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6578发布日期:2023-01-20 19:4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应急照明及光的强度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应急照明是应急照明用的灯具的总称,应急照明的灯具种类有手提应急灯、消防应急灯、节能应急灯、供应应急灯、水下应急灯、可充电应急灯、太阳能应急灯和多功能应急灯等,其中,消防应急照明是在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后,为被困人员疏散或展开灭火救援行动设置的照明设备。
3.消防应急照明有两种:一种应急灯的正常电源接自普通照明供电回路中,平时对应急灯蓄电池充电,不进行照明,只有当正常电源切断时,备用电源(蓄电池)自动供电;这种形式的应急灯每个灯具内部都有变压、稳压、充电、逆变和蓄电池等电子元器件构成控制电路,应急灯在使用、检修以及故障时电池均需充放电;自带电源独立控制型应急照明因为在每个应急照明内都带有备用电源(蓄电池),所以对供电线路没有特殊的要求,供电线路故障并不会影响到备用电源发生作用;应急灯发生故障时一般也只影响该灯具本身,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另一种是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内无独立电源(蓄电池),正常照明电源故障时,由集中供电系统供电;这种形式的应急照明系统,可以省掉所有灯具内部复杂的电子电路,应急照明灯具与普通的灯具差异不大,集中供电系统设置可以设置在专用的房间内;与自带电源独立控制型应急照明相比,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有便于集中管理、用户自查、消防监督检查、延长灯具寿命和提高应急疏散效能等优点,系统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维护与管理方便、系统价格低。但是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由于每个应急照明内没有备用电源(蓄电池),若供电线路发生故障,则会直接影响到应急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对其供电线路敷设有特殊的防火要求。在选择应急照明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急照明系统,一般来说,新建工程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工程,可以在建设过程中统一布线,选用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对于小型场所、后期整改或二次装潢改造的工程更多选用自带电源独立控制型应急照明。
4.目前,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应急照明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灵活性较差,同线路连接的应急灯无法进行不同控制;系统自检不足,维护管理不便,对应急照明存在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总控模块、多个分控模块和自检模块;
6.总控模块连接有第一通讯模块和采集模块,采集模块用于检测备用电源数据,总控模块通过第一通讯模块与各个分控模块连接,并根据预设方案进行应急照明的控制;
7.分控模块配置有第二通讯模块和区域探测模块,分控模块用于区域内应急照明灯具控制,区域探测模块用于检测区域照明数据,第二通讯模块用于与第一通讯模块进行数
据交互;
8.自检模块与总控模块连接,自检模块用于根据备用电源数据和区域照明数据进行系统诊断,并提供诊断结果。
9.可选的,总控模块设置限流稳压电路控制备用电源的电输出,限流稳压电路包括限流模组、场效应管q1、带隙基准电压模组、放大器u1、误差放大器u2、可变电阻r1、可变电阻r2和可变电阻r3;
10.限流模组的输入端与备用电源连接,限流模组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电池模块连接;
11.限流模组的控制端与误差放大器u2的引脚4连接,误差放大器u2的输入引脚1通过可变电阻r1与放大器u1的输出引脚4连接,误差放大器u2的引脚3分别与带隙基准电压模组和放大器u1的引脚3连接,误差放大器u2的输出引脚5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12.放大器u1的输入引脚1与带隙基准电压模组连接,放大器u1的输入引脚2分别与可变电阻r2的一端和可变电阻r3的一端连接,可变电阻r2的另一端与误差放大器u2的输入引脚1连接,可变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13.误差放大器u2的输入引脚2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作为供电输出端。
14.可选的,总控模块配置有过压保护子模块,过压保护子模块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和互感器;
15.互感器用于进行电压检测,互感器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电容c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将信号传输至总控模块。
16.可选的,分控模块配置有应急照明灯具控制电路,应急照明灯具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5、三极管q2、三极管q3、场效应管组件m1和场效应管组件m2;其中,场效应管组件m1和场效应管组件m2都是并联有二极管的场效应管;
17.电源v+引入场效应管组件m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组件m2的漏极,场效应管组件m1的栅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组件m2的栅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r1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分控模块;
18.场效应管组件m1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组件m2的源极、二极管d5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急照明灯具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分控模块。
19.可选的,第一通讯模块配置有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包括滤波模组、电平转换模组、切换开关k1和切换开关k2,滤波模组包括低频带滤波模组和高频带滤波模组;
20.第一通讯模块通过切换开关k1切换分别输入低频带滤波模组或者高频带滤波模组;总控模块通过切换开关k2分别与低频带滤波模组和高频带滤波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21.电平转换模组的低电平引脚分别与滤波模组、切换开关k1和切换开关k2的低电平引脚连接;电平转换模组的高电平引脚分别与滤波模组、切换开关k1和切换开关k2的高电
平引脚连接。
22.可选的,第二通讯模块配置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3、电容c4和放大器u3;
