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获取当地的时间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6.可选的是,所述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包括:采用识别单元对所述预设目标区域进行视野捕捉;若捕捉到所述预设目标区域内存在人体轮廓时,则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存在用户;若未捕捉到所述预设目标区域内存在人体轮廓时,则确定预设目标范围内不存在用户;
7.可选的是,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包括用户躺下信息、用户抵靠信息、用户的手指动作信息以及用户的走动信息;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包括: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躺下信息时,则将灯光的亮度调节至预设第一亮度值;且若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用户的姿态信息始终为躺下信息时,则关闭灯光;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抵靠信息时,则将灯光的亮度调节至预设第二亮度值,并保持持续检测状态;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手指动作信息时,则根据预设规则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其中,预设规则是指根据手指的不同动作信息对应调整灯光的亮度;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走动信息且离开所述预设目标区域后,将当前灯光的亮度逐渐调低至第一亮度值后关闭灯光;其中,第一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值。
8.可选的是,所述当获取到的用户的姿态信息为手指动作信息时,则根据预设规则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包括:当获取到的用户的手指动作信息为指向顶灯时,若顶灯当前处于开启状态则将当前灯光的亮度调节至第三亮度值;若当前灯光的亮度处于第三亮度值则将当前灯光的亮度调节至第一亮度值;其中,第三亮度值大于第二亮度值;当获取到的用户的手指动作信息为手指画圈时,则将关闭灯光。
9.可选的是,所述获取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光照强度,根据获取到的所述光照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包括:获取预设目标区域的自然光照的强度;确定获取的所述自然光照的强度是否达到预设强度;若达到预设强度时,则关闭灯光。
10.可选的是,所述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包括:若获取的时间信息处于预设时刻之后,则将灯光的亮度调节为第一亮度值;若获取的时间信息处于预设时刻之前,则将灯光的亮度调为第二亮度值或者第三亮度值,其中所述预设时刻是根据用户晚上的作息时间进行设置。
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顶灯装置,包括:识别模块,用于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确定存在用户,则获取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第一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目标区域内的自然光照的强度;第二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自然光照的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地的时间信息;第三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本公开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5.将灯光的亮度调节方式与用户的姿态信息、自然光照的强度以及时间信息相关联,由此可以通过各个预设目标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如预设目标区域内存在用户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姿态信息来调整灯光的亮度、根据预设目标区域内当天的自然光照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自动调整灯光的亮度以及根据当天的时间信息同时结合用户的作息时间来调整灯光的亮度,从而可以提高各区域内的灯光控制的合理性与节能环保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顶灯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18.图2是一个实施例中智能顶灯控制方法中控制中心与识别单元、调节单元以及获取单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19.图3是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23.参照图1所示,下面具体对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顶灯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24.s101、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若确定存在用户,则获取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用户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25.将房屋内的各个区域划分为每个独立的预设目标区域,当用户走进预设目标区域内时,获取用户在该目标区域内的姿态信息;
26.当在目标区域内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以使当前灯光的亮度能够符合当前环境下的最优亮度。
27.s102、获取预设目标区域内的自然光照的强度;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自然光照的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28.当在目标区域内获取到自然光的光照强度时,根据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29.s103、获取当地的时间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30.根据获取当地的时间信息,再结合用户的作息时间来调节灯光的亮度。
31.本实施例中将灯光的亮度与用户的姿态信息、自然光照、当地时间进行关联,在任一因素触发时都可以自动的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而不仅仅是靠用户的远程遥控这一个因素,让灯光的亮度调节更加的多样化,并且最主要的是能够结合各目标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实际场景来提供多种灯光的亮度,以提高各目标区域内的灯光控制的合理性与节能环保性。
32.下面对每个步骤具体展开详细说明:
33.参照图1、图2所示,s101、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若确定存在用户,则获取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用户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34.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将房屋内的各个区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目标
区域,每个目标区域均有相应的灯具,同时在房屋内视野最广阔的中心位置安装顶灯,该顶灯可以作为全屋的智能控制中心,能够控制各个目标区域内灯具的灯光强度。
35.本实施例中采用识别单元对目标区域进行视野捕捉,识别单元可以持续的对目标区域进行视野检测,当用户走进目标区域内时,识别单元捕捉到目标区域内有存在人体轮廓时,则会确定目标区域内存在用户,并将该信号发送至顶灯的控制中心,若始终未捕捉到目标区域内存在人体轮廓时,则确定目标区域内不存在用户;当控制中心收到该信号发送指令给获取单元,获取单元启动并主要用于获取用户在目标区域内的姿态信息,其中姿态信息可以包括是用户躺下信息、用户抵靠信息、用户的手指动作信息以及用户的走动信息等等,本实施例中不对此限制,仅以上述列举的例子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识别单元可以为摄像头。
36.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后,调节单元便对应的可以对目标区域内的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如若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躺下信息时,则将灯光的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一亮度值,并且若在预设时间间隔内用户的姿态信息始终为躺下信息时,则关闭灯光;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的躺下信息可以分为侧躺或者正躺或者背躺也是背面朝上均可以理解为躺下信息,并且预设时间间隔设置为30分钟,当用户在躺下过了30分钟后一直处于躺下的姿势时,则默认用户已经进入睡眠状态,此时将灯光关闭,让用户能够处于好的睡眠状态。
