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箱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1366发布日期:2022-11-29 23:1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箱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箱散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箱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今针对于管道生产制造领域中,流水线化加工模式是非常普遍的,主机电箱作为主要的控制总成,是生产流水线中不可或缺的。
3.由于流水线布局、指令传输正常化等各方面客观原因,主机电箱一般均是布设在加热装置附近,对于主机电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较为炎热的夏天,电箱内的温度甚至会达到70摄氏度以上,非常容易烧毁固定继电器等对于温度较为敏感的贵重元器件。
4.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对主机电箱内部进行降温,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一般位在电箱附近设置轴流风机,亦或者在厂房内设置电柜空调,针对于前者,加热装置附近本身温度就较高,轴流风机运转所产生的风对于主机电箱的散热并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针对于后者电柜空调本身便价格昂贵,且长时间运行所耗费的电能也较为可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箱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使用成本更低的前提下提高对主机电箱的散热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箱散热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在电箱通风口处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以及用于与电箱通风口相通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靠近进风口处安装有风扇,所述壳体内靠近出风口处安装有冷凝器,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输入管与输出管,所述壳体上安装有输入管与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冷凝器上的进液口连接,所述输出管与所述冷凝器上的出液口连接。
7.本电箱散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进风口与外界连通,出风口与电箱的通风口连通,壳体内安装有风扇与冷凝器,且壳体上设有输入管与输出管,输入管与冷凝器上的进液口连接,输出管与冷凝器上的出液口连接,输入管能够向冷凝器内输入送厂内生产制造时过剩的冷却水,当电源接通时,冷凝器与风扇开始运转,冷却水通过输入管输入冷凝器,在冷凝器的换热作用下,壳体内的空气由于热交换使得温度不断降低,同时由于风扇的转动,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流动,使得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并推动壳体内的冷空气由出风口向外输出,且最终使得该部分冷空气通过电箱上的通风口进入电箱内部,以此对电箱内部进行冷却降温,而经过冷凝器换热工作完毕的冷却水通过输出管向外输出,避免冷却水滞留在冷凝器内;由此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过剩的冷却水,降低对电箱降温的成本,同时通过风扇与冷凝器配合使冷空气直接对电箱内部进行散热,从而保证对电箱的散热效果。
8.在上述的电箱散热装置中,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本电箱散热装置还包括滤水板,所述滤水板包括呈矩形框状的固定板以及若干挡水条,所述滤水板固设在所述壳体具有出
风口的一侧,且若干所述挡水条沿固定板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内。
9.呈矩形框状的固定板具体与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一侧相固连,从而保证自身与壳体连接的稳定性,且各挡水条沿固定板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空气能够由各相邻挡水条之间的间隙穿过,以保证冷空气能够正常输出壳体,同时冷空气在通过出风口使遇热所凝结形成的冷凝水能够被各挡水条进行阻隔,避免该部分冷凝水随冷空气进入电箱内对内部的元器件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10.在上述的电箱散热装置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呈长方体状的集水盒一,所述集水盒一位于所述壳体底部并与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内壁相抵靠。
11.壳体内位于底部处安装有集水盒一,集水盒一具体呈长方体状,与壳体形状相适配,且集水盒一一侧与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内壁抵靠在一起,冷空气遇热凝结形成的冷凝水会挂在各挡水条上,且一部分冷凝水能够由于自身的重力向下滴落,最终留存于集水盒一内,从而保证冷凝水能够被统一收集。
