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0826发布日期:2023-02-10 20:3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化炉炉头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碳素材料的烧结及石墨化、pi膜石墨化、导热材料石墨化、碳纤维绳的烧结、碳纤维灯丝的烧结石墨化、石墨粉料提纯及其它可在碳环境下石墨化的材料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3000℃。生产效率高,节能省电。
3.目前,现有石墨电极冷却结构通常是在石墨电极内部开设冷却孔,使冷却水进入冷却孔进行循环吸收热量,在进行降温处理时,存在以下问题:
4.①
现有的这种方法不能很好地对石墨电极外部的热量进行快速吸收,从而导致石墨电极的外部更容易被氧化,降低了使用寿命;
5.②
现阶段对内串式石墨化炉的炉头电极主要采用外部浇水冷却、两侧夹装铜板的方式,但这样冷却效果不佳,产品氧化严重,并且若出现漏水情况会加速炉头电极的氧化烧蚀;
6.因此,需要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本体电极在进行降温时降温方式与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包括本体电极,所述本体电极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本体电极的一侧内壁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侧壁开设有三个呈对称设置的输水口,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侧壁连通有三个呈对称设置的输水管,所述输水口与所述输水管相连通,所述本体电极的内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输水管的底端侧壁连通,所述本体电极的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位于所述输水管的一侧,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外表面固定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位于所述本体电极的外侧,所述本体电极的外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相配合的冷却组件。
9.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组件包括与所述本体电极的一侧外壁套接的冷却套,所述冷却套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降温通道,所述冷却套的一端连接有加水管,所述冷却套的一侧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冷却套的一侧外壁固定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滑动套接于所述本体电极的外侧,所述固定套的一侧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所述固定套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紧固套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转动齿轮a与所述转动齿轮b,所述固定套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转动齿轮a相啮合的齿形环。
10.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齿形环的顶端侧壁与所述齿形环的一侧内壁固定,所
述螺纹环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转动齿轮b相啮合的齿形板,所述齿形板的底端侧壁固定有按压板。
11.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套的一侧侧壁固定有限位套,所述齿形板滑动贯穿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所述齿形板滑动贯穿所述固定套的内部。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按压板的底端侧壁与所述本体电极的一端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冷却套与所述所述本体电极的一端外表面相贴合。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套的一侧内壁固定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多个呈对称设置的流通孔。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5.(1)通过进水管的设置,对本体电极的内部进行水的输送,对本体电极的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在液体水的冷却下,使本体电极内部的温度得到消散,通过输水管的设置,增大与本体电极内部的接触表面,从而更好的对本体电极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
16.(2)通过冷却套的设置,对本体电极的内部在进行降温时,再对本体电极的外部进行降温处理,从本体电极的内外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提高对本体电极的降温效果,通过螺纹环的转动,使齿形环与转动齿轮a能够进行啮合,使转动杆能够带动转动齿轮b进行转动,达到对移动板的移动目的,实现对固定套与本体电极之间的固定连接操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b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齿轮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本体电极;2、限位槽;3、进水管;4、输水口;5、出水管;6、冷却通道;7、固定夹;8、冷却组件;80、冷却套;81、降温通道;82、排水管;83、固定套;84、螺纹环;85、转动杆;86、转动齿轮a;87、转动齿轮b;88、齿形环;89、加水管;9、齿形板;10、按压板;11、限位套;12、分隔板;13、流通孔;14、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3.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化炉炉头电极用冷却装置,包括本体电极
