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1080发布日期:2023-02-03 22:52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逆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


背景技术:

2.车载逆变器通过点烟器输出的车载逆变器可以是20w、40w、80w、120w直到150w功率规格的,再大一些功率逆变电源要通过连接线接到电瓶上,把家用电器连接到电源转换器的输出端就能在汽车内使用各种电器像在家里使用一样方便。
3.车载逆变器的整个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采用一只tl494或ka7500芯片组成控制电路,其中第一部分电路的作用是将汽车电瓶等提供的12v直流电,通过高频pwm(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技术转换成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第二部分电路的作用则是利用桥式整流、滤波、脉宽调制及开关功率输出等技术,将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转换成50hz、220v的交流电。
4.中国专利申请cn106099578a公开了车载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在逆变器主体上设有逆变器本体与插座安装套,插座安装套设置在逆变器本体端部,在逆变器本体端部设有插槽,在插座安装套上设有插入插槽内的插板,在逆变器本体和插座安装套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数个卡槽,逆变器本体和插座安装套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板下端设有扣入卡槽内的数个卡扣,在插头安装套上设有内圈和外圈,在内圈上设有usb插口和插座,在逆变器本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支撑翼和右支撑翼,左支撑翼和右支撑翼通过转轴连接在逆变器本体上,在左支撑翼上设有显示屏,在显示屏下方的左支撑翼上设有触摸式操作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便于固定、观察和操作,同时还便于拆卸及时进行维修;中国专利申请cn107845932a公开了一种车载逆变器,包括主体和盖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输出接口的主体接口表面,其中,所述主体和所述盖体通过一导电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盖体包括用于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输出接口的盖体接口表面,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主体上时,所述盖体接口表面和所述主体接口表面相对以互相遮蔽,避免所述第一输出接口和第二输出接口裸露,主体和盖体通过线缆结构连接,使一部分输出接口可以设置于保护盖体,不仅美观、防尘,而且在产品截面积受限制的情况下更充分利用了高度空间。
5.上述专利和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缺陷:在夏天时,太阳直射车内的情况,会使车内的温度升高,尤其是将车辆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车内温度能够高达70度以上,此时使用车载逆变器时,车载逆变器极易因高温损坏,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安全隐患,现有的车载逆变器一般直插在车载点烟器取电口或者放置在车内,车载逆变器无法很好的固定,在拔出插头时非常不方便,还容易连同取电器一起拔出,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提高逆变器本体在
车内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散热能力,使用寿命长,拔出插头更方便,使用更便捷。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和与逆变器本体电连接的取电器,所述逆变器本体上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将所述逆变器本体固定在车载空调出风叶片上;所述逆变器本体上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能够在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利用凉风带动所述逆变器本体产生的热量;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散热片和进风通道,所述逆变器本体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给所述散热片,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凉风能够进入所述进风通道将所述散热片的热量带走;所述逆变器本体上还设置有关闭组件,所述关闭组件包括关闭板,所述关闭板能够移动将所述进风通道堵塞;所述逆变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插头推出组件,所述插头推出组件包括推出板,所述推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逆变器本体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推出板能够向远离所述逆变器本体方向移动。
8.优选的,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隔热外壳,所述隔热外壳套设在所述逆变器本体上且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逆变器本体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形成所述进风通道,且所述进风通道贯穿所述隔热外壳设置,若干个所述散热片固定安装在所述逆变器本体的顶部与底部,所述散热片延伸至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内部设置,且所述散热片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内。
