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仿真内部循环散热结构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25472发布日期:2022-12-20 23:4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仿真内部循环散热结构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仿真内部循环散热结构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2.伴随着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性能以及功能的提升,市场对与相关的测试环境要求也多元化,部分电子产品要求测试过程的测试环境温度可控,以便于实现各种的低温超频、各类芯片以及硬件的烤机,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性能评估;亦有部分产品要求测试过程中测试环境与实际整机的运行状态一致,以便更好的测试真实环境下产品的运行状态。
3.公开号为cn 208953562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抽屉式自动测试治具,其采用抽屉式的结构实现对产品的测试。然而,上述专利只具备简单的测试工作,当面对一些需要模拟整机运行状态下的产品的测试时,其已无法满足测试需求,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仿真内部循环散热结构的测试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能够给待测试产品提供一个类似整机运行状态下的测试环境,贴近产品实际应用场景。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盒、产品载板、产品压板、翻盖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盒内且与开设在所述底盒一侧的散热孔配合,所述产品载板设置在所述底盒上,所述产品压板位于所述产品载板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产品载板铰接,所述翻盖位于所述产品压板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底盒铰接,所述翻盖的前端与所述底盒的前端卡扣配合。
6.进一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浮动板、散热风扇和扣合组件,所述浮动板左右浮动设置在所述底盒内,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浮动板上且进风口朝上以及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孔,所述浮动板的左端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穿出所述底盒并设置有推板,所述扣合组件设置在所述底盒的外侧并与所述推板相配合。
7.进一步,所述扣合组件包括左扣合座、右扣合座、左铰接销、右铰接销、左扣合块、右扣合块和若干复位弹簧,所述左扣合座和所述右扣合座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盒的右侧面,所述左扣合块通过所述左铰接销铰接在所述左扣合座上,所述右扣合块通过所述右铰接销铰接在所述右扣合座上,所述左扣合块和所述左扣合座之间、所述右扣合块和所述右扣合座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直角板,所述左扣合块和所述右扣合块的相对内侧均开设有卡位槽,两道所述卡位槽与两块所述直角板适配。
8.进一步,所述底盒上设置有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动配合有横滑块,所述浮动板设置在所述横滑块上,所述浮动板的前后端均设置有配合柱,所述底盒内部的左侧前后端均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相应的所述配合柱之间设置有拉簧。
9.进一步,所述左扣合块和所述右扣合块的相对内侧均开设有导向斜面,所述直角
板的横段内侧设置有配合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配合斜面楔形配合。
10.进一步,所述推板的右侧设置有两根限位轴,所述底盒的左侧设置有两个直线轴承,两根所述限位轴的一端从两个所述直线轴承中穿出并设置有限位环。
11.进一步,所述产品压板的左右端均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产品压板的前端设置有上磁块,所述上磁块与设置在所述产品载板前端的下磁块配合所述产品压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让位通槽,所述产品载板上开设有产品放置槽,所述产品载板的左右端均设置有导向挡板。
12.进一步,所述翻盖的下端设置有若干测试元件,所述测试元件与所述让位通槽配合,所述翻盖的前端设置有复位卡扣,所述底盒的前端设置有配合凸块,所述复位卡扣与所述配合凸块配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盒、产品载板、产品压板、翻盖和散热组件,底盒用于散热组件的安装且类似于机箱结构,产品载板用于产品的放置及限位,产品压板用于产品的固定,翻盖用于与底盒配合,测试时翻盖盖合在底盒上,从而使得产品处在类似于整机结构内,并且测试过程中产品散发的热量有散热组件进行散热,构建了仿真内部循环散热条件来实现与整机相似的散热,从而能够模拟出产品在实际应用时的状态,利于得到真实使用时的测试效果;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并且操作十分方便,只需将产品放置在产品载板上再盖合产品压板和翻盖即可进行测试,能够给待测试产品提供一个类似整机运行状态下的测试环境,贴近产品实际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置产品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组件的爆炸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扣合组件的部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底盒1、产品载板2、产品压板3、翻盖4和散热组件5,所述散热组件5设置在所述底盒1内且与开设在所述底盒1一侧的散热孔6配合,所述产品载板2设置在所述底盒1上,所述产品压板3位于所述产品载板2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产品载板2铰接,所述翻盖4位于所述产品压板3的上方且一端与所述底盒1铰接,所述翻盖4的前端与所述底盒1的前端卡扣配合。所述底盒1用于所述散热组件5的安装,所述产品载板2设置在所述底盒1的上端用于产品的定位及放置,所述产品压板3铰接在所述产品载板2上用于对放置在所述产品载板2上的产品进行压紧固定,所述翻盖4铰接在所述底盒1上用于与所述底盒1扣合锁紧从而形成封闭测试,所述散热组件5用于进行散热从而模拟产品在使用时的状态,以便于测试出产品的状态及性能。测试时,所述翻盖4盖合在所述底盒1上,从而使得产品处在类似于整机结构内,并且测试过程中产品散发的热量由所述散热组件5进行散热,构建了仿真内部循环散热条件来实现与整机相似的散热,从而能够模拟出产品在实际应用时的状态,利于得到真实使用时的测试效果;由上述可见,本实用新
