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8451发布日期:2022-09-14 10:4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学生证、电子钥匙等各种小型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对小型电子产品的便携性要求越来越高。
3.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挂耳,其中,壳体用于容纳电子设备中的各个器件,挂耳包括挂耳本体和挂耳孔,壳体与挂耳本体一体形成。挂耳孔为贯穿挂耳本体的通孔,挂耳孔可以穿设挂绳或扣环等连接件,用户通过连接件携带电子产品。
4.挂耳本体承受连接件的作用力,导致挂耳本体在挂耳孔处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安装件受到连接件的作用力时不易断裂。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安装件,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覆盖在第二壳体上,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纳腔;
7.安装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段位于容纳腔内,且第三连接段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段和第一壳体的部分侧面共同形成用于连接挂绳的安装孔。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容纳槽,第一连接段覆盖在容纳槽上,容纳槽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段朝向容纳槽的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为第一卡槽,另一者为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
10.或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连接段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平齐或光滑过度。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二壳体上具有用于避让部分第三连接段的缺口,第三连接段位于容纳腔内。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段朝向第一壳体的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中的一者为第二卡槽,另一者为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扣;
15.或者,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连接段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插接。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连接段上还具有插接槽,插接槽插设在缺口的内底壁上,插接槽的内底壁与缺口的内底壁接触,插接槽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接触。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设备本体还包括听筒和听筒网,听筒位于容纳腔内,第一连接段上具有第一通孔,容纳槽内具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听筒与第二通孔相对,听筒网设置在第一通孔内。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三连接段朝向第一壳体的一面上具有支撑槽,第一壳体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支撑槽与第二支撑部共同支撑听筒。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设置设备本体和安装件,设备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与部分第一壳体的侧面共同形成安装孔,即安装孔的延伸方向与安装件的宽度方向一致,这样,连接件从安装孔的一侧穿设到另一侧,连接件在整个安装件的宽度方向与安装件的第二连接段接触,由此,增加了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段的接触部分。同时,安装件单独设置,可以通过增加安装件的宽度和厚度,进而提高安装件的强度,这样,在安装件受到连接件的作用力时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现有技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设备本体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安装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沿着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
31.图9为沿着图2中b-b剖面的剖视图;
32.图10为沿着图2中c-c剖面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壳体;
35.20-挂耳;21-挂耳本体;22-挂耳孔;
36.100-设备本体;
37.110-第一壳体;111-容纳槽;1111-第一连接部;1112-第二通孔;112-第三连接部;113-第二定位部;114-第一支撑部;
38.120-第二壳体;121-缺口;1211-第二内底壁;122-第二支撑部;130-容纳腔;140-听筒;150-听筒网;
39.200-安装件;
40.210-第一连接段;211-第二连接部;212-第一通孔;
41.220-第二连接段;
42.230-第三连接段;231-第四连接部;232-第一定位部;233-插接槽;2331-第一内底壁;2332-侧壁;234-支撑槽;
43.240-安装孔;
44.d1-第一厚度;
45.d2-第二厚度;
46.d3-本体厚度;
47.w1-本体宽度;
48.w2-安装件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4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3.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维护工具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维护工具固
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4.随着电子学生证、电子钥匙等各种小型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对小型电子产品的便携性要求越来越高。
55.图1为现有技术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和挂耳20,其中,壳体10用于容纳电子设备中的各个器件,挂耳20包括挂耳本体21和挂耳孔22,壳体10与挂耳本体21一体形成,壳体10的厚度称为第一厚度d1,挂耳20的厚度称为第二厚度d2。
56.挂耳孔22沿第二厚度d2的方向贯穿挂耳本体21(即挂耳孔22前后贯穿挂耳本体21),挂绳或者扣环等连接件穿设在挂耳孔22中,用户通过连接件携带电子产品,挂绳或者扣环等连接件与挂耳孔22的第二厚度d2的方向部分内侧壁接触。
57.在携带电子产品时,挂绳或者扣环等连接件随着使用者的走动,或者电子设备受到撞击,通过挂耳孔22向挂耳本体21施加作用力。由于,壳体10与挂耳本体21一体形成,第二厚度d2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厚度d1,第二厚度d2较小,长期受到作用力会导致挂耳本体21在挂耳孔22处容易断裂。
58.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安装件受到连接件的作用力时不易断裂。
5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设备本体和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安装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60.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和安装件200,设备本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覆盖在第二壳体120上,且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共同围成容纳腔130。
61.安装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0、第二连接段220和第三连接段230,第一连接段210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段230位于容纳腔130内,且第三连接段230与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段220和第一壳体110的部分侧面共同形成用于连接挂绳的安装孔240。