9.优选的,所述关闭组件还包括齿轮、两根齿条和驱动板,所述关闭板设置有两个,且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远离所述推出板的一侧,两根所述齿条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关闭板上,且两根所述齿条分别啮合在所述齿轮的两侧,所述驱动板固定安装在所述齿条上,所述驱动板能够通过驱动组件移动。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螺纹杆和驱动块,所述第一螺纹杆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驱动块固定安装在驱动板上,所述驱动块上对应第一螺纹杆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杆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滑动配合。
11.优选的,所述插头推出组件还包括移动杆、移动块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推出板上,所述移动块固定安装在所述移动杆远离推出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所述移动块并与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能够通过旋转组件转动。
12.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移动块和第二螺纹杆均设置有两个,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两个主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和两个皮带,两个所述主动齿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两个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两个皮带分别连接在对应的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上。
13.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框、固定夹板、移动夹板和固定螺杆,所述固定框固定安装在所述隔热外壳远离所述推出板的一端,所述固定夹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框内,所述固定螺杆贯穿所述固定框并与所述固定框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移动夹板上。
14.优选的,所述隔热外壳远离所述推出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缓冲胶垫。
15.优选的,所述固定夹板和所述移动夹板相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若干块所述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为橡胶材质。
16.优选的,所述推出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稳固杆,所述隔热外壳的两侧对应所述稳固杆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稳固块,所述稳固块对应所述稳固杆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稳固杆穿过通孔并与通孔滑动配合。
17.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发明中,通过夹持组件将逆变器本体固定在车载空调的出风位置,当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能够利用凉风吹入进风通道内,将散热片的热量带走,当车载空调吹出热风时,能够通过移动关闭板,使关闭板将进风通道关闭,防止热风进入进风通道影响散热片的散热,提高逆变器本体在车内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散热能力,使用寿命长。
18.2、本发明中,当需要将逆变器本体上插头拔出时,通过移动推出板,推出板带动插头向远离逆变器本体移动,推动插头脱离逆变器本体,能够防止将插头拔出时,将逆变器本体连同从车载空调出风口处拔出,拔出插头更方便,使用更便捷。
19.3、本发明中,通过将逆变器本体设置在车载空调出风口处,位于车载高处,且脱离车内杯架、手扶箱和储藏箱等需要频繁操作和拿取东西的范围,使逆变器本体不易在车内被误洒水而损坏,提高了逆变器本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冷却组件和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的逆变器本体和推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插头推出组件和关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冷却组件和逆变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关闭组件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本发明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9为本发明中插头推出组件和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图9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11为本发明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d部分的放大图。
22.图中:1、逆变器本体;2、夹持组件;21、固定框;22、固定夹板;23、移动夹板;24、固定螺杆;3、冷却组件;31、散热片;32、进风通道;33、隔热外壳;4、关闭组件;41、关闭板;42、齿轮;43、齿条;44、驱动板;5、插头推出组件;51、推出板;52、移动杆;53、移动块;54、第二螺纹杆;6、驱动组件;61、第一旋转驱动器;62、第一螺纹杆;63、驱动块;7、旋转组件;71、第二旋转驱动器;72、主动齿轮;73、从动齿轮;74、皮带;8、取电器;9、支撑柱;10、缓冲胶垫;11、