37.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抵靠信息时,将灯光的亮度调节至预设的第二亮度值,并持续检测;当用户走进目标区域内后,抵靠在椅子上或者墙上或者沙发上均可以理解为抵靠信息,此时用户可能只是想好好闭目养神一会,此时可以将灯光的亮度调节至第二亮度值,并持续检测,持续检测的目的是用户在抵靠沙发时有可能也会作出躺下的姿势,此时灯光的亮度就需要调节至第一亮度值,由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姿态信息合理的调节灯光的亮度。其中,第一亮度值小于第二亮度值。
38.当获取到用户的姿态信息为手指动作信息时,根据预设规则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其中预设规则是指根据手指的不同动作信息对应调整灯光的亮度;
39.当用户进入目标区域后,可能没有想躺下或者抵靠,此时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指动作来控制灯光的亮度调节。如当获取到用户的手指动作信息为指向灯具时,若灯具当前处于开启状态则将当前灯光的亮度调节至第三亮度值;若当前灯光的亮度处于第三亮度值则将当前灯光的亮度调节至第一亮度值,其中第三亮度值大于第二亮度值;
40.若当获取到用户的手指动作信息为手指画圈时,则将关闭灯光。
41.当然,本实施例中手指动作信息还可以为其他手势,本实施例不做一一列举,只要在本技术实施例上述精神原则之内的,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42.若当获取到用户在目标区域内的姿态信息为走动信息且离开目标区域后,将当前灯光的亮度逐渐调低至第一亮度值后关闭灯光;在此种情形下,用户离开目标区域后不需要手动或者远程控制灯光的关闭,只需要通过识别单元识别出目标区域内不存在用户时,则调节单元便会控制相应目标区域内灯具的关闭。
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亮度、第二亮度以及第三亮度逐渐变高,从上述可以看出,当用户处于躺下姿态时灯光的亮度调节至最低的第一亮度值,此时灯光最柔和,适合用户睡觉休息,既不会让目标区域显得昏暗又不会很明亮影响用户的睡眠。当用户处于抵靠姿态
时,此时用户并没有睡眠的意思,可能只是在闭目养神或者在与人交谈之类,此时调节灯光的亮度为较低的第二亮度值,可以让目标区域内有较好的光亮。当用户明确指向灯具时,可能是需要灯光调节至最高的第三亮度值,此时用户可能需要在目标区域进行写字或者看书之类,通过最大亮度的第三亮度值可以让用户不会受到光线昏暗的困扰。
44.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灯光可以根据用户的姿态信息来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45.s102、获取预设目标区域内的自然光照的强度;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自然光照的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4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用户有时候可能不会一直在目标区域内,或者在目标区域内但是每次都需要通过用户的动作来调节亮度,就会显得比较麻烦,因此又引入了一个自然光照的因素。
47.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的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再根据获取到的光照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确定获取的自然光照的强度是否达到预设强度;若达到预设强度时,则关闭灯光;其中,预设强度是指根据天气情况的不同确定目标区域内所需要的光照强度。
48.比如,夏天太阳光线比较明亮,此时房屋内的光线比较充足,若此时灯具处于开启状态下时,根据获取到的光照强度和预设强度进行比较,若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强度,则认为房屋内的光线比较充足,不需要调节当前的灯光;若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强度,则认为房屋内的光线比较昏暗,需要调节当前的灯光,若当前灯光处于第一亮度值时则逐渐调高为第二亮度值。
49.再有冬天,外面的太阳光线比较弱,尤其是傍晚时分,外面的光线本来就比较昏暗,若此时目标区域内的灯光一直处于较低的第一亮度值时,就会显得目标区域内光线很昏暗,此时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会小于预设强度,对当前灯光的亮度值进行调节,如从较低的第一亮度值逐渐调高为第二亮度值或者第三亮度值,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0.同样的,每一天的各个时刻的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也不相同,因此通过设置预设强度,只需要光照强度低于预设强度时,便自动调高灯光的亮度;若高于预设强度时,则自动调低灯光的亮度。
51.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灯光还可以根据自然光照的光照强度来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52.s103、获取当地的时间信息;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53.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灯光的亮度调节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时间信息进行控制,若获取的时间信息处于预设时刻之后,则将灯光的亮度调节为较低的第一亮度值;若获取的时间信息处于预设时刻之前,则将灯光的亮度调为较高的第二亮度值或者第三亮度值。其中预设时刻可以是晚上的10点,因为晚上10点以后,基本都是用户的晚上睡觉时间,此时灯光的亮度并不需要太明亮,而是需要柔和偏暗,让用户能够进入一个较好的睡眠环境。当然具体预设时刻设置为几点是可以任意设置的,看用户的作息习惯,有些用户可能在晚上11点之后才准备睡觉,也有的用户在晚上10点30分开始准备睡觉。因此,本实施例中将当地时间结合用户的作息时间对灯光的亮度进行调节。
5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本实施例中将灯光的亮度调节与自然光照、用户的姿态信息和当地时间三个因素相关联,在任一因素触发下都可以实现自动调节目标区域内的灯光
亮度,并且将灯光的亮度分为第一亮度值、第二亮度值以及第三亮度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的调节灯光处于任一亮度值下,并且三个因素彼此还可以结合控制灯光的亮度,实现各目标区域内的灯具根据自然光照、用户的姿态信息和当地时间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从而能够实现灯具合理性和节能环保性。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顶灯装置,包括:
56.识别模块,用于确定预设目标区域内是否存在用户;
57.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确定存在用户,则获取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
58.第一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用户的姿态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59.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目标区域内的自然光照的强度;
60.第二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自然光照的强度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61.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地的时间信息;
62.第三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所述时间信息对应的调节灯光的亮度。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根据需要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和输入装置,或者还可以包括数据库,图3中示出的是包括显示屏和输入装置,但未包括数据库的情况。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或者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消息推送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6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顶灯控制方法的步骤。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智能顶灯控制方法的步骤。
6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
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6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