62.电子设备可以为电子学生证、电子钥匙等各种小型电子设备。设备本体100用于容纳电子设备中的各个零部件,为了便于组装,设备本体100由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组装而成。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形成容纳腔130,电子设备中的其他器件设置在容纳腔130中。
63.电子设备还包括安装件200,用户通过安装件200来携带电子设备。
64.下面,对安装件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65.请继续参见图2至图7所示,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0、第二连接段220和第三连接段230使安装件200的形成近似u形的结构。第一连接段210和第三连接段230为u形结构的两个侧壁,第二连接段220为u形结构的底壁,u形结构开口的一侧与第一壳体110的侧面相对,从而安装件200与部分第一壳体110的侧面共同形成安装孔240。
66.具体的,第一壳体110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面为内表面,第一壳体110背离第二壳体120的一面为外表面,第一连接段210覆盖在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第二连接段220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朝向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折弯,使得第二连接段220与第一壳体110侧面形成安装孔240,第三连接段230从第二连接段220延伸并抵接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
67.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设备本体100的宽度称为本体宽度w1,安装件200的宽度称为安装件宽度w2,设备本体100的厚度称为本体厚度d3,安装件宽度w2与本体宽度w1的方向一致。安装孔240沿本体宽度w1延伸,即安装孔240沿设备本体100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这样,挂绳或扣环等连接件沿着安装件宽度w2的方向从安装孔240的一侧穿到另一侧。挂绳或扣环等连接件在整个安装件宽度w2方向与安装件200的第二连接段220接触,安装件宽度w2可以远大于本体厚度d3,由此,增加了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段220的接触部分,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安装件200的宽度和厚度,进而提高安装件200的强度。这样,在使用时安装件200受到连接件的作用力时不易断裂。
68.安装件200与设备本体100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第一连接段210和第三连接段230分别通过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连接,以将安装件200可拆卸连接在设备本体100上,即使在安装件200在磨损严重时,也可以及时进行更换,避免直接更换整个电子设备。
6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设备本体100和安装件200,设备本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安装件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210、第二连接段220和第三连接段230,第二连接段220与部分第一壳体110的侧面共同形成安装孔240,即安装孔240的延伸方向与安装件200的宽度方向一致,这样,连接件从安装孔240的一侧穿设到另一侧,连接件在整个安装件200的宽度方向与安装件200的第二连接段220接触,由此,增加了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段220的接触部分。同时,安装件200单独设置,可以通过增加安装件200的宽度和厚度,进而提高安装件200的强度,这样,在安装件200受到连接件的作用力时不易断裂。
70.下面,对第一连接段210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71.图8为沿着图3中a-a剖面的剖视图。参见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上具有容纳槽111,第一连接段210覆盖在容纳槽111上,容纳槽111内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111,第一连接段210朝向容纳槽111的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211,第一连接部1111与第二连接部211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72.容纳槽111为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凹入的凹槽,以用于容纳第一连接段210。第一连接部1111设置在容纳槽111内,第二连接部211位于第一连接段210朝向容纳槽111的一面,第二连接部211与第一连接部1111相对设置,在将第一连接段210覆盖在容纳槽111上时,第一连接部1111与第二连接部211配合连接,从而将第一连接段210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上。为了保证第一连接段210和第一壳体110的可靠连接,还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连接部1111和第二连接部211。
7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1和第二连接部211中的一者为第一卡槽,另一者为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
74.或者,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部1111和第二连接部211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75.请继续参见图4、图7和图8所示,可以将第二连接部211设置为第一卡槽,第一连接
部1111设置为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将第一卡扣插入第一卡槽中,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为过盈配合,从而将第一连接段210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连接。此外,还可以第一连接部1111设置为第一卡槽,第二连接部211设置为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卡扣,其连接方式与上述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76.第一连接部1111和第二连接部211可以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钉,将螺钉旋入第一连接部1111的螺纹孔和第二连接部211的螺纹孔内,实现第一连接段210与第一壳体110外表面的可拆卸连接。
77.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外观,第一连接段210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平齐或光滑过度。
78.可以调整容纳槽111凹入第一壳体110的深度,使得容纳槽111的深度与第一连接段210的厚度相等,由此,再将第一连接段210覆盖在容纳槽111上时,第一连接段210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平齐。
79.当第一连接段210的厚度大于容纳槽111的深度时,可以在第一连接段210外表面的边缘设置过度斜面,使得第一连接段210的外表面与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光滑过度。
80.下面,对第三连接段230与第一壳体110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81.图9为沿着图2中b-b剖面的剖视图。参见图4、图5和图9所示,第二壳体120上具有用于避让部分第三连接段230的缺口121,第三连接段230位于容纳腔130内。
82.第三连接段230位于容纳腔130内,在第二壳体120的外表面看不到第三连接段230,由此,使得设备本体100具有良好的外观。缺口121可以为设置在第二壳体120朝向第三连接段230一侧的u形槽,缺口121用于避让第三连接段230与第二壳体120重叠的部分。