弹性块;12、稳固杆;13、稳固块;14、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参考图1-图4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车载电源逆变器,包括逆变器本体1和与逆变器本体1电连接的取电器8,逆变器本体1上设置有夹持组件2,夹持组件2能够将逆变器本体1固定在车载空调出风叶片上;逆变器本体1上设置有冷却组件3,冷却组件3能够在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利用凉风带动逆变器本体1产生的热量;冷却组件3包括散热片31和进风通道32,逆变器本体1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给散热片31,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凉风能够进入进风通道32将散热片31的热量带走;逆变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关闭组件4,关闭组件4包括关闭板41,关闭板41能够移动将进风通道32堵塞;逆变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插头推出组件5,插头推出组件5包括推出板51,推出板51上设置有与逆变器本体1相配合的插孔,推出板51能够向远离逆变器本体1方向移动。
25.夹持组件2将逆变器本体1固定在车载空调的出风叶片上,当车内气温较高时,将车载空调打开,车载空调出风口吹出凉风即吹出的空气温度低于常温,凉风穿过进风通道32与进风通道32内散热片31接触,将散热片31上的热量带走,当车内气温较低且车载空调打开吹出热风时,关闭板41移动将进风通道32的一端封闭住,防止热风进入进风通道32影响散热片31的散热,用电器的插头穿过推出板51上的插孔插在逆变器本体1上,当需要将逆变器本体1上的插头拔出时,推出板51向远离逆变器本体1方向移动,推出板51推动插头移动,最终将插头推出脱离逆变器本体1。
26.通过夹持组件2将逆变器本体1固定在车载空调的出风位置,当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能够利用凉风吹入进风通道32内,将散热片31的热量带走,当车载空调吹出热风时,能够通过移动关闭板41,使关闭板41将进风通道32关闭,防止热风进入进风通道32影响散热片31的散热,提高逆变器本体1在车内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散热能力,使用寿命长。
27.当需要将逆变器本体1上插头拔出时,通过移动推出板51,推出板51带动插头向远离逆变器本体1移动,推动插头脱离逆变器本体1,能够防止将插头拔出时,将逆变器本体1连同从车载空调出风口处拔出,拔出插头更方便,使用更便捷。
28.通过将逆变器本体1设置在车载空调出风口处,位于车载高处,且脱离车内杯架、手扶箱和储藏箱等需要频繁操作和拿取东西的范围,使逆变器本体1不易在车内被误洒水而损坏,提高了逆变器本体1的安全性。
29.逆变器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插座,夹持组件2设置在逆变器本体1远离插座的一端,关闭组件4设置在逆变器本体1远离插座的一端,插头推出组件5设置在逆变器本体1靠近插座的一端。
30.取电器8与车载点烟插口相匹配,能够通过车载点烟器插口取电,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叙述。
31.逆变器本体1上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还设置有温感探头,当温感探头探测到车载空调出风口吹出热风后,启动关闭组件4将进风通道32关闭。
32.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冷却组件3还包括隔热外壳33,隔热外壳33套设在逆变器本体1上且与逆变器本体1的两侧固定连接,隔热外壳33与逆变器本体1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形成进风通道32,且进风通道32贯穿隔热外壳33设置,若干个散热片31固定安装在逆变器本体1的顶部与底部,散热片31延伸至逆变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且散热片31设置在进风通道32内。
33.通过散热片31将逆变器本体1内产生的热量导出,通过进风通道32使冷风直吹散热片31,从而增加散热片31的散热能力。
34.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3、图4和图7,关闭组件4还包括齿轮42、两根齿条43和驱动板44,关闭板41设置有两个,且设置在进风通道32远离推出板51的一侧,两根齿条43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关闭板41上,且两根齿条43分别啮合在齿轮42的两侧,驱动板44固定安装在齿条43上,驱动板44能够通过驱动组件6移动。
35.驱动组件6使驱动板44移动,驱动板44带动其中一根齿条43移动,此齿条43带动齿轮42转动,齿条43带动另一齿条43移动,两根齿条43分别带对应的关闭板41移动,使关闭板41将进风通道32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封闭。
36.齿轮42转动连接在隔热外壳33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隔热外壳33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制块,限制块上开设有限制槽,齿条43滑动配合在限制槽内,能够防止齿条43与齿轮42脱离啮合。
37.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和图8,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器61、第一螺纹杆62和驱动块63,第一螺纹杆62安装在第一旋转驱动器61的输出端,驱动块63固定安装在驱动板44上,驱动块63上对应第一螺纹杆62位置开设有螺纹孔,第一螺纹杆62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滑动配合。
38.第一旋转驱动器61带动第一螺纹杆62转动,驱动块63在第一螺纹杆62上移动,驱动块63带动驱动板44移动,驱动板44带动齿条43移动,从而使关闭板41移动将进风通道32封闭。
39.第一旋转驱动器6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机,第一旋转驱动器61固定安装在隔热外壳33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
