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纳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0697发布日期:2022-08-05 20:1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可收纳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采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收纳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常用的加热方式包括使用水暖的暖气取暖或空调。当采用水暖的暖气或空调取暖时,需要对整个房间的空气进行加热。
3.使用水暖的暖气取暖能耗较高、能源利用率低。水暖需要用到热水,无论是用煤、电或燃气作为能源加热水,都存在能量转换的损失,并且水暖的暖气需要一定的输送距离,也会产生能量损失。有研究表明,水暖的能量利用效率大约在35%。近些年兴起的地暖也属于水暖一种,除了上述能耗较高的缺点之外还存在施工复杂、维护困难、加热慢、费用高等缺点。
4.空调采暖的核心是加热空调机内的电热丝,电热丝加热空气,然后利用风扇送出暖风。电热丝加热空气的过程能源利用效率低并且导致空气非常干燥。
5.另外,近年来还兴起一种石墨烯远红外加热技术,该技术需要将石墨烯材料混入树脂中形成浆料,然后在薄膜上涂敷,但是由于树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所以涂层的使用寿命很有限。
6.因此,当前的加热装置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取暖、能效、空气湿度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可收纳的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8.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收纳的加热装置,所述可收纳的加热装置包括:
9.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接线卷轴;
10.柔性红外加热膜,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线卷轴,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开口,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能够卷绕于所述接线卷轴而至少部分地收纳于所述壳体;以及,
11.电源,所述电源能够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
12.在所述电源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所述电源和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电连接,
13.在所述电源和所述壳体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电源和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分离。
14.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包括变压装置,当输入所述电源的供电电压大于48v时,所述变压装置将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变压为不超过48v的直流电。
15.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用于为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供电。
16.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的输出功率为500至1000瓦。
17.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包括装饰层、pet铝加热回路
层和pet铝反射膜层,所述pet铝加热回路层位于所述装饰层和所述pet铝反射膜层之间。
18.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饰层为纺织品或印刷品。
19.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包括pet铝加热回路层和pet铝反射膜层。
20.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电源接口。
21.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接口为一个电源接口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源接口。
22.在至少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红外加热膜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壳体的高度的两倍。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和壳体能够拆卸,从而使壳体可以体积较小,电源和壳体容易分开收纳。
附图说明
24.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的柔性红外加热膜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的柔性红外加热膜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的柔性红外加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壳体
29.2柔性红外加热膜21pet铝反射膜层22pet铝加热回路层23装饰层
30.3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更加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在该部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在本部分描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以外,本技术还能够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相应的改进、变形和替换,因此本技术不受该部分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3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收纳的加热装置,其包括壳体1、柔性红外加热膜2和电源3。
33.壳体1可以为长条状的圆筒状或矩形筒状,壳体1具有能够至少部分的容纳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空腔,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开口,使空腔内的柔性红外加热膜2可以从开口伸出。
34.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能够相对于壳体1转动的接线卷轴,接线卷轴的轴向和开口的延伸方向一致,接线卷轴设置有导电滑环。
35.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可以位于壳体1的侧部,电源接口和导电
滑环电连接,电源接口用于连接电源3。电源接口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多个电源接口可以包括不同的类型,以用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电源3。
36.接线卷轴连接有扭簧,在柔性红外加热膜2展开的过程中,扭簧可以随接线卷轴旋转而被压缩,在柔性红外加热膜2展开并将其另一端固定时,扭簧可以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受拉伸,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保持平整。
37.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一端可以连接于接线卷轴,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另一端可以从壳体1的开口伸出并且连接有限位部,限位部可以是杆状,限位部的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另一端不会被扭簧拉回壳体1。柔性红外加热膜2和导电滑环电连接。
38.如图1所示,柔性红外加热膜2处于展开状态下,柔性红外加热膜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壳体1的高度的两倍,使加热装置的放热面积较大,加热效果较好。可选的,柔性红外加热膜2展开后的高度可以为0.3至2.8米,宽度可以为0.2至2米。
39.如图2所示,柔性红外加热膜2处于收纳状态下,柔性红外加热膜2卷绕于接线卷轴形成圆筒状,至少部分地收纳于壳体1的内部,使加热装置便于收纳、运输。
40.如图3所示,柔性红外加热膜2包括pet铝反射膜层21、pet铝加热回路层22和装饰层23,pet铝加热回路层22位于装饰层23和pet铝反射膜层21之间。
41.pet铝加热回路层22包括铝和pet(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俗称涤纶树脂),可选的,铝的厚度可以为6微米,pet的厚度可以为75微米。pet铝加热回路层可以产生远红外线,通过远红外线辐射加热能耗较低,能源利用率高,对人体有益。
42.装饰层23可以为纺织品或印刷品。装饰层23的作用在于使柔性红外加热膜2呈现美观的外观,从而可收纳的加热装置除了加热作用而外,还可以有装饰的作用。
43.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没有美观需求的情况下,柔性红外加热膜2也可以不包括上述的装饰层,仅包括pet铝加热回路层和pet铝反射膜层。
44.电源3能够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电源3和壳体1能够分离使得电源3和和壳体1可以分别收纳和运输,在壳体1的内部无需留出容纳电源3的空间,使壳体1的体积较小。
45.在电源3连接于壳体的状态下,电源3通过电源接口和导电滑环与柔性红外加热膜2电连接。在电源3和壳体1分离的状态下,电源3和柔性红外加热膜2断开电连接。
4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源3包括蓄电池,蓄电池可以为柔性红外加热膜2供电,蓄电池的输出功率可以为500至1000瓦。通过使用蓄电池供电,本技术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可以在户外的场合使用,例如可以用于在帐篷内取暖。
47.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源3包括变压装置,变压装置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可以连接于供给交流电的插座,输出端可以连接于导电滑环。可选的,变压装置可以将例如220v的交流电降压为电压为不超过48v的直流电,例如,变压装置可以降压为36v的直流电。由于电压不超过36v,即使人不小心触碰到本技术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48.壳体1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电源接口连接上述两种电源,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使用上述任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源3,例如壳体1可以包括usb接口和/或品形电源接口,包括蓄电池的电源3可以是usb接口,包括变压装置的电源3可以是品形电源接口。
49.例如,在户外场景下可以使用包括蓄电池的电源3,在室内场景下可以使用包括变
压装置的电源3。当然这并不构成对使用场景的限制,在室内也可以使用包括蓄电池的电源3。
50.本技术的可收纳的加热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51.1.电源3和壳体1能够拆卸,从而使壳体1可以体积较小,电源3和壳体1容易分开收纳。
52.2.电源可以有蓄电池式的和变压式的两种,方便加热装置用于不同的场合。
53.3.通过柔性红外加热膜产生的远红外加热,能耗较低,能源利用率高。
54.4.柔性红外加热膜优选采用不超过48v的电压供电,安全可靠。
55.虽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显然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技术能够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技术的主旨以及范围的前提下加以修改并作为变更实施方式加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中的记载以示例说明为目的,对于本技术并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