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2709发布日期:2022-12-14 00:4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led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led照明越来越多应用在很多场景中,也出现了很多led驱动的方案。其中,高功率因数隔离两级方案是其中一种常用电路架构,该电路架构通常为两级隔离架构,由输入整流部分实现高功率因数的功能,电源输出部分实现降压恒流隔离功能。但是随着社会对节约能源,控制生态环境污染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发布了与能源相关的产品的生态要求指令2009/125/ec,即erp(energy-related products)指令《为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要求建立框架的指令》,其中明确要求了led驱动在空载状况的待机功耗需要小于0.5w。而目前的高功率因数隔离两级方案在空载状态中,输入整流部分和电源输出部分都设置有供电电路、磁性元件、功率元器件等,使得空载状态时功耗很高,不仅产生了能源的浪费,还无法满足erp规定的空载状况下待机功耗需要小于0.5w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空载状态下待机功耗较低的led驱动电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
5.输入整流模块,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
6.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第二直流电供给led负载使用;
7.供电切换模块,所述供电切换模块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供电;
8.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导通,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同时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电源模块供电;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开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停止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供电,仅给所述电源模块供电。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稳压管、第一电解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以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用于提供第一工作电压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提供第二工作电压给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以及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整流单元以及第一升压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八电阻、第一mos管、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地。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包括整流桥、第一电容、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三端,所述整流桥的第四端接地,所述整流桥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升压单元包括第二变压器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所述第二变压器的第九引脚接地。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一降压单元以及第一输出整流单元,还包括第二mos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
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降压单元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三二极管、第五电容和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八引脚和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
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第三电解电容、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十七引脚,所述
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八引脚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第一降压单元以及第一输出整流单元,还包括第六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以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和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连接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第一整流单元以及第一升压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电解电容、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八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一mos管、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供电切换模块,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接地。
18.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输入整流模块,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第二直流电供给led负载使用;供电切换模块,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供电;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导通,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同时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电源模块供电;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开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停止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供电,仅给所述电源模块供电。本技术所述led驱动电路,通过供电切换模块在led负载开路时,自动切换不给输入整流模块供电,仅仅给电源模块供电,降低了空载状态下的待机功耗。而且不需要浪费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就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能量损耗,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结构框图;
21.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22.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23.图4是本技术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le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5.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6.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2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8.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9.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输入整流模块100,电源模块200,供电切换模块300。具体地,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用于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所述电源模块200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第二直流电供给led负载使用;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和所述电源模块200连接,用于为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和所述电源模块200供电,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
状态,所述led负载导通,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同时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电源模块200供电;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开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停止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供电,仅给所述电源模块200供电。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把交流市电转换为所述第一直流电,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为400v,进而所述电源模块200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所述第二直流电,用来为led负载供电,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为36v。
31.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led驱动电路,其中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整流单元以及第一升压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解电容ec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第一mos管q3、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fb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以及所述第一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com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nc悬空;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cs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q3的源极,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zcd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gnd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gate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vcc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接地。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用来控制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的内部工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为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bp2628芯片,bp2628芯片是一种具有极低谐波的pfc恒压控制芯片,可以很好地实现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芯片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仅作为示例,任何相同功能的控制芯片对本技术进行的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整流单元包括整流桥db1、第二电容c2、第一输入端l以及第二输入端n;所述第一输入端l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输入端n连接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三端,所述整流桥db1的第四端接地,所述整流桥db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整流桥db1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转换为所述第一直流电,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整流桥db1的输出端并联,所述第二电容c2起到了防止电压突变,吸收尖峰状态的过电压的作用。
3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升压单元包括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七电阻r7,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一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zcd;所述第二变压器t2的第九引脚接地。
34.所述电源模块200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降压单元以及第一输出整流单元,还包括第二mos管q4、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以及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vcc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ctrl悬空;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三引脚fb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
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和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五引脚gnd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六引脚cs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mos管q4的源极,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七引脚gate连接所述第二mos管q4的栅极;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八引脚pwm悬空。所述电源模块200用于将来自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的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的所述第二直流电供给led负载使用。
3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压单元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三二极管d3、第五电容c5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以及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六引脚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八引脚和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整流单元包括第四二极管d4、第三电解电容ec3、第一输出端led+以及第二输出端led-;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十七引脚,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输出端led+;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八引脚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led-。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为初级绕组,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为辅助绕组,第八引脚和第十七引脚为次级绕组。
37.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用来控制所述电源模块200的内部工作,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为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bp3179f芯片。所述电源模块200通过所述第一变压器t1以及所述第四二极管d4降压整流后,在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的两端(亦即所述第一输出端led+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led-)得到第二直流电,供给led负载工作。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两端的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为36v,也可以是其他电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来设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芯片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仅作为示例,任何相同功能的控制芯片对本技术进行的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8.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稳压管zd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的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vcc,用于提供第一工作电压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00的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vcc,用于提供第二工作电压给所述电源模块200;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的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源模块200的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00的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变压
