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电源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4565发布日期:2022-08-16 23:0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电源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源开关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电源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2.目前物流、医疗、仓储等专用智能手持设备,由于其三防性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多半采用电池内置(不可拆卸)方案,这就使得设备出厂之后电池就已经在工作了,会有一定的静态漏电流。如果长时间存储,或者运往海外路上时间延长,会导致设备缺电,影响用户体验。
3.同时,部分专用智能手持设备带有打印机、扫描头等大功率负载,一旦电池处于较低电压状态,使用大功率负载会直接掉电,因此一般会在这些负载电源前一级加一个dc-dc先将电池电压升压到某个值,在通过dcdc降压来给大功率负载供电。但由于这些dc-dc不工作时本身也有静态电流,因此对于这种内置电池的手持设备来说,即使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对于电池的待机时间也是一个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电源开关电路。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
7.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1号引脚与第一二极管的1号引脚、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共接,第一二极管的2号引脚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8.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的1号引脚、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共接,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接地;
9.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3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的2号引脚、第二场效应管的3号引脚共接;
10.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2号引脚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容器的第一端共接;
11.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1号引脚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
12.所述三极管的3号引脚与第三二级管的2号引脚、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三电容器的第二端共接;
13.所述三极管的1号引脚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三极管的2号引脚和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第四二
级管的1号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点与第五二极管的1号引脚连接;
14.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2号引脚还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负载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2号引脚还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一号引脚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开机键连接,所述第四二级管的2号引脚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系统电源连接,所述第五二级管的2号引脚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充电电路输出端连接。
15.其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和第二场效应管均为ppmt20v3型号的场效应管,封装形式为sot-23。
16.其中,所述三极管的型号为bc847bt、封装形式sot-23-3。
17.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均为rb520s系列的整流二极管,封装形式为sod523。
18.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电容量为22uf,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电容量、第三电容器的电容量均为10uf。
19.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电阻值为200k,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为10k,所述第三电阻的电阻值为21m,所述第四电阻的电阻值为21k,所述第五电阻的电阻值为200k,所述第六电阻的电阻值为220k,所述第七电阻的电阻值为220k。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置电池手持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只有电池输出端有电压,三极管关闭,第二场效应管的vgs=0,所以第二场效应管关断,负载电路输入端没有电压输出,负载不耗电,从而减少关机状态时的漏电流。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池电源开关电路的电路图;
23.图中标号说明:q1-第一场效应管、q2-第二场效应管、q3-三极管、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五二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c1-第一电容器、c2-第二电容器、c3-第三电容器、vcc-sys-负载电路输入端、vcc-prt-控制信号输出端、vbat-电池输出端、pwrkey-开机键、vdd28-系统电源、vchg-充电电路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所示,一种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电源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三极管q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第三电容器c3,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ppmt20v3型号的场效应管,封装形式为sot-23。三极管q3的型号为bc847bt、封装形式sot-23-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
d5均为rb520s系列的整流二极管,封装形式为sod523。第一电容器c1的电容量为22uf,第二电容器c2的电容量、第三电容器c3的电容量均为10uf。第一电阻r1的电阻值为200k,第二电阻r2的电阻值为10k,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为21m,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为21k,第五电阻r5的电阻值为200k,第六电阻r6的电阻值为220k,第七电阻r7的电阻值为220k。
26.第一场效应管q1的1号引脚与第一二极管的1号引脚、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共接,第一二极管d1的2号引脚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2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d2的1号引脚、第二电容器c2的第一端共接,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场效应管q1的3号引脚与第二二极管d2的2号引脚、第二场效应管q2的3号引脚共接。
27.第二场效应管q2的2号引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容器c3的第一端共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1号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
28.三极管q3的3号引脚与第三二级管d3的2号引脚、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三电容器c3的第二端共接;三极管q3的1号引脚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共接,三极管的2号引脚和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第六电r6的第一端与第四二级管的1号引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点与第五二极管d5的1号引脚连接。
29.第一场效应管q1的2号引脚还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负载电路输入端vcc-sys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控制信号输出端vcc-prt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2号引脚还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电池输出端vbat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一号引脚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开机键pwrkey连接,第四二级管d4的2号引脚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系统电源vdd28连接,第五二级管d5的2号引脚与内置电池手持设备的充电电路输出端vchg连接。
30.a、开机键,对地短路2s以上内置电池手持设备开机,对地短路7s以上内置电池手持设备强制重启。
31.b、内置电池手持设备处于关机状态下,只有电池输出端vbat有电压,三极管q3关闭,第二场效应管q2的vgs=0,所以第二场效应管q2关断,负载电路输入端vcc_sys没有电压输出,负载不耗电。
32.c、将开机键pwrkey对地短路2s以上,内置电池手持设备开机工作,此时系统电源vdd28输出2.8v电压,三极管q3导通,第二场效应管q2的vgs<0,第二场效应管q2打开,负载电路输入端vcc_sys有了电压,约等于电池电压。
33.d、内置电池手持设备重启时,由于系统电源vdd28不会掉电,因此第二场效应管q2不会关闭,负载电路输入端vcc_sys也不会掉电。
34.e、内置电池手持设备充电时,由于充电电路输出端vchg有电压,第三场效应管q3打开,第二场效应管q2也会打开,使得电池可以正常充电。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