1,本体电极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2,本体电极1的一侧内壁连通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2的内部,进水管3的底端侧壁开设有三个呈对称设置的输水口4,进水管3的底端侧壁连通有三个呈对称设置的输水管14,输水口4与输水管14相连通,本体电极1的内部设置有出水管5,出水管5与输水管14的底端侧壁连通,本体电极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6,冷却通道6位于输水管14的一侧,出水管5与进水管3的一端外表面固定有固定夹7,固定夹7位于本体电极1的外侧,本体电极1的外部设置有与进水管3相配合的冷却组件8,具体的,通过进水管3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水的输送,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在液体水的冷却下,使本体电极1内部的温度得到消散,通过输水管14的设置,增大与本体电极1内部的接触表面,从而更好的对本体电极1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
26.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冷却组件8包括与本体电极1的一侧外壁套接的冷却套80,冷却套80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降温通道81,冷却套80的一端连接有加水管89,冷却套80的一侧连接有排水管82,冷却套80的一侧外壁固定有固定套83,固定套83滑动套接于本体电极1的外侧,固定套83的一侧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环84,固定套83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5,转动杆85的外表面紧固套接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转动齿轮a86与转动齿轮b87固定套83的一侧安装有与转动齿轮a86相啮合的齿形环88,具体的,通过冷却套80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在进行降温时,再对本体电极1的外部进行降温处理,从本体电极1的内外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提高对本体电极1的降温效果。
27.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齿形环88的顶端侧壁与齿形环88的一侧内壁固定,螺纹环84的一侧安装有与转动齿轮b87相啮合的齿形板9,齿形板9的底端侧壁固定有按压板10,具体的,通过螺纹环84使齿形环88能够与转动齿轮a86相啮合,从而使转动齿轮b87与齿形板9相啮合,达到对按压板10的移动目的。
28.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石墨化炉炉头电极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热量需要进行降温时,启动电源,使液体水能够从进水管3向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输送,水会先经过进水管3再从出水口流向输水管14,再从输水管14向出水管5的内部进行输送,实现对本体电极1的安装操作,在对本体电极1进行降温之间,先将冷却套80安装于本体电极1的外侧,螺纹环84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本体电极1的外侧壁,在螺纹环84转动时会带动齿形环88进行转动,齿形环88在进行转动时会与转动齿轮a86进行转动,转动齿轮a86在转动时会带动转动杆85进行转动,转动杆85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转动齿轮b进行转动,转动齿轮b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齿形板9进行转动,齿形板9在进行转动时会带动按压板10向下进行移动,按压板10会向本体电极1的方向进行移动,实现对固定套83与本体电极1之间的固定连接操作,在进行安装时,螺纹环84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显著的杆,以便于驱动齿形环88所在的地点,从而使其能够与转动齿轮a86在进行啮合时,更加便于找到。
29.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进水管3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水的输送,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在液体水的冷却下,使本体电极1内部的温度得到消散,通过输水管14的设置,增大与本体电极1内部的接触表面,从而更好的对本体电极1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通过冷却套80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在进行降温时,再对本体电极1的外部进行降温处理,从本体电极1的内外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提高对本体电极1的降温效果,通过螺纹环84的转动,使齿形环88与转动齿轮a86能够进行啮合,使转动杆85能够带动转动齿轮b进行转动,达到对移动板的移动目的,实现对固定套83与本体电极1之间的固
定连接操作。
30.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固定套83的一侧侧壁固定有限位套11,齿形板9滑动贯穿限位套11的内部,齿形板9滑动贯穿固定套83的内部,具体的,通过限位套11的设置,对齿形板9在进行移动时进行限位,保证其在进行移动时进行竖直移动。
3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按压板10的底端侧壁与本体电极1的一端外表面相接触,冷却套80与本体电极1的一端外表面相贴合,具体的,通过冷却套80与本体电极1相贴合,实现对本体电极1的降温操作。
3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冷却套80的一侧内壁固定有分隔板12,分隔板12的一侧内壁开设有多个呈对称设置的流通孔13,具体的,通过分隔板12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在进行降温时,实现对冷却套80内部的双层水降温操作。
33.综上:通过进水管3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水的输送,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进行降温处理,在液体水的冷却下,使本体电极1内部的温度得到消散,通过输水管14的设置,增大与本体电极1内部的接触表面,从而更好的对本体电极1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通过冷却套80的设置,对本体电极1的内部在进行降温时,再对本体电极1的外部进行降温处理,从本体电极1的内外进行降温处理,从而提高对本体电极1的降温效果,通过螺纹环84的转动,使齿形环88与转动齿轮a86能够进行啮合,使转动杆85能够带动转动齿轮b进行转动,达到对移动板的移动目的,实现对固定套83与本体电极1之间的固定连接操作。
34.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