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50876发布日期:2022-12-07 01:47阅读:64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是越来越普遍,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箱体的发热量是比较巨大的,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箱体一般具有用于冷却的流道,从而冷却位于电控箱体内的电子元器件,传统的电控箱体,一般设置为两半,一半的电控箱体内开设有第一槽体,另一半的电控箱箱体内开设有第二槽体,两半的电控箱一合并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流道,然而,这样的电控箱体的制作成本就需要至少两套模具,两半还需要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整体的制作工序会比较复杂且成本比较高,另外,这样通过开槽方式拼接而成的流道整体容易漏水,故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漏水、整体制作成本低和结构简单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包括壳体主体和水管组件,所述壳体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元器件的安装槽,所述水管组件包括管道、进液嘴和出液嘴,所述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嘴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嘴连接,所述管道内嵌于所述壳体主体内,借由冷却液于所述管道内的流动冷却所述壳体主体并可冷却位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元器件。
6.较佳地,所述进液嘴的一端与所述管道无缝焊接,所述进液嘴的一侧内嵌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进液嘴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壳体主体外。
7.较佳地,所述出液嘴的一端与所述管道无缝焊接,所述出液嘴的一侧内嵌于所述壳体主体内,所述出液嘴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壳体主体外。
8.较佳地,所述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管、第一横管、第二竖管、第二横管、第三竖管、第三横管、第四竖管和第四横管。
9.具体地,所述第一竖管、第一横管、第二竖管、第二横管、第三竖管、第三横管、第四竖管和第四横管共同呈盘旋状。
10.较佳地,所述进液嘴和出液嘴呈并列地设置。
11.较佳地,所述壳体主体的四角处设有连接孔。
12.较佳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卡合定位的定位柱。
13.较佳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安装元器件的第一槽、第二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二槽和所述第三槽呈并列地设于所述第一槽的一侧。
14.较佳地,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
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盖于所述安装槽。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通过将壳体主体和水管组件等结合在一起,壳体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元器件的安装槽,水管组件包括管道、进液嘴和出液嘴,管道的一端与进液嘴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出液嘴连接,管道内嵌于壳体主体内,借由冷却液于管道内的流动冷却壳体主体并可冷却位于安装槽内的元器件,换句话说,冷却液从进液嘴进入管道并从出液嘴流出,经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能够对壳体主体不断降温,利用热传导的原理使得位于壳体主体内的元器件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最大的特点是将独立的管道内嵌于壳体主体内,通过一套模具对管道进行压铸就可以形成一体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和成本低,而且由于管道是独立设置的,这样子相比传统的壳体内成型流道不容易漏水。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能够有效避免漏水并具有整体制作成本低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水管组件的立体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的侧视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沿图5中a-a剖面线剖切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至图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的具体结构,其包括壳体主体1和水管组件2,壳体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元器件的安装槽11,水管组件2包括管道21、进液嘴22和出液嘴23,管道21的一端与进液嘴22连接,管道21的另一端与出液嘴23连接,管道21内嵌于壳体主体1内,借由冷却液于管道21内的流动冷却壳体主体1并可冷却位于安装槽11内的元器件,换句话说,冷却液从进液嘴22进入管道21并从出液嘴23流出,经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能够对壳体主体1不断降温,利用热传导的原理使得位于壳体主体1内的元器件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最大的特点是将独立的管道21内嵌于壳体主体1内,通过一套模具对管道21进行压铸就可以形成一体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和成本低,而且由于管道21是独立设置的,这样子相比传统的壳体内成型流道不容易漏水。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能够有效避免漏水并具有整体制作成本低和结构简单的优点。更为具体地,如下:
23.请参阅图1至图3,进液嘴22的一端与管道21无缝焊接,进液嘴22的一侧内嵌于壳体主体1内,进液嘴22的另一侧延伸至壳体主体1外,从而与外部的液体循环装置连接。出液嘴23的一端与管道21无缝焊接,出液嘴23的一侧内嵌于壳体主体1内,出液嘴23的另一侧延伸至壳体主体1外,从而与外部的液体循环装置连接。
24.请参阅图1至图6,管道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竖管211、第一横管212、第二竖管213、第二横管214、第三竖管215、第三横管216、第四竖管217和第四横管218。第一竖管211、
第一横管212、第二竖管213、第二横管214、第三竖管215、第三横管216、第四竖管217和第四横管218共同呈盘旋状,从而提高冷却的均匀性。较佳地,进液嘴22和出液嘴23呈并列地设置,从而提高连接的便利性。
25.请参阅图1至图6,可以理解的是,壳体主体1为用于安装元器件的一半壳体结构,当将元气件全部安装于安装槽11内时,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还可以设置一盖体(图未示),盖体与壳体主体1可拆卸连接,盖体盖于安装槽11,从而使得安装槽11形成一个内部腔体结构。壳体主体1的四角处设有连接孔13,安装槽11内设有用于卡合定位的定位柱12,从而便于壳体主体1与盖体的连接。
26.请参阅图1至图2,安装槽11内设有用于安装元器件的第一槽111、第二槽112和第三槽113,第二槽112和第三槽113呈并列地设于第一槽111的一侧。
27.综上所述,请参阅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的使用过程做一详细说明:
28.将电子元器件安装于第一槽111、第二槽112和第三槽113内,冷却液从进液嘴22进入管道21并从出液嘴23流出,经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能够对壳体主体1不断降温,利用热传导的原理使得位于壳体主体1内的元器件降温,由于管道21是独立设置的,这样子相比传统的壳体内成型流道不容易漏水。
29.通过将壳体主体1和水管组件2等结合在一起,壳体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元器件的安装槽11,水管组件2包括管道21、进液嘴22和出液嘴23,管道21的一端与进液嘴22连接,管道21的另一端与出液嘴23连接,管道21内嵌于壳体主体1内,借由冷却液于管道21内的流动冷却壳体主体1并可冷却位于安装槽11内的元器件,换句话说,冷却液从进液嘴22进入管道21并从出液嘴23流出,经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能够对壳体主体1不断降温,利用热传导的原理使得位于壳体主体1内的元器件降温,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最大的特点是将独立的管道21内嵌于壳体主体1内,通过一套模具对管道21进行压铸就可以形成一体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和成本低,而且由于管道21是独立设置的,这样子相比传统的壳体内成型流道不容易漏水。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可冷却电控箱体100能够有效避免漏水并具有整体制作成本低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