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9434发布日期:2022-11-03 01:0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脑深部电刺激术是一种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调节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顽固性呃逆等。
3.脑深部电刺激术中需要微电极信号记录定位核团,然而手术室里存在各种电磁场干扰。现有的前端微电极及其适配器均裸露在外体,容易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而目前并没有相关装置能够屏蔽外界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能够对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所受到的干扰信号进行屏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包括:
7.屏蔽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8.所述屏蔽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左右合拢后,形成用于包裹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屏蔽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部和下部还设置有穿线孔,以便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连接导线穿出;
9.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外壁,用于将屏蔽器固定设置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上。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半圆形壳体或长方形壳体。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构相同,均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屏蔽内胆层以及内层。
12.进一步,所述屏蔽内胆层为涂覆在所述外层内壁的金属薄膜或夹设在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的金属网。
13.进一步,所述内层采用柔性材质制作。
14.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结合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拢时,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结合部为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相互咬合的凹槽和凸起。
16.进一步,所述结合部为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螺栓连接孔及螺栓。
17.进一步,所述连接器包括卡扣和固定螺栓,所述卡扣套设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
者立体定向头架上;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所述卡扣一侧,用于对所述卡扣进行固定。
1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屏蔽器设置为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左右合拢,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下两端预留有穿线孔,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微电极及其适配器进行包裹,同时使得微电极导线穿出,操作更加方便。
20.2、本实用新型由于屏蔽器内层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能够防止移动过程中对微电极的损害。
21.3、本实用新型在屏蔽器外壁设置有连接器,能够将屏蔽器固定设置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上,固定方式简单。
22.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2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屏蔽器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蔽器壳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壳体分解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蔽器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9.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包括:屏蔽器壳体1以及连接器2。其中,屏蔽器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且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左右合拢后,形成用于包裹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屏蔽腔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上部和下部还设置有穿线孔13,以便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连接导线穿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外壁设置有连接器2,用于将屏蔽器固定设置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3上。
30.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结构相同,均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4、屏蔽内胆层15以及内层16。
31.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采用半圆形壳体或长方形壳体。
32.优选地,屏蔽内胆层15可以为涂覆在外层14内壁的金属薄膜。
33.优选地,屏蔽内胆层15还可以为夹设在外层14和内层16之间的金属网。
34.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内层采用柔性材质制作,以便更好地保护微电极。
35.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设置有结合部,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
12合拢时,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固定连接。
36.优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的结合部可以为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相互咬合的凹槽和凸起,也可以为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螺栓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37.优选地,如图4所示,连接器2包括卡扣21和固定螺栓22。其中,卡扣21套设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3上;固定螺栓22设置在卡扣21一侧,用于对卡扣21进行固定,当旋进固定螺栓22时,可以将卡扣21固定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24上,当旋出固定螺栓22时,可以将卡扣21取下。
3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微电极及其适配器放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将微电极的连接导线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预留的穿线孔穿出后,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卡扣固定;然后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外壁上设置的连接器将整个屏蔽器固定设置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上。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器壳体以及连接器;所述屏蔽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左右合拢后,形成用于包裹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屏蔽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部和下部还设置有穿线孔,以便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连接导线穿出;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外壁,用于将屏蔽器固定设置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半圆形壳体或长方形壳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结构相同,均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层、屏蔽内胆层以及内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内胆层为涂覆在所述外层内壁的金属薄膜或夹设在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的金属网。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采用柔性材质制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结合部,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拢时,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固定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为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若干相互咬合的凹槽和凸起。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为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螺栓连接孔及螺栓。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卡扣和固定螺栓,所述卡扣套设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上;所述固定螺栓设置在所述卡扣一侧,用于对所述卡扣进行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电极信号记录噪音屏蔽器,其包括:屏蔽器壳体以及连接器;所述屏蔽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左右合拢后,形成用于包裹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屏蔽腔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上部和下部还设置有穿线孔,以便微电极及其适配器的连接导线穿出;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外壁,用于将屏蔽器固定设置在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或者立体定向头架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应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应用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朱冠宇 陈颖川 杜婷婷 尹子霄 袁天朔 马若宇 甘逸飞 安琪 张建国 孟凡刚 杨岸超 石林 刘焕光 张华 韩春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6.21
技术公布日:2022/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