23.电阻r11的一端为信号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正极和放大器u3的输入引脚1连接,放大器u3的输入引脚2与电源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3的输出引脚及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负极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
24.可选的,区域探测模块设置有人体感应器,人体感应器用于探测所属区域是否存在人员驻留;若不存在人员驻留,应急照明灯具不开启;
25.人体感应器采用红外线成像识别传感器和/或声音识别传感器。
26.可选的,第一通讯模块配置有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差分放大模组u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和运算放大器u5;
27.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3和引脚2为输入端;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1接地;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4与电容c5的阴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5的阳极接地;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7和电容c6的阳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6的阴极接地,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8架空;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5和引脚6与电容c7的阳极连接,电容c7的阴极与电阻r1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5的输入端引脚3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
28.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输入端引脚2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7与电容c8的阳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8的阴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4与电容c9的阴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9的阳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6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且作为输出端。
29.可选的,总控模块采用物联网与远程终端连接,访问远程终端查找软件;当总控模块自检发现软件故障时,通过远程终端进行软件修复;若通过定期访问发现远程终端提供有升级软件,则自动进行软件更新。
30.可选的,总控模块连接有高清摄像头和存储器,所述高清摄像头用于定期拍摄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所述存储器保存有报废电缆的老化彩图;
31.所述总控模块通过图像处理与识别,定期采用图像对比方式进行备用电源电缆的老化程度评估;若评估结果为备用电源电缆老化严重,则发出警示信息。
32.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通过设置总控模块和多个分控模块,将分控模块分区域安装,总控模块和分控模块进行数据连接,实现应急照明系统的分区域灵活控制,例如区域划分可以根据防火分区进行,同一防火分区可以设置多个分控模块;通过设置采集模块检测备用电源数据,备用电源数据可以包括电源设备的电压、功率和温度等,分控模块采用区域探测模块检测区域照明数据,区域照明数据可以包括区域光照度和各应急照明灯具耗电量等;通过设置自检模块根据备用电源数据和区域照明数据进行系统诊断并输出诊断结果,实现系统自检,提高集中控制的智能化程度,便于系统维护与管理。
33.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3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3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实施例采用的限流稳压电路示意图;
38.图3为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实施例采用的过压保护电路示意图;
39.图4为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实施例分控模块采用的应急照明灯具控制电路示意图;
40.图5为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实施例采用的第一通讯模块配置的滤波电路原理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实施例采用的第二通讯模块配置的放大电路示意图;
42.图7为本发明的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实施例采用的第一通讯模块配置有第二放大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4.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急照明集中电源控制系统,包括总控模块10、多个分控模块50和自检模块30;
45.总控模块10连接有第一通讯模块20和采集模块40,采集模块40用于检测备用电源数据,总控模块10通过第一通讯模块20与各个分控模块50连接,并根据预设方案进行应急照明的控制;
46.分控模块50配置有第二通讯模块60和区域探测模块70,分控模块50用于区域内应急照明灯具控制,区域探测模块70用于检测区域照明数据,第二通讯模块60用于与第一通讯模块20进行数据交互;
47.自检模块30与总控模块10连接,自检模块30用于根据备用电源数据和区域照明数据进行系统诊断,并提供诊断结果。
4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设置总控模块和多个分控模块,将分控模块分区域安装,总控模块和分控模块进行数据连接,实现应急照明系统的分区域灵活控制,例如区域划分可以根据防火分区进行,同一防火分区可以设置多个分控模块;通过设置采集模块检测备用电源数据,备用电源数据可以包括电源设备的电压、功率和温度等,分控模块采用区域探测模块检测区域照明数据,区域照明数据可以包括区域光照度和各应急照明灯具耗电量等;通过设置自检模块根据备用电源数据和区域照明数据进行系统诊断并输出诊断结果,实现系统自检,提高集中控制的智能化程度,便于系统维护与管理。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总控模块设置限流稳压电路控制备用电源的电输出,限流稳压电路包括限流模组、场效应管q1、带隙基准电压模组、放大器u1、误差放大器u2、可变电阻r1、可变电阻r2和可变电阻r3;
50.限流模组的输入端与备用电源连接,限流模组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和电池模块连接;
