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效率高的云母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5255发布日期:2022-09-06 20:2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云母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云母加热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效率高的云母加热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云母加热器因为云母加热片在内胆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待加热物在内胆内加热时,云母加热片不一定是距离待加热为最近的位置,所以加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效率高的云母加热器。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效率高的云母加热器,包括内胆、设于所述内胆上的云母加热片、设于所述内胆底端的固定盘、罩设与所述内胆外侧的外壳、用于支撑所述内胆和所述外壳的支撑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支撑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内胆转动;所述外壳包括与所述内胆转动连接的内层和与所述内层相连的外层;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底端的转动齿轮、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主动齿轮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相连的驱动件。
5.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件驱动内胆转动,从而镶嵌在内胆上的云母加热片能够相对待加热物转动,从而能够均匀的对待加热物进行加热,增加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6.可选的,所述内层和转动齿轮的上端面抵接,所述主动齿轮和驱动件均设置在内胆的侧面。
7.可选的,所述内层上设置有环槽,所述内胆的侧面设置有环形卡片,所述环形卡片卡入所述环槽内。
8.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固定筒、设于所述固定筒底端的连接筒、设于所述连接筒上的吸盘以及设于所述连接筒内的排气组件;所述吸盘包括固定柱和裙部,所述固定柱插入至连接筒内。
9.可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筒底端内壁上的固定管、穿设于所述固定管内的推动杆、设于所述固定柱上的通孔、设于所述通孔侧壁上的环形槽、与所述环形槽相互连通的进气孔、设于所述连接筒侧壁上的通风孔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上的驱动组件。
10.可选的,所述固定管可插入至所述通孔内,所述推动杆一端插入至所述固定管内,另一端设置有阀板,所述阀板和所述通孔的内壁相互贴合。
11.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筒内壁上的连接通孔、与所述连接筒相连的拉绳、与所述拉绳相连的压杆、与所述压杆相连的滑动环、与所述滑动环相连的第二弹簧、设于所述外壳上的连接柱、与所述连接柱相连的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弹簧相连的固定榫块、设于所述滑动环上的滑动槽、与所述滑动槽转动连接的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杆顶端的滑动环片、设于所述固定杆底端的限位榫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滑动环片和所述滑动环的扭簧。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件驱动内胆转动,从而镶嵌在内胆上的云母加热
片能够相对待加热物转动,从而能够均匀的对待加热物进行加热,增加加热效率,减少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为图1中的俯视图。
15.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16.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17.图5为图3中b处放大图。
18.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图。
19.图7为图1中的正视图。
20.图8为图7中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22.参考图1-8,一种加热效率高的云母加热器,内胆1a、设于所述内胆1a上的云母加热片11a、设于所述内胆1a底端的固定盘12a、罩设与所述内胆1a外侧的外壳13a、用于支撑所述内胆1a和所述外壳13a的支撑板14a、设于所述支撑板14a上的驱动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14a上的支撑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内胆1a转动,如此在内胆1a转动之后,能够带动云母加热片11a 转动,进而能够对布置在固定盘12a上的待加热物进行均匀加热,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转动云母加热片11a的方式,调整待加热物和云母加热片之间的距离,以进一步增加加热效率,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云母加热片和待加热物之间的距离,增加加热效率和加热过程中均匀性。
