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9950发布日期:2022-10-22 01:1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灯具,具体涉及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在汽车灯具设计中,由于各类汽车对汽车灯具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汽车对于灯具要求也越发多样化,因此汽车灯具对led元件性能要求很高,主要为高效、大功率、高可靠性,对于发光性要求光强很高。因此对汽车光源输出功率要求较大,并且需要远近光灯切换。在常规设计中一般采用远近光灯独立供电设计,极大地增加了电路面积,并且两路灯光独立使用和控制,增加了灯具体积。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其通过远光输入电路和近光输入电路的切换,从而在远光灯工作时利用了近光灯工作,在增加远光灯亮度的同时利用了近光灯,极大地增加了光照强度,并且满足了远光灯光照强度的条件下减少了远光灯使用灯珠以及控制回路,极大地降低了电路成本以及灯具体积,非常便于汽车灯具设计使用。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用于车灯电路切换,包括电源输入电路、功率变换电路、近光输入电路、远光输入电路和车灯驱动电路,其中:
6.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所述近光输入电路、所述远光输入电路和所述车灯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车灯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所述近光输入电路和所述远光输入电路电性连接;
7.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输入单元p1,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所述输入单元p1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单元p1的远光输入端(1管脚)与所述远光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近光输入端(2管脚)与所述近光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近光输入电路包括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和二极管zd3,所述车灯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1(pmos)、场效应管q10、近光灯led2和远光灯led1,其中:
9.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近光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4(vbus端为输入电压)依次通过电阻r64和电阻r65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64的两端并接有所述电阻r63,所述电阻r65的两端并接有所述二极管zd3;
10.所述电阻r64和所述电阻r65的共接端通过电阻r27与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漏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
效应管q1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8并且所述电阻r28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2,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漏极一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led-)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远光灯led1和所述近光灯led2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的16管脚电性连接(作为led+),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源极还与所述所述远光灯led1和所述近光灯led2的共接端电性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远光输入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阻r25和三极管q9,所述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远光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二极管d5和所述电阻r25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源极均接地。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远光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tvs2(双向击穿)接地并且所属二极管tvs2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30,所述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远光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d2和电容ec1接地(作为vbus端),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3并且所述电容ec1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3(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通过电感l1、二极管d6和电阻r56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的1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7,所述电阻r56的两端分别并接有电阻r55和并接有电阻r57,所述电阻r56还串接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的20管脚和19管脚之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近光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tvs1(双向击穿)接地并且所属二极管tvs1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31。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1.电源控制板器件以及体积更小,成本更低。
16.2.电源控制更加简单,灯光切换单路控制即可。
17.3.灯具整体所需光源数量降低,同步降低散热体积,使灯具整体尺寸降低,增加通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2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近光灯和远光灯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22.优选实施例。
2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mos控制的双路可切换的车灯模组控制电路,用于车灯电路切换,包括电源输入电路、功率变换电路、近光输入电路、远光输入电路和车灯驱动电路,
其中:
24.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分别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所述近光输入电路、所述远光输入电路和所述车灯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车灯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所述近光输入电路和所述远光输入电路电性连接;
25.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输入单元p1,所述功率变换电路包括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所述输入单元p1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单元p1的远光输入端(1管脚)与所述远光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近光输入端(2管脚)与所述近光输入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6.具体的是,所述近光输入电路包括电阻r63、电阻r64、电阻r65和二极管zd3,所述车灯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1(pmos)、场效应管q10、近光灯led2和远光灯led1,其中:
27.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近光输入端通过二极管d4(vbus端为输入电压)依次通过电阻r64和电阻r65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64的两端并接有所述电阻r63,所述电阻r65的两端并接有所述二极管zd3;
28.所述电阻r64和所述电阻r65的共接端通过电阻r27与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漏极通过电阻r29与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连接有电阻r28并且所述电阻r28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2,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漏极一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作为led-)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另一路依次通过所述远光灯led1和所述近光灯led2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的16管脚电性连接(作为led+),所述场效应管q11的源极还与所述所述远光灯led1和所述近光灯led2的共接端电性连接。
29.更具体的是,所述远光输入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阻r25和三极管q9,所述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远光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二极管d5和所述电阻r25与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栅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所述场效应管q10的源极均接地。
30.进一步的是,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远光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tvs2(双向击穿,用来抑制输入电压异常的尖刺,防止电池电压异常损坏线路板)接地并且所属二极管tvs2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30,所述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远光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d2和电容ec1接地(作为vbus端),所述二极管d2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3并且所述电容ec1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3(二极管d3的阴极依次通过电感l1、二极管d6和电阻r56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的16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7,所述电阻r56的两端分别并接有电阻r55和并接有电阻r57,所述电阻r56还串接于所述功率变换控制芯片u1的20管脚和19管脚之间)。
31.更进一步的是,所述输入单元p2的近光输入端还通过二极管tvs1(双向击穿,用来抑制输入电压异常的尖刺,防止电池电压异常损坏线路板)接地并且所属二极管tvs1的两端并接有电阻r31。
32.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
33.电源通过功率变换控制芯片mpq2484进行电压变换,在输入近光灯供电时,电源通过变换由led+输出电压,此时vbus为输入电压,电阻r63、r64构成分压电路,r65通过分压得到电压,并且由于远光输入端无电压,此时r25无电压,因此q9截止不工作,所以q10栅极电
压大于源级,因此q10导通,r28与r29构成分压电路,因此导致pmos q11源极电压大于栅极电压,所以pmos q11导通,led1被短路,近光灯亮,远光灯灭。当输入远光灯供电时,r25有电压,因此q9导通,r27电压被拉至0v,q10栅极电压小于源级,q10关断,此时pmos q11栅极电压等于源级电压,pmos q11关断,处于开路状态,因此led2和led1均有电流通过,远光灯和近光灯同时亮。由上可知,本发明电路在远光灯工作时利用了近光灯工作,在增加远光灯亮度的同时利用了近光灯,极大地增加了光照强度,并且满足了远光灯光照强度的条件下减少了远光灯使用灯珠以及控制回路,极大地降低了电路成本以及灯具体积,非常便于汽车灯具设计使用。
3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近光灯和远光灯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3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