51.限流模组的控制端与误差放大器u2的引脚4连接,误差放大器u2的输入引脚1通过可变电阻r1与放大器u1的输出引脚4连接,误差放大器u2的引脚3分别与带隙基准电压模组和放大器u1的引脚3连接,误差放大器u2的输出引脚5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52.放大器u1的输入引脚1与带隙基准电压模组连接,放大器u1的输入引脚2分别与可变电阻r2的一端和可变电阻r3的一端连接,可变电阻r2的另一端与误差放大器u2的输入引脚1连接,可变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53.误差放大器u2的输入引脚2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作为供电输出端。
5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设置限流稳压电路,采用带隙基准电压模组提供的基准电压作为参考,基准电压经在放大器u1、多个可变电阻和误差放大器u2处理后,作用于限流模组和场效应管q1,对备用电源的供电输出电压进行稳压控制;限流模组用于限制给到场效应管q1源极的电流,使得供电输出的电压稳定,电流可控,降低风险,提高装置使用寿命;本方案采用的限流稳压电路反应速度快,具有出色的瞬态响应特点,能够在超低压差下通过搭配电容器实现稳定工作。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总控模块配置有过压保护子模块,过压保护子模块包括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1、电容c2和互感器;
56.互感器用于进行电压检测,互感器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阳极和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电容c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阳极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将信号传输至总控模块。
5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设置过压保护子模块,采用上述过压保护电路进行电压保护,电压保护反应快速,可以增强控制器件的安全性,降低系统的故障率,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
5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分控模块配置有应急照明灯具控制电路,应急照明灯具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二极管d5、三极管q2、三极管q3、场效应管组件m1和场效应管组件m2;其中,场效应管组件m1和场效应管组件m2都是并联有二极管的场效应管;
59.电源v+引入场效应管组件m1的漏极和场效应管组件m2的漏极,场效应管组件m1的栅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组件m2的栅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r10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入分控模块;
60.场效应管组件m1的源极分别与场效应管组件m2的源极、二极管d5的阴极、电阻r7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急照明灯具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阳极和三极管q2
的集电极分别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并接入分控模块。
6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应急照明灯具控制电路可以实现各应急照明灯具的单体控制,使得同一线路中的各应急照明灯具能够实现区别控制,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在同一线路上使得部分应急照明灯具开启照明而另一部分不开启,提高了系统控制的灵活性和节能性。
6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通讯模块配置有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包括滤波模组、电平转换模组、切换开关k1和切换开关k2,滤波模组包括低频带滤波模组和高频带滤波模组;
63.第一通讯模块通过切换开关k1切换分别输入低频带滤波模组或者高频带滤波模组;总控模块通过切换开关k2分别与低频带滤波模组和高频带滤波模组的输出端连接;
64.电平转换模组的低电平引脚分别与滤波模组、切换开关k1和切换开关k2的低电平引脚连接;电平转换模组的高电平引脚分别与滤波模组、切换开关k1和切换开关k2的高电平引脚连接。
6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采用的滤波器配置滤波电路,在电平转换模组进行的低电平和高电平转换控制下,第一通讯模块接收的检测信号通过切换开关k1切换进入低频带滤波模组或者高频带滤波模组进行处理,由切换开关k2的配合动作实现与第一通讯模块的连接切换,总控模块接收到经区分低频带和高频带的不同进行滤波处理后的检测信号;本方案的滤波电路可以进行调谐频带,能够根据低频带和高频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滤波处理,较好地实现噪音过滤,可以有效排除信号干扰,提高了检测精度。
6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通讯模块配置有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容c3、电容c4和放大器u3;
67.电阻r11的一端为信号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正极和放大器u3的输入引脚1连接,放大器u3的输入引脚2与电源连接;电容c3的负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放大器u3的输出引脚及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负极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
6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给第二通讯模块配置有放大电路,将需要输出的信号放大后再由第二通讯模块传输,能够增加信号传输距离,可以提高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使得接收端的第一通讯模块能够接收到清晰的信号,增强信号的可识别性,提高灵敏度;从而保障检测数据精度。
69.在一个实施例中,区域探测模块设置有人体感应器,人体感应器用于探测所属区域是否存在人员驻留;若不存在人员驻留,应急照明灯具不开启;
70.人体感应器采用红外线成像识别传感器和/或声音识别传感器。
7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各区域对应设置人体感应器,进行是否存在人员驻留的检测,若不存在人员驻留,应急照明灯具不开启,可以减少系统能耗,实现系统运行的节能性;其中,人体感应器可以采用红外线成像识别传感器,即采用红外线成像,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人体识别;也可以采用声音识别传感器,即通过采集周边声音,进行声音识别,判断是否存在人员说话或者走路情况来确定是否有人;当然,可以优先采用红外线成像识别传感器和声音识别传感器结合使用方式,将两种传感的检测情况进行对照以确定所属区域是否存在人员驻留,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误判几率。