83.图10为沿着图2中c-c剖面的剖视图。参见图5至图7、图10所示,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三连接部112,第三连接段23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面具有至少一个第四连接部231,第三连接部112与第四连接部231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84.第三连接部112位于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为了减小第一壳体110的厚度,第三连接部112与第一连接部1111避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三连接部11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11的两侧。第三连接部112与第三连接段230上的第四连接部231一一对应设置。
85.在将安装件200与设备本体100连接时,首先将第一壳体110放置在第一连接段210与第三连接段230之间,在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一侧将第一连接部1111与第二连接部211一一对应连接,在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一侧将第三连接部112与第四连接部231一一对应连接,即将安装件200牢固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上。然后将第二壳体120覆盖在第一壳体110上,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上,即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组装。
8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112和第四连接部231中的一者为第二卡槽,另一者为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扣;
87.或者,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部112和第四连接部231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
88.请继续参见图5至图7、图10所示,第三连接部112和第四连接部231可以为具有内螺纹的螺纹孔,第二连接件可以为螺钉,将螺钉旋入第三连接部112的螺纹孔和第四连接部231的螺纹孔内,实现第三连接段230与第一壳体110内表面的可拆卸连接。
89.此外,可以将第三连接部112设置为第二卡槽,第四连接部231设置为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扣,将第二卡扣插入第二卡槽中,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槽为过盈配合,从而将
第三连接段230与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连接。此外,还可以将第四连接部231设置为第二卡槽,第三连接部112设置为与第二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扣,其连接方式与上述连接方式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90.请继续参见图4、图5、图7和图9所示,第三连接段230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232,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20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第二定位部113,第一定位部232与第二定位部113一一对应插接。
91.为了对安装件200与第一壳体110进行限位,在第三连接段230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32,第一定位部232可以设置在第三连接段23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第一壳体110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部232匹配的第二定位部113,在将安装件200与第一壳体110连接时,第一定位部232插接在第二定位部113上,以便对安装件200和第一壳体11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第一定位部232可以为设置在第三连接段230上的凸起,位于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的第二定位部113可以为与凸起匹配的凹槽,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间隙,以便调整安装件200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
92.第三连接段230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32,第二壳体120上设置有与第一定位部232匹配的第二定位部113,在将第二壳体120覆盖在第一壳体110上时,第一定位部232插接在第二定位部113上,以便对安装件200和第二壳体120的相对位置进行限位。第一定位部232可以为设置在第三连接段230上的凸起,位于第二壳体120的内表面的第二定位部113可以为与凸起匹配的凹槽,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间隙,以便调整安装件20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相对位置。
93.请继续参见图7和图9所示,第三连接段230上还具有插接槽233,插接槽233插设在缺口121的内底壁上,插接槽233的内底壁与缺口121的内底壁接触,插接槽233的两个内侧壁分别与第二壳体12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的外表面接触。
94.插接槽233为朝向第二壳体120的凹槽,插接槽233位于第三连接段230与缺口121重叠的部分。插接槽233具有第一内底壁2331和位于第一内底壁233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壁2332。缺口121具有第二内底壁1211,第一内底壁2331与第二内底壁1211接触,插接槽233的两个侧壁2332分别与第二壳体120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20的外表面接触。由此,通过插接槽233与缺口121的配合,使得从第二壳体120的外表面看不到第三连接段230,使得设备本体100具有良好的外观。
95.请继续参见图4和图9所示,设备本体100还包括听筒140和听筒网150,听筒140位于容纳腔130内,第一连接段210上具有第一通孔212,容纳槽111内具有第二通孔1112,第一通孔212与第二通孔1112连通,听筒140与第二通孔1112相对,听筒网150设置在第一通孔212内。
96.听筒140用于播放电子设备的语音,听筒140位于容纳腔130内,听筒140发出的语音需穿过第一壳体110和第一连接段210传播出来,由此,需要在第一壳体110和第一连接段210设置通孔。
97.具体的,在容纳槽111上设置第二通孔1112,第二通孔1112从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延伸至第一壳体110的外表面,第二通孔1112需避让开第一连接部1111的位置,在第一连接段210上设置第一通孔212,第一通孔212从第一连接段21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面延伸至第一连接段210背离第一壳体110的一面,第一通孔212与第二通孔1112连通,使得位于容
纳腔130内的听筒140发出的声音可以依次经由第二通孔1112和第一通孔212播出。
98.设置在第一通孔212中的听筒网150可以防止灰尘经由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1112进入容纳腔130内。
99.请继续参见图4、图5、图6和图9所示,第三连接段23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面上具有支撑槽234,第一壳体110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一支撑部114,第二壳体120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二支撑部122,第一支撑部114、支撑槽234与第二支撑部122共同支撑听筒140。
100.具体的,支撑槽234为开口朝向第一壳体110的凹槽,第一支撑部114为朝向第二壳体120的凹槽,听筒140朝向第二壳体120的一侧被支撑槽234和第二支撑部122共同支撑,听筒140朝向第一壳体110的一侧被第一支撑部114支撑,听筒140朝向第二连接段220的一侧被支撑槽234和第一支撑部114共同支撑,听筒140背离第二连接段220的一侧被第一支撑部114支撑。第一支撑部114、支撑槽234与第二支撑部122从不同的方向支撑听筒140,使得听筒稳定的设置在容纳腔130内。
101.为了便于听筒140播放的语音的传播,第一通孔212与第二通孔1112相对。
10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