12.在上述的电箱散热装置中,所述壳体外设有呈长方体状的集水盒二,所述集水盒二位于所述壳体底部并与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的一侧外壁相抵靠。
13.壳体外位于底部处还安装有集水盒二,集水盒二也呈长方体状,与壳体形状相适配,其一侧与壳体具有出风口的外壁相抵靠,另一部分冷凝水能够由于自身的重力向下滴落,最终留存于集水盒二内,从而保证冷凝水能够被统一收集。
14.在上述的电箱散热装置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排水管一与排水管二,所述排水管一两端分别与集水盒一以及输出管连通,所述排水管二两端分别与集水盒二以及输出管连通。
15.集水盒一与输出管通过排水管一进行连接,集水盒二与输出管通过排水管二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留存在集水盒一内与集水盒二内的泠凝水能够通过排水管一与排水管二随热交换完毕的冷却水同向外排出,避免集水盒一与集水盒二内的冷凝水满溢。
16.在上述的电箱散热装置中,所述输入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
17.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流量控制阀的开度使得输入冷凝器的冷却水量能够被人为调控,由此使得冷却水的热交换效率能够保持在高效率状态,避免资源发生的浪费。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箱散热装置具备以下优点:
19.一、通过冷凝器与风扇配合,使得通过输入管输入冷凝器的冷却水在热交换后产生的冷空气能够由出风口通入电箱的通风口,通过生产过剩的冷却水对电箱进行冷却,以保证成本更低,同时通过冷空气直接输入电箱内,以保证对电箱内部的降温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电箱散热装置的正视图。
21.图2是本电箱散热装置的剖视图。
22.图3是本电箱散热装置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电箱散热装置中滤水板的正视图。
24.图中,1、壳体;10、进风口;11、出风口;12、风扇;13、冷凝器;14、输入管;141、流量控制阀;15、输出管;16、集水盒一;17、集水盒二;18、排水管一;19、排水管二;2、滤水板;21、固定板;22、挡水条。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6.如图1-3所示,本电箱散热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且竖直设置的壳体1,壳体1具体通过螺栓螺接固定在电箱的外壁上,壳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通进风口10,另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1,且出风口11与电箱的通风口位置相对应,壳体1内安装有冷凝器13与风扇12,风扇12靠近壳体1的进风口10,冷凝器13靠近壳体1的出风口11,且冷凝器13上安装有若干用于传导能量的翅片;壳体1底部设有一根输入管14与一根输出管15,输入管14通过壳体1底部开设的过管孔一伸入壳体1与冷凝器13的进液口连接,且输入管14上安装有一个流量控制阀141,输出管15通过壳体1底部的过管孔二伸入壳体1与冷凝器13的出液口连接。
27.结合图4,壳体1具有出风口11的一侧侧壁上固设有滤水板2,滤水板2具体包括呈矩形框状的固定板21与若干呈长条状的挡水条22,固定板21通过螺接固定或焊接固定的方式与壳体1具有出风口11的一侧外壁连接,各挡水条22沿固定板21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在固定板21内,每两个相邻的挡水条22之间均能够形成一个用于供冷空气穿过的间隙。
28.如图2所示,壳体1的内底壁上通过螺钉螺接有一个呈长方体状的集水盒一16,壳体1的外底壁上通过螺钉螺接有一个呈长方体状的集水盒二17,且集水盒一16抵靠在壳体1具有出风口11的一侧内壁上,集水盒二17抵靠在壳体1具有出风口11的一侧外壁上,且壳体1底部还设有一根排水管一18与一根排水管二19,排水管一18的一端穿过壳体1底壁并与集水盒一16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15连接,排水管二19的一端与集水盒二17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管15连接。
29.工作原理:电源接通后,工作人员转动控制阀141调节其开度,冷却水由外界管道进入输入管14后被输入管14导入冷凝器13内,冷凝器13通过热交换使壳体1内部空气温度降低,且将热交换完毕的冷却水通过输出管15输出至外界,同时风扇12转动将外界的空气由进风口10吸入壳体1,使得壳体1内的冷空气流动由出风口11流出并通过电箱的通风口进入电箱内对电箱内部的元器件进行散热;而冷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凝结形成的冷凝水挂于各挡水条22上,冷凝水能够由于自身的重力向下滴落至集水盒一16与集水盒二17内,再通过排水管一18与排水管二19使得冷凝水与热交换完毕的冷却水一同向外界管道排出。
3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31.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进风口10、出风口11、风扇12、冷凝器13、输入管14、流量控制阀141、输出管15、集水盒一16、集水盒二17、排水管一18、排水管二19、滤水板2、固定板21、挡水条2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