7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通讯模块配置有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差分放大模组u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和运算放大器u5;
73.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3和引脚2为输入端;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1接地;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4与电容c5的阴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5的阳极接地;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7和电容c6的阳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6的阴极接地,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8架空;所述差分放大模组u4的引脚5和引脚6与电容c7的阳极连接,电容c7的阴极与电阻r14的一端、运算放大器u5的输入端引脚3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
74.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输入端引脚2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7与电容c8的阳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8的阴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4与电容c9的阴极连接且接-15v电压,电容c9的阳极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u5的引脚6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且作为输出端。
7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在第一通讯模块设第二放大电路,弥补接收到的分控模块远距离信号传输的损耗,为总控模块提供可靠易识别信号;采用差分放大模组u4和运算放大器u5分两步对信号进行放大,先采用差分放大方式,弥补漂移缺陷,改善信噪比;再通过运算放大器进行二次放大,可极大提高信号的可识别性,保障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可靠性。
76.在一个实施例中,总控模块采用物联网与远程终端连接,访问远程终端查找软件;当总控模块自检发现软件故障时,通过远程终端进行软件修复;若通过定期访问发现远程终端提供有升级软件,则自动进行软件更新。
7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采用物联网方式连接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可以是管理终端,一般为系统提供厂家提供,通过远程访问,可以自动对软件类故障进行及时修复,还可以更早获取软件升级服务;定期访问方式可以降低资源占有率和能耗。
78.在一个实施例中,总控模块连接有高清摄像头和存储器,所述高清摄像头用于定期拍摄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所述存储器保存有报废电缆的老化彩图;
79.所述总控模块通过图像处理与识别,定期采用以下公式对备用电源电缆的老化程度进行评估:
[0080][0081]
上式中,s表示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与报废电缆的老化彩图的相似度;(i,j)表示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的像素坐标;μ
(i,j)
表示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的像素坐标点(i,j)处的色度值;表示报废电缆的老化彩图各像素点的平均色度值;γ
(i,j)
表示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的像素坐标点(i,j)处的亮度值;表示报废电缆的老化彩图各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τ
(i,j)
表示备用电源电缆的彩色图像的像素坐标点(i,j)处的光谱值;表示报废电缆的老化彩图各像素点的平均光谱值;
[0082]
若计算得到的相似度高于预设的老化阈值,则表示备用电源电缆老化严重,总控模块发出警示信息,提示信息可以是通过触摸显示屏显示的文字信息、通过工作指示灯发出的灯光提示或者由蜂鸣器发出的声音提示之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提示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进行远程发送,以便维护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
[008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拍摄备用电源电缆图像,与预先存储的报废电缆图像进行对比,用两者的各项对比度的倒数作为相似度,使用相似度对备用电源电缆老化程度的评估数据,从而实现了对备用电源电缆的寿命监视和量化分析,以便及时提醒维护人员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降低风险,提高了系统自检能力;本方案采用的相似度计算公式简单,可操作性强,数据计算量小,采用定期评估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少控制能耗,实际使用中,可以设备使用场合,合理确定评估时间或者周期,以便排除备用电源电缆老化带来的风险。
[008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二通讯模块采用zigbee无线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0085]
第一通讯模块内置接收zigbee无线网络的信号模型,所述信号模型的函数表达为:
[0086][0087]
上式中,p(t)表示zigbee无线网络的信号模型函数;n表示时频重叠zigbee无线网络的信号分量的个数,各信号分量独立不相关;a
ik
表示第i个信号分量在k时刻的幅度;fi表示第i个信号分量载波频率;t表示信号传输时间;β
ik
表示对第i个信号分量载波相位在k时刻的调制;γ表示单位码元长度的传输时长;li表示第i个信号分量的码元长度;v(t)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平稳高斯白噪声;fi()表示滚降系数为α的第i个信号分量的升余弦成形滤波函数,该升余弦成形滤波函数可以表示为:
[0088][0089]
其中,fi(t)表示在信号传输时间t内的升余弦成形滤波函数。
[009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第一通讯模块与第二通讯模块采用zigbee无线网络连接,使得分控模块与总控模块的数据传输不需要敷设信号线,成本低,能够降低投资;通过信号模型进行信号传输控制,提高信号处理效率,进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有助于第一通讯模块的信号接收;传输过程中信号模型处理采用的函数表达可以防止干扰,排除噪声,提高精度;便于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汇总处理和计算。
[009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