器t1的第五引脚;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zd1的负极,所述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q2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二端接地。
39.具体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稳压管zd1串联,所述第三电阻r3为所述稳压管zd1的限流电阻,防止异常高压导致所述稳压管zd1损坏,所述第一电容c1为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旁路电容,防止高频干扰导致所述第二三极管q2异常,所述第四电阻r4为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下拉电阻,防止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受干扰,导致异常导通。
40.在实际应用中,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导通,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同时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所述电源模块200供电;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开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停止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供电,仅给所述电源模块200供电。所述第一工作状态包括启机状态和正常工作状态,所述第二工作状态包括输出开路状态。具体地,启机状态是指,当交流市电刚接入时,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和所述电源模块200的各自的控制芯片的电压低于各自的工作电压阈值,因此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和所述电源模块200都不工作,此时,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正在被整流后的交流电充电,同时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充电,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持续对所述第一三极管q1提供基极电流,使所述第一三极管q1导通,为所述第四电容c4充电,即提供第一工作电压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当第一工作电压达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工作电压阈值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开始工作,整个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开始工作,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开始工作输出pwm方波驱动所述第一mos管q3。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为所述电源模块200提供第二工作电压,当所述第二工作电压到达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工作电压阈值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开始工作,输出pwm方波驱动第二mos管q4,整个所述电源模块200开始正常工作。由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各自的工作电压阈值不同,启动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和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中哪个先启动对驱动电路的工作逻辑是没有影响的。同时,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稳压管zd1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一端,此时,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是低于所述稳压管zd1的稳压电压的,所以所述稳压管zd1没有电流流过,即,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没有电流流入,基极电流为零,因此,所述第二三极管q2不工作,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持续为高电位,能够保证所述第一三极管q1持续导通。
41.进一步地,所述led驱动电路的正常工作状态为,在经过启动状态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正常工作,所述第一mos管q3工作在导通状态,使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上的电压开始持续上升。同时,所述电源模块200正常工作,所述第二mos管q4工作在工作状态,所述电源模块200把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所述第二直流电到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的两端。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1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供电,也就是说,和启机状态时不同,此时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不再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供电,而是改为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d1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辅助绕组和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输出绕组有匝比关系,当两个绕组的匝比为n,则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
v_ec1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两端的电压v_ec3之间的关系为:v_ec1=v_ec3/n。此时,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被持续供电,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正常持续工作。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偏置电阻,即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到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一端,有电流流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1持续导通,所述第四电容c4被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持续供电,所述第四电容c4端电压始终高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持续正常工作。而且,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始终低于所述稳压管zd1稳压电压,因此所述稳压管zd1不导通,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没有电流流入,即,基极电流为零,因此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不导通,使得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始终处于高电位,因此不会影响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正常工作,也就保证了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持续正常工作。
42.进一步地,所述led驱动电路的输出开路状态为,当输出led负载没有接入后,也就是输出端处于空载状态时,所述电源模块200持续工作,没有负载的能量消耗导致输出电压持续上升。当输出电压升高后,根据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v_ec1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两端的电压v_ec3之间的关系为:v_ec1=v_ec3/n,可知,输出电压升高导致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上升。当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两端的电压上升到所述稳压管zd1的稳压值后,所述稳压管zd1有电流流出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导致所述第二三极管q2有大于零的基极电流,使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把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拉低,因而导致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被拉低,所述第一三极管q1断开,不再向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提供第一工作电压,因而导致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vcc接收到的电压降低到小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工作电压阈值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停止工作,减少了空载情况下的能量损耗。同时,由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断开,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停止工作,导致所述第一升压单元也停止工作,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电压降低,这样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提供给所述第二电阻r2的电压降低,所述第二电阻r2的功耗也下降了,可以进一步减少能量损耗。同时,由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不工作,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的功耗为0,这样整个电源的待机功耗只有所述电源模块200的待机功耗,从而降低了空载状态下的待机功耗。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还可以设置有开路保护点,所述开路保护点为60v,所述开路保护点可以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分压后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fb脚来进行设定。
4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型号可以为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的bp3337d,即一种内置mos管的方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200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一降压单元以及第一输出整流单元,还包括第六电容c6、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以及第十二电阻r12;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一引脚gnd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二引脚com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三引脚fb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和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四引脚cs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第五引脚d和第六引脚d连接所述第一降压单元;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第八引脚vcc连接所述供电切换模块
300。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和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的结构与图2所示实施方式相同。
44.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u1的型号可以替换为意法半导体的l656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整流模块100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一整流单元以及第一升压单元,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解电容ec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八电阻r8、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mos管q3、第三电容c3以及第四电容c4;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一引脚inv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以及所述第一mos管q3的漏极,所述第二电解电容e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二引脚com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三引脚mult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四引脚cs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q3的源极,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五引脚zcd连接所述第一升压单元;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六引脚gnd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七引脚gate连接所述第一mos管q3的栅极;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第八引脚vcc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接地。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200和所述供电切换模块300的结构与图3所示实施方式相同。
45.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芯片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仅作为示例,任何相同功能的控制芯片对本技术进行的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4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包括:输入整流模块,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用于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电压低于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第二直流电供给led负载使用;供电切换模块,所述供电切换模块与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为所述输入整流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供电;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导通,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同时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电源模块供电;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led负载开路,所述供电切换模块停止给所述输入整流模块供电,仅给所述电源模块供电。本技术所述led驱动电路,通过供电切换模块在led负载开路时,自动切换不给输入整流模块供电,仅仅给电源模块供电,降低了空载状态下的待机功耗。而且不需要浪费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就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能量损耗,应用场景更为广泛,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7.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一种芯片供电电路、驱动控制芯片及电源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