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20128发布日期:2022-08-20 05:3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控制面板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和住宅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系统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空调、智能插座、智能音响、智能灯具等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瞩目,同时对与智能家居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的智能控制面板要求也越来越高。
3.相关技术中记载的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包括依次设置的屏幕、上壳、核心板、下壳、背板、电源板以及能够嵌设在墙体内部的电源盒,其中核心板与电源板之间通过排座与排针的接驳实现核心板供电,各个元件之间通过螺钉相互固接,不仅使整个智能控制面板的安装流程较为复杂,且螺钉易造成静电干扰。
4.此外,在智能控制面板安装之前,需要预先将电源板固定在电源盒内部并将电源盒固定在墙体中,之后再将包括屏幕、上壳、核心板、下壳、背板等在内的预安装组件安装在电源盒上;在用户实际的安装使用过程中,往往对屏幕的安装方向提出需求,如屏幕横向安装以及竖向安装,但将电源盒以及电源板在墙体内部固定完成后,电源板上的排座位置也随之确定,因此核心板上排针的安装位置的可选性也随之唯一,因此屏幕的安装方向随着电源盒的预先固定也就唯一,这对用户的屏幕安装方向需求造成限制,不利于提高用户的智能控制面板安装和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实现用户对于横装或竖装屏幕的需求,以提高用户对于智能控制面板的安装和使用体验,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包括屏幕、上壳、核心板、设置在核心板上的排针、与上壳固接的下壳、电源板、设置在电源板上的排座以及电源盒,电源板固定在电源盒内部,屏幕安装在上壳上;下壳上开设有供排座通过以供排座与排针相互插接的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核心板具有可供排针安装的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下壳存在一个状态,使得排座插入第一让位孔内部,此时排针安装于第一安装位置上;下壳转动90度后,排针插入第二让位孔内部,此时排针安装于第二安装位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竖装屏幕时,将排针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置处,使排座插入第一让位孔内部;当需要横装屏幕时,将排针安装在第二安装位置处,排座通过第二让位孔与排针相互插接;这样,在电源盒以及电源板在墙体内部固定完成后,用户可根据屏幕安装方向的实际需要对排针的安装位置以及下壳与电源盒之前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无论横装还是竖装,排座均可通过相应让位孔与排针进行插接配合,便于实现用户对于横装或竖装屏幕的需求。
9.可选的,核心板的边缘开设有多个卡孔,上壳上成型有多个向核心板延伸的卡钩,
卡钩的端部成型有搭接沿,多个搭接沿靠近屏幕的一侧共同形成可供核心板背离屏幕的一侧贴合的搭接面,卡钩与上壳的连接处形变后可供搭接沿穿过卡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核心板与上壳之间的固定更加方便,此外核心板与上壳之间的无钉安装有效减少了静电干扰。
11.可选的,下壳的边缘开设有多个朝向下壳外侧的卡槽,上壳上成型有多个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卡块,卡块能够被压入卡槽内部以使下壳与上壳相互固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固定更加方便,此外下壳与上壳之间的无钉安装有效减少了静电干扰。
13.可选的,下壳与电源板之间设置有背板,背板的边缘处开设有卡接槽,下壳靠近背板的一侧成型有多个与卡接槽一一对应设置的卡接沿,卡接沿能够压入卡接槽中,卡接沿与下壳靠近背板的一侧表面之间存在供背板置入的空隙;背板上也开设有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背板上的第一让位孔与下壳上的第一让位孔重合,背板上的第二让位孔与下壳上的第二让位孔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背板与下壳之间的固定更加方便,此外下壳与背板之间的无钉安装有效减少了静电干扰。
15.可选的,电源盒靠近背板的一侧边缘成型有连接杆,连接杆至少成型在电源盒相对的两侧,连接杆的端部成型有向连接杆一侧延伸的限位头,背板上开设有可供限位头通过的头部过孔,下壳上开设有可供限位头置入的限位槽,限位槽的槽口与头部过孔的孔口错位开设,限位头穿过头部过孔并进入限位槽后,限位头被限位在限位槽中。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源盒与下壳或背板之间的固定更加方便,此外电源盒与下壳或背板之间的无钉安装有效减少了静电干扰。