23.进一步的,在外壳13a上还设置有炉盖51a,炉盖51a上设置有示压组件。
2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3a包括与所述内胆1a转动连接的内层131a和与所述内层131a相连的外层132a,其中,内层131a和所述外层132a之间形成环形腔体,如此能够通过空气作为热的不良导体形成保温腔。
2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内胆1a上底端的转动齿轮101a、设于所述支撑板14a上的主动齿轮141a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141a相连的驱动件 142a,其中驱动件142a为电机,主动齿轮141a和转动齿轮101a相互啮合,如此主动齿轮141a能够带动转动齿轮101a转动,进而带动内胆1a相连,内胆1a 和固定盘12a之间互不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内层131a和转动齿轮101a的上端面抵接,如此主动齿轮 141a和驱动件142a均设置在内胆1a的侧面,从而避免了内胆在工作时,对驱动件142a的热辐射过大。
27.进一步的,所述内层131a上设置有环槽1311a,所述内胆1a的侧面设置有环形卡片102a,所述环形卡片102a卡入所述环槽1311a内。
28.进一步的,所述内胆1a的侧壁上设置有纵向槽103a,云母加热片11a卡入在所述纵向槽103a,并且在纵向槽103a的端部设置保护片1031a,保护片1031a 为导热金属,用于隔绝待加热物和云母加热片11a。
2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12a上设置有止转槽121a,所述支撑板14a上设置有止转柱143a,所述止转柱143a插入至止转槽121a内,如此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固定盘12a转动。
3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4a的底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桌面上。
31.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板14a上的固定筒21a、设于所述固定筒21a 底端的连接筒22a、设于所述连接筒22a上的吸盘23a以及设于所述连接筒22a 内的排气组件。
32.其中,所述固定筒21a设置在支撑板14a的底端,并且固定筒21a和支撑板 14a之间形成柱状空腔,吸盘23a设置在固定筒21a的底端,如此,内胆1a产生的热量将会被固定筒21a所隔绝,以放置影响吸盘23a的性能。
33.排气组件用于在下压本实用新型时,能够将吸盘23a内的气体排出,以增加固定性能,而在向上拉取本实用新型时,能够让气体进入到吸盘23a内。
34.所述吸盘23a包括固定柱231a和裙部232a,其中固定柱231a插入至连接筒22a内,裙部232a形成吸盘23a的主体。
35.所述排气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筒22a底端内壁上的固定管31a、穿设于所述固定管31a内推动杆32a、设于所述固定柱231a上的通孔33a、设于所述通孔 33a侧壁上的环形槽34a、与所述环形槽34a相互连通的进气孔35a、设于所述连接筒22a侧壁上的通风孔36a以及设于所述外壳1上的驱动组件。
36.其中,所述固定管31可插入至所述通孔33a内,所述推动杆32a一端插入至所述固定管31a内,另一端设置有阀板321a,所述阀板321a和所述通孔33a 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固定柱231a和所述连接筒22a的内壁通过第一弹簧37a 相连。
37.如此,当下压本实用新型时,固定柱231a沿着连接筒22a向上运动,此时阀板321a插入至所述通孔33a内,进而将通孔33a内的空气推出。
38.而需要破坏吸盘和桌面的配合时,只需要单独向上拉动所述推动32a向上运动,让阀板321a进入至环形槽34a内,此时吸盘23a和环形槽34a连通,进而气体可以通过通风孔36a、进气孔35a以及环形槽34a进入至吸盘23a内,以破坏吸盘23a的负压结构。
39.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连接筒22a内壁上连接通孔41a、与所述连接筒 22a相连的拉绳42a、与所述拉绳42a相连的压杆421a、与所述压杆421a相连的滑动环43a、与所述滑动环43a相连的第二弹簧44a、设于所述外壳13a上的连接柱45a、与所述连接柱45a相连的第三弹簧451a、与所述第三弹簧451a相连的固定榫块452a、设于所述滑动环43a上的滑动槽431a、与所述滑动槽431a 转动连接的固定杆46a、设于所述固定杆46a顶端的滑动环片461a、设于所述固定杆46a底端的限位榫块462a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滑动环片461a和所述滑动环43a的扭簧463a。
40.其中,所述连接通孔41a从所述连接筒22a的底端内壁,延伸至所述外壳 13a的顶端,拉绳42a沿着所述连接通孔41所布置,压杆421a和拉绳42a相连。
41.如此,当需要排出吸盘23a内气体时,推动滑动环43a向下运动,此时压杆 421a向下运动,进而连接通孔41a内气压增加,进而固定管31a内企业增加,从而推动杆32a向下运动,以进一步将吸盘23a内的气体排出。
42.当需要吸盘23a解除负压状态时,转动滑动环片461a,让限位榫块462a和固定榫块452相互错开,如此滑动环43a向上运动,进而拉绳42a拉动推动杆 41a向上运动。
4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