型整体结构简单,并且操作十分方便,只需将产品放置在产品载板2上再盖合产品压板3和翻盖4即可进行测试,能够给待测试产品提供一个类似整机运行状态下的测试环境,贴近产品实际应用场景。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浮动板51、散热风扇52和扣合组件53,所述浮动板51左右浮动设置在所述底盒1内,所述散热风扇52设置在所述浮动板51上且进风口朝上以及出风口朝向所述散热孔6,所述浮动板51的左端设置有连接轴54,所述连接轴54的一端穿出所述底盒1并设置有推板55,所述扣合组件53设置在所述底盒1的外侧并与所述推板55相配合。所述浮动板51位于所述底盒1内部的左端且具有向右浮动的惯性力,所述散热风扇52用于对产品进行散热,所述散热风扇52的进风口朝上即朝向产品位置,所述散热孔6位于所述底盒1的右侧面板上,所述浮动板51通过所述连接轴54连接所述推板55,所述推板55可以推动所述浮动板51向右移动,所述扣合组件53用于对所述推板55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所述浮动板51右移后能够固定。测试时,产品放置在所述产品载板2上,产品的右侧下端会进入所述底盒1内部并且该部分结构与所述散热风扇52的出风口适配,因此当产品放置好后,盖合所述产品压板3和所述翻盖4,然后向右推动所述推板55,使得所述浮动板51向右移动,令所述散热风扇52的出风口与产品的下端结构对接,然后通过所述扣合组件53固定所述推板55,保持所述散热风扇52与产品的配合,从而实现仿真内部循环散热的结构;所述浮动板51具有浮动效果可以防止产品在放置时出现干涉,通过所述扣合组件53可以使得所述浮动板51实现固定,从而有利于测试的进行。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合组件53包括左扣合座531、右扣合座532、左铰接销533、右铰接销534、左扣合块535、右扣合块536和若干复位弹簧537,所述左扣合座531和所述右扣合座53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盒1的右侧面,所述左扣合块535通过所述左铰接销533铰接在所述左扣合座531上,所述右扣合块536通过所述右铰接销534铰接在所述右扣合座532上,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左扣合座531之间、所述右扣合块536和所述右扣合座532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复位弹簧537,所述推板55的两端均设置有直角板538,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的相对内侧均开设有卡位槽539,两道所述卡位槽539与两块所述直角板538适配。所述扣合组件53由两边对称的组件组成,即左扣合座531、右扣合座532、左铰接销533、右铰接销534、左扣合块535、右扣合块536和四个复位弹簧537;当需要固定所述推板55时,将所述推板55向右推动,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受力转动,当所述直角板538处在所述卡位槽539中时,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在所述复位弹簧537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将所述直角板538锁定在所述卡位槽539内;当需要解锁时,只需掰动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克服所述复位弹簧537的弹力即可解锁。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盒1上设置有横向导轨56,所述横向导轨56上滑动配合有横滑块57,所述浮动板51设置在所述横滑块57上,所述浮动板5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配合柱58,所述底盒1内部的左侧前后端均设置有固定柱59,所述固定柱59与相应的所述配合柱58之间设置有拉簧60。所述浮动板51通过两根所述横向导轨56和两块所述横滑块57左右滑动设置在所述底盒1上,所述固定柱59和所述配合柱58通过所述拉簧60连接,因此所述浮动板51在两个所述拉簧60的作用下始终向左靠近,从而保持避让状态令产品放入或取出不被干涉。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的相对内侧均开设有导向斜
面540,所述直角板538的横段内侧设置有配合斜面541,所述导向斜面540与所述配合斜面541楔形配合。所述导向斜面540用于与所述配合斜面541配合,在使用时,向右推动所述推板55,两块所述直角板538的所述配合斜面541搭在两个所述导向斜面540上,由于楔形配合以及推力作用,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向外翻转使得所述推板55被顺利右推,而所述推板55推动到位后,所述左扣合块535和所述右扣合块536又在所述复位弹簧537的作用力下复位,从而将所述推板55压紧,实现锁定效果。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55的右侧设置有两根限位轴61,所述底盒1的左侧设置有两个直线轴承,两根所述限位轴61的一端从两个所述直线轴承中穿出并设置有限位环62。两根所述限位轴61滑动套设在两个所述直线轴承内,因此可以自由滑动,两根所述限位轴61的左端与所述推板55连接,右端均设置有所述限位环62用于限位,因此当所述浮动板51向左浮动时,所述限位环62能够实现限位,令所述浮动板51的浮动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品压板3的左右端均设置有限位凸块31,所述产品压板3的前端设置有上磁块32,所述上磁块32与设置在所述产品载板2前端的下磁块33配合所述产品压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让位通槽34,所述产品载板2上开设有产品放置槽21,所述产品载板2的左右端均设置有导向挡板22。所述限位凸块31用于对产品进行限位,所述产品压板3通过所述上磁块32和所述下磁块33之间的吸合作用将产品固定,所述让位通槽34用于避让,使得测试件对产品进行测试;所述产品放置槽21用于产品的定位及放置,所述导向挡板22用于对产品进行阻挡作用,起到限位效果。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4的下端设置有若干测试元件41,所述测试元件41与所述让位通槽34配合,所述翻盖4的前端设置有复位卡扣42,所述底盒1的前端设置有配合凸块43,所述复位卡扣42与所述配合凸块43配合。所述测试元件41用于对产品进行测试,所述翻盖4通过所述复位卡扣42与所述配合凸块43配合,可以实现锁紧,也可以手动解锁。
27.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以实际方案来描述的,但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含义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对其实施方案的修改及与其他方案的组合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