17.可选的,头部过孔在背板上开设有至少两组,限位槽在下壳上开设有至少两组;当排座插入第一让位孔中时,限位头与其中一组头部过孔以及其中一组限位槽相配合;当排座插入第二让位孔中时,限位头与另一组头部过孔以及另一组限位槽相配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背板的设置适应于屏幕横装或竖装的需求。
19.可选的,上壳上开设有嵌槽,嵌槽内部嵌设有覆盖屏幕的液晶模组。
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1.1.通过开设了第一让位孔以及第二让位孔,并设置了第一安装位置和第二安装位置,在电源盒以及电源板在墙体内部固定完成后,用户可根据屏幕安装方向的实际需要对排针的安装位置以及下壳与电源盒之前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无论横装还是竖装,排座均可通过相应让位孔与排针进行插接配合,便于实现用户对于横装或竖装屏幕的需求;
22.2.各个元件之间无钉固定,一方面方便了整个智能控制面板的安装,另一方面有效减少了螺钉安装带来的静电干扰。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控制面板总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屏幕竖装的状态;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控制面板总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屏幕竖装的状态;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控制面板总装在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屏幕竖装的状态;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壳与核心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排针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置处,且此时对应屏幕竖装的状态;
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核心板的正视图;
2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控制面板总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屏幕横装的状态;
30.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智能控制面板总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对应屏幕横装的状态;
31.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源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下壳、背板、电源板以及电源盒的安装截面示意图。
33.图中,1、液晶模组;2、屏幕;3、上壳;31、限位块;32、嵌槽;33、导光槽;34、导光孔;35、卡钩;36、搭接沿;37、限位柱;38、卡块;4、核心板;41、卡孔;42、卡凸;43、第一安装位置;44、第二安装位置;5、导光条;6、导光柱;7、排针;8、下壳;81、卡槽;82、卡接沿;83、限位槽;9、背板;91、第一让位孔;92、卡接槽;93、头部过孔;94、第二让位孔;10、电源板;11、排座;12、电源盒;121、连接杆;122、限位头。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靠近”、“背离”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工艺或模块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状态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制面板总装,包括依次设置的液晶模组1、屏幕2、核心板4以及电源板10;屏幕2与核心板4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屏幕2的上壳3,液晶模组1固定在上壳3上,上壳3背离液晶模组1的一侧固定有下壳8,核心板4固定在上壳3与下壳8之间;下壳8背离核心板4的一侧固定有背板9,电源板10上设置有同时贯穿下壳8与背板9的排座11,核心板4靠近下壳8的一侧固定有与排座11相适配的排针7,排针7插入排座11后实现电源板10与背板9之间的固定;背板9上固定有用于遮罩电源板10的电源盒12,电源盒12能够嵌入并固定在墙体内部。
37.参照图2、图3和图4,上壳3具有内部中空的矩形环状结构,上壳3的内环面上成型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限位块31,屏幕2嵌入上壳3的内环中并同时贴合在多个限位块31上,屏幕2可通过胶粘等方式与限位块31或上壳3固接;上壳3背离核心板4的一侧开设有嵌槽32,嵌槽32可供液晶模组1适配性嵌入上壳3表面中。
38.参照图2和图3,上壳3的内环面上成型有多个卡钩35,卡钩35延伸至上壳3背离液晶模组1的一侧,卡钩35的端部为搭接沿36,搭接沿36靠近上壳3的一侧为与上壳3所在平面平行的搭接面,上壳3背离液晶模组1的一侧还固定有限位柱37,限位柱37具有位于上壳3与搭接沿36之间的贴合平面,贴合平面与搭接沿36靠近上壳3的一侧之间存在与核心板4厚度相等的间隙;核心板4的边缘开设有多个卡孔41,卡孔41的孔壁上成型有卡凸42,当核心板4