40.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和图10,插头推出组件5还包括移动杆52、移动块53和第二螺纹杆54,移动杆5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推出板51上,移动块53固定安装在移动杆52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第二螺纹杆54贯穿移动块53并与移动块53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杆54能够通过旋转组件7转动。
41.旋转组件7带动第二螺纹杆54转动,移动块53在第二螺纹杆54上移动,移动块53带动移动杆52移动,移动杆52带动推出板51移动,从而使推出板51将插头从逆变器本体1上推出。
42.逆变器本体1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防护壳,第二螺纹杆5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防护壳的内壁上,移动杆52贯穿防护壳并与防护壳滑动配合,移动块53设置在防护壳内。
43.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图9和图10,移动杆52、移动块53和第二螺纹杆54均设置有两个,旋转组件7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71、两个主动齿轮72、两个从动齿轮73和两个皮带
74,两个主动齿轮72均固定安装在第二旋转驱动器71的输出端,两个从动齿轮73分别固定安装在对应的第二螺纹杆54的一端,两个皮带74分别连接在对应的主动齿轮72和从动齿轮73上。
44.第二旋转驱动器71带动两个主动齿轮72转动,两个主动齿轮72带动两个皮带74转动,两个皮带74分别带动对应的从动齿轮73转动,从动齿轮73带动对应的第二螺纹杆54转动,从而带动两根第二螺纹杆54转动。
45.第二旋转驱动器7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机。
46.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和图12,夹持组件2包括固定框21、固定夹板22、移动夹板23和固定螺杆24,固定框21固定安装在隔热外壳33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固定夹板22固定安装在固定框21内,固定螺杆24贯穿固定框21并与固定框21螺纹连接,固定螺杆2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夹板23上。
47.将固定夹板22和移动夹板23放置在车载空调出风叶片的两侧,车载空调出风叶片位于固定夹板22和移动夹板23的两侧,转动固定螺杆24,固定螺杆24带动移动夹板23移动,移动夹板23将车载空调出风叶片夹持在固定夹板22上。
48.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4和图9,隔热外壳33远离推出板5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9,支撑柱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杆14,横杆14远离支撑柱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缓冲胶垫10。
49.当夹持组件2将逆变器本体1夹持在车载空调出风叶片上时,横杆14与多个车载空调出风叶片相抵,或者与车载空调出风叶片的外框相抵,当插头插入逆变器本体1时,由多根车载空调出风叶片受力,防止一根车载空调出风叶片受力断裂。
50.进一步地,参照图12,固定夹板22和移动夹板23相对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若干块弹性块11,弹性块11为橡胶材质。
51.增加固定夹板22和移动夹板23与车载空调叶片的摩擦力,增加固定逆变器本体1的稳定性。
52.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9,推出板5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根稳固杆12,隔热外壳33的两侧对应稳固杆1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稳固块13,稳固块13对应稳固杆12位置开设有通孔,稳固杆12穿过通孔并与通孔滑动配合,能够增加推出板51的稳定性,防止推出板51倾斜。
53.本发明工作原理:将取电器8插在车载点烟器上,将固定夹板22和移动夹板23放置在车载空调出风叶片的两侧,转动固定螺杆24,固定螺杆24带动移动夹板23移动,移动夹板23移动将车载空调出风叶片夹持在固定夹板22和移动夹板23之间,从而将逆变器本体1固定在车载空调出风口位置,逆变器本体1和隔热外壳33之间设置有进风通道32,进风通道32内设置有与逆变器本体1连接在散热片31,当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凉风进入进风通道32内将散热片31的热量带走,当车内温度低逆变器本体1的散热压力小,车载空调出吹热风时,逆变器本体1上设置有温感探头,启动第一旋转驱动器61,第一旋转驱动器61带动第一螺纹杆62转动,驱动块63在第一螺纹杆62上移动,驱动块63带动驱动板44移动,驱动板44带动齿条43移动,齿条43带动齿轮42转动,齿轮42带动另一齿条43移动,两根齿条43分别带动对应的关闭板41移动,关闭板41将进风通道32关闭,热风无法进入进风通道32,不会与散热片31接触,当需要将插头从逆变器本体1上拔出时,启动第二旋转驱动器71,第二旋转驱动器71
带动第二螺纹杆54转动,移动块53在第二螺纹杆54上移动,移动块53带动移动杆52移动,移动杆52带动推出板51移动,推出板51向远离逆变器本体1方向移动,推出板51带动插头移动脱离逆变器本体1,通过夹持组件2将逆变器本体1固定在车载空调的出风位置,当车载空调吹出凉风时,能够利用凉风吹入进风通道32内,将散热片31的热量带走,当车载空调吹出热风时,能够通过移动关闭板41,使关闭板41将进风通道32关闭,防止热风进入进风通道32影响散热片31的散热,提高逆变器本体1在车内高温环境下使用的散热能力,使用寿命长,当需要将逆变器本体1上插头拔出时,通过移动推出板51,推出板51带动插头向远离逆变器本体1移动,推动插头脱离逆变器本体1,能够防止将插头拔出时,将逆变器本体1连同从车载空调出风口处拔出,拔出插头更方便,使用更便捷,通过将逆变器本体1设置在车载空调出风口处,位于车载高处,且脱离车内杯架、手扶箱和储藏箱等需要频繁操作和拿取东西的范围,使逆变器本体1不易在车内被误洒水而损坏,提高了逆变器本体1的安全性。
5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能够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