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48394发布日期:2022-08-24 08:00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单元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3.氮氧传感器(nox传感器)是用以检测发动机尾气中氮氧化物(nox)含量的传感器,是实现柴油车国iv排放标准,以及国v排放标准的关键传感器之一,用于定量喷射尿素的装置。而nox传感器的专用微机控制器即控制单元(ecu)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因此有必要设置保护罩对该控制单元加以保护。
4.保护罩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与后处理总成连接安装在控制单元的外侧。现有技术中保护罩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安装部位通过开槽弯折的方式与后处理总成的安装位置相匹配,导致风险点集中在开槽处,应力集中,存在断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增强了控制单元保护罩的结构强度,并通过优化结构,避免了应力集中,解决了保护罩容易断裂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包括:护罩本体,通过缓冲部与护罩本体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护罩本体外边界内部,所述缓冲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护罩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护罩本体安装面的两个边角,两个所述安装部对角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均为圆弧结构。
9.进一步的,与缓冲部连接的护罩本体的侧面与所述安装部相垂直。
10.进一步的,所述护罩本体、过渡部以及连接部由钣金折弯成型。
11.进一步的,与缓冲部连接的护罩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口。
12.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集风结构设置有调整气流的开口。
13.进一步的,同侧多个集风结构的开口沿着气流方向依次增大。
14.进一步的,所述集风结构采用冲压成型。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上述所述的控制单元保护罩。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位于护罩本体外边界的内部,通过过渡部与护罩本体连
接,无需与护罩本体之间设置开槽,增强了保护罩强度,并增加防护效果。通过设置由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构成的缓冲部,减少了安装应力的影响,当护罩受到外力时,利用缓冲部对外力进行缓冲,避免外力传递到连接部上,增强了安装位置处的强度。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侧面的散热口处设置有集风结构,每个所述集风结构设置有调整气流的开口,气流通过凸起开口和相应的散热口进入保护罩内,保证在行驶中气流在每个散热口的通过性,增加了保护罩的散热效果。同时集风结构的设置增加了保护罩整体的结构强度,增强散热的同时增强保护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同侧多个集风结构的开口沿着气流方向依次增大,保证每个凸起的进风量,调整气流,增强行驶中气流在保护罩处的流动,保证散热质量。
20.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保护罩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罩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罩侧面示意图;
25.图中:10、护罩本体;20、缓冲部;21、第一过渡段;22、第二过渡段;30、安装部;40、散热口;51、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53、第三凸起;
26.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2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31.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安装部位通过开槽弯折的方式与后处理总成的安装位置相匹配,导致风险点集中在开槽处,应力集中,存在断裂的风险。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
32.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记载了一种控制单元保护罩,包括:护罩本体10,通过缓冲部20与护罩本体10连接的安装部30;所述安装部30位于所述护罩本体10外边界内部,所述缓冲部2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渡段21和第二过渡段22,所述第一过渡段21与所述护罩本体10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段22与所述安装部30连接。
3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30位于护罩本体10外边界的内部,通过过渡部与护罩本体10连接,无需与护罩本体10之间设置开槽,增强了保护罩强度,并增加防护效果。通过设置由第一过渡段21和第二过渡段22构成的缓冲部20,减少了安装应力的影响,当护罩受到外力时,利用缓冲部20对外力进行缓冲,避免外力传递到连接部上,增强了安装位置处的强度。
34.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部30具有两个,分别位于护罩本体10安装面的两个边角,两个所述安装部30对角设置。所述安装部30开设有与后处理总成连接的通孔,通过两个对角设置的连接部即可将保护罩牢固的安装到后处理总成上,而且两个连接部上通孔的相对位置与现有的安装孔位置一致,保证了保护罩的互换性。
35.所述第一过渡段21和第二过渡段22均为圆弧结构。通过圆弧结构的第一过渡段21和圆弧结构的第二过渡段22使得护罩本体10与安装部30平滑连接,不存在应力集中点,增加了保护罩强度。
36.如图3所示,第一过渡段21为半圆截面,第二过渡段22为1/4圆截面,使得与缓冲部20连接的护罩本体10的侧面与所述安装部30相垂直,保证了保护罩的安装角度要求。
37.所述护罩本体10、过渡部以及连接部由钣金折弯成型,便于加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38.如图2所示,护罩本体10为六面体结构,易于制造,结构牢固,与缓冲部20连接的护罩本体10的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口40,护罩本体10的顶面也设置有散热口40,提高了散热效果。
39.每个侧面的散热口40处设置有集风结构,每个所述集风结构设置有调整气流的开口。如图2、3所示,护罩本体10的两个侧面分别对称安装有三个集风结构,所述集风结构采用冲压成型,集风结构为第一凸起51、第二凸起52、第三凸起53,每个凸起对应一个侧面散热口40,凸起面对气流的方向设置有开口,气流通过凸起开口和相应的散热口40进入保护罩内,保证在行驶中气流在每个散热口40的通过性,增加了保护罩的散热效果。同时集风结构的设置增加了保护罩整体的结构强度,增强散热的同时,增强保护效果。
40.进一步的,同侧多个集风结构的开口沿着气流方向依次增大。如图3所示,第三凸起53、第二凸起52、第一凸起51的开口依次增大,保证每个凸起的进风量,调整气流,增强行驶中气流在保护罩处的流动,保证散热质量。
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上述所述的控制单元保护罩,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和散热效果。
42.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