向上壳3逐渐靠近时,搭接沿36首先进入卡孔41内部并抵紧在卡凸42的一侧,随着核心板4的继续靠近,卡凸42顶推搭接沿36并使卡钩35产生形变,直至搭接沿36完全通过卡孔41并移动至核心板4背离上壳3的一侧,搭接沿36的搭接平面贴合核心板4,核心板4被压紧在搭接沿36与限位柱37之间,进而实现核心板4与上壳3之间的固定。
39.参照图2和图3,此外,核心板4背离下壳8的一侧固定有多个导光条5以及多个导光柱6,上壳3上开设有供导光柱6通过的导光孔34以及供导光条5嵌入的导光槽33,导光条5卡紧在导光槽33的槽壁与屏幕2的边缘之间,导光柱6通过导光孔34到达上壳3靠近液晶模组1的一侧,并被液晶模组1覆盖。
40.参照图2和图3,下壳8与上壳3之间的固定方式进一步设置为,下壳8的四周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多个卡槽81,上壳3的内环面上成型有多个卡块38,卡块38沿平行于上壳3到下壳8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当下壳8嵌入上壳3的内环面中后,卡槽81开口朝向上壳3的内环面,卡块38贴合下壳8的周面并挤压下壳8开设有卡槽81的局部位置,卡槽81所在位置处产生形变以供卡块38完全嵌入卡槽81内部,进而实现上壳3与下壳8之间的固定,核心板4同时被限位固定在上壳3与下壳8之间。
41.参照图3,下壳8靠近背板9的一侧边缘成型有多个卡接沿82,卡接沿82与下壳8靠近背板9的一侧表面之间存在供背板9适配性嵌入的空隙,背板9背离下壳8的一侧开设有供卡接沿82嵌入的卡接槽92,当需要将背板9固定在下壳8上时,使背板9逐渐靠近下壳8,在此过程中卡接槽92不断靠近卡接槽92,背板9开设有卡接槽92的位置处以及卡接沿82与下壳8的连接处产生形变,直至卡接沿82完全嵌入卡接槽92中且背板9嵌入至卡接沿82与下壳8靠近背板9的一侧表现之间,卡接沿82阻碍背板9与下壳8之间相互分离。
42.参照图2、图3和图5,下壳8与背板9上均开设有可供排座11通过的让位孔,排座11与排针7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排座11插入让位孔并与排针7接驳;当电源盒12与电源板10固定在墙体内部后,若需要使屏幕2根据需要横装或竖装,势必需要将液晶模组1、屏幕2、上壳3、核心板4、下壳8以及背板9均相对于电源板10进行相应的横竖安装状态调整,为此,下壳8与背板9上的让位孔均开设有两个且分别为第一让位孔91与第二让位孔94,当背板9与下壳8相互固定后,背板9上的第一让位孔91与下壳8上的第一让位孔91重合,背板9上的第二让位孔94与下壳8上的第二让位孔94重合;排座11为长方体结构,第一让位孔91与第二让位孔94的形状均为与排座11相适配的长方形,且第一让位孔9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让位孔94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43.参照图4和图6,此外,由于排针7与排座11之前存在连接关系,因此排针7在核心板4上具有两个安装位置即第一安装位置43与第二安装位置44;当需要竖装屏幕2时,在第一安装位置43处安装排针7,使下壳8安装在电源盒12上的同时使排座11插入第一让位孔91内部而使排座11移动至下壳8靠近核心板4的一侧,以供排座11与排针7相互插接;当需要横装屏幕2时,将排针7安装在第二安装位置44处,转动下壳8以使第二让位孔94对准排座11的安装位置,下壳8安装在电源盒12上的同时排座11可通过第二让位孔94与排针7相互插接。
44.这样,参照图1、图2、图7和图8,在电源盒12以及电源板10在墙体内部固定完成后,用户可根据屏幕2安装方向的实际需要对排针7的安装位置以及下壳8与电源盒12之前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无论横装还是竖装,排座11均可通过相应让位孔与排针7进行插接配合,便于实现用户对于横装或竖装屏幕2的需求。
45.参照图9和图10,电源盒12的边缘成型有向背板9延伸的连接杆121,连接杆121至少在电源盒12相对的两侧设置,连接杆121的端部成型有限位头122,限位头122向背离电源盒12内部的方向延伸并与连接杆121形成钩状结构;背板9上开设有供相应限位头122通过的头部过孔93,下壳8上向背离背板9的方向内凹成型有用于容置限位头122的限位槽83,当背板9安装在下壳8上后,头部过孔93的孔口与限位槽83的槽口错位开设,且头部过孔93的孔口与限位槽83的槽口贴合后限位头122无法从限位槽83内部移出,除非使背板9与下壳8相互分离。
46.当需要固定电源盒12时,使电源盒12向靠近背板9的方向移动,为了使得电源盒12两侧的限位头122能够通过头部过孔93,需要捏紧电源盒12以使电源盒12相对的两侧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形变,直至限位头122能够通过头部过孔93,进而实现电源盒12与背板9之间位置的固定;接着将背板9固定在下壳8上,在此过程中限位头122置入限位槽83中;限位槽83与头部过孔93错位开设,当背板9固定在下壳8上且限位头122置入限位槽83内部后,限位槽83减小了头部过孔93实际可供限位头122通过的面积,限位头122此时将无法通过头部过孔93,进而提高了电源盒12的固定稳定性。
47.参照图2、图3和图5,为了适应于屏幕2横装与竖装的两种状态,头部过孔93开设有两组,每组中的多个头部过孔93与限位头122一一对应,其中一组中的多个头部过孔93分别靠近背板9相对的两侧边缘开设,而另一组中的多个头部过孔93分别靠近背板9另外相对的两侧边缘开设;同理,限位槽83在下壳8上也开设有两组,由于限位槽83与头部过孔93一一对应,因此限位槽83的具体开设位置不再赘述。
4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