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柜的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5604发布日期:2022-11-22 22:2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电气柜的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柜是用于盛放电气部分的柜体,对电气部分进行保护,一般电气部分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所以电气柜上一般都会设置散热孔进行散热。但是有些电气柜在一些极端的天气中应用,低温会延长电气部分的启动时间,所以需要对电气柜进行一定的保温处理,而目前的电气柜并没有专门进行保温的装置,一般都是通过人工将热空气吹入电气柜内对电气部分进行升温,操作比较繁琐,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该电气柜的保温装置可以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操作简便,提高使用可靠性。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包括:柜体,具有放置腔及与所述放置腔连通的取放口,所述取放口处设置有柜门;两个第一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放置腔的内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关于所述取放口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分别包括安装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第一散热盘管;加热油箱,所述加热油箱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且所述加热油箱的内部设置于电加热管;以及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油箱连通,输出端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盘管的输入端连通;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盘管的输出端均与所述加热油箱连通。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柜的保温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散热盘管,所述两个散热盘管均设置于所述放置腔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取放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散热盘管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散热盘管与所述加热油箱连通。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柜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孔和出风孔,所述放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两条前后方向的直线滑槽;
9.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直线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放置腔的内侧壁贴紧,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于第一调节风孔和第二调节风孔。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气柜的保温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螺杆,贯穿所述柜体的后侧壁且与所述柜体的后侧壁通过螺纹连接;以及连接板,位于所述放置腔内,且所述连接板的中部与所述调节螺杆的端部可转动连接,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板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调节风孔的大小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调节风孔的大小小于所述进风孔和所述出风孔的大小。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盘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通
过软管连通,所述第一散热盘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盘管通过软管连通。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电气柜的保温装置,通过循环泵将加热油箱内的导热油泵送进第一加热机构的第一散热盘管内,通过第一散热盘管进行散热,从而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第一散热盘管中的导热油返回加热油箱内,实现导热油的循环,可以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操作简便,提高使用可靠性,因为第一散热机构和加热油箱均设置于电气柜的内部,所以可以有效保持电气柜内部的温度,保证可以低功耗保温。
附图说明
15.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示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加热机构、加热油箱、循环泵、第二散热盘管和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柜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标记:
21.1、柜体;11、柜门;12、进风孔;13、出风孔;14、直线滑槽;
22.2、第一加热机构;21、安装板;211、滑块;212、第一调节风孔;213、第二调节风孔;22、第一散热盘管;
23.3、加热油箱;
24.4、循环泵;
25.5、第二散热盘管;
26.6、调节机构;61、调节螺杆;6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柜的保温装置,包括:柜体1、两个第一加热机构2、加热油箱3和循环泵4,其中:
29.柜体1具有放置腔及与放置腔连通的取放口,取放口处设置有柜门11。具体的,放置腔用于放置电气部分,取放口用于日常维护。
30.两个第一加热机构2设置于放置腔的内侧壁上,两个第一加热机构2关于取放口对称设置,且两个第一加热机构2分别包括安装板 21以及设置于安装板21上第一散热盘管22。具体的,通过两个第一加热机构2相对设置,保证散热均匀,使得电气柜的内部温度均衡。
31.加热油箱3设置于放置腔内,且加热油箱3的内部设置于电加热管。
32.循环泵4的输入端与加热油箱3连通,输出端与两个第一散热盘管22的输入端连通。
33.其中,两个第一散热盘管22的输出端均与加热油箱3连通。
34.本技术中,通过循环泵4将加热油箱3内的导热油泵送进第一加热机构2的第一散热盘管22内,通过第一散热盘管22进行散热,从而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第一散热盘管22中的导热油返回加热油箱3内,实现导热油的循环,可以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操作简便,提高使用可靠性,因为第一散热机构和加热油箱3均设置于电气柜的内部,所以可以有效保持电气柜内部的温度,保证可以低功耗保温。
35.具体的,通过导热油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导热油为闭环循环流动,保证导热油的使用寿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柜的保温装置还包括两个第二散热盘管5,两个散热盘管均设置于放置腔的内侧壁上,且与取放口相对设置,两个第一散热盘管22分别通过两个第二散热盘管5与加热油箱3连通。
37.本技术中,通过第二散热盘管5在放置腔的后方进行散热,进一步提高对电气柜的保温效果。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柜体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孔 12和出风孔13,放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两条前后方向的直线滑槽14;安装板21上设置有与直线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211,安装板21与放置腔的内侧壁贴紧,且安装板21上设置于第一调节风孔212和第二调节风孔213。
39.本技术中,在电气部分正常工作了,电气部分自身就可以进行散热,此时不再需要第一散热盘管22和第二散热盘管5进行散热,为了保证电气柜的内部保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可以通过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安装板21滑动设置于放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通过安装板21的滑动,使得第一调节孔与进风孔12或者出风孔13对齐,使得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完全打开,当第二调节孔与进风口或者出风口对齐时,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打开一部分,从而对散热通风量进行调节,当安装板21封堵住进风孔 12和出风孔13时,不再进行通风散热,为保温阶段。
40.可选的,在电气柜的内部还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电气柜内部的实时温度,从而对加热油箱3和循环泵4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电气柜内部的温度保持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柜的保温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6,调节机构6包括:调节螺杆61,贯穿柜体1的后侧壁且与柜体1的后侧壁通过螺纹连接;以及连接板62,位于放置腔内,且连接板62的中部与调节螺杆61的端部可转动连接,连接板6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安装板21连接。
42.本技术中,通过转动调节螺杆61带动连接板62前后移动,连接板62带动两个安装板21同步前后移动,从而调节安装板21的位置,使得电气柜处于完全通风状态、半通风状态或者保温状态。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风孔212的大小与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的大小相等;第二调节风孔213的大小小于进风孔12和出风孔 13的大小。
44.本技术中,当第一调节风孔212与进风孔12或者出风孔13对齐时,使得进风孔12和
出风孔13完全打开,当第二调节风孔213与进风孔12或者出风孔13对齐时,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为半打开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气柜的通风散热情况进行调节。
45.可选的,在进风孔12和出风孔13处还可以设置防尘网,用于放置外部的灰尘进入电气柜内部。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盘管22的输入端与循环泵4的输出端通过软管连通,第一散热盘管22的输出端与第二散热盘管5通过软管连通。
47.本技术中,第一散热盘管22与循环泵4通过软管连通,第一散热盘管22与第二散热盘管5通过软管连通,保证安装板21可以前后滑动,不会影响导热油的循环流动。
48.该电气柜的保温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循环泵4将加热油箱3内的导热油泵送进第一加热机构2的第一散热盘管22内,通过第一散热盘管 22进行散热,从而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第一散热盘管22中的导热油返回加热油箱3内,实现导热油的循环,可以对电气柜的内部进行保温,操作简便,提高使用可靠性,因为第一散热机构和加热油箱 3均设置于电气柜的内部,所以可以有效保持电气柜内部的温度,保证可以低功耗保温。
49.应当指出,在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这样的短语未必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明确或未明确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之内。
50.应当容易地理解,应当按照最宽的方式解释本公开中的“在
……
上”、“在
……
以上”和“在
……
之上”,以使得“在
……
上”不仅意味着“直接处于某物上”,还包括“在某物上”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51.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