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0208发布日期:2023-03-22 07:48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综合管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根据国家专利网公开的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公开号:cn212034512u) 中的描述“综合管理装置是一种同时进行多方面的操控的设备,能广泛的适用于生活中各种地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综合管理装置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综合管理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受到损害,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防水性不好,机身较大的不易移动,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
3.其中该案件针对现有的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在散热方面进行了优化,但在对智能综合管理装置进行散热时未对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的存在进行考虑,外部空气中灰尘在进入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内部后会堆积与元器件之间的缝隙中,对元器件的散热造成影响,使元器件温度上升不利于散热,降低了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包括主体外壳,所述主体外壳左右两侧设置有排气机构,所述主体外壳后侧设置有滤气机构。
6.所述排气机构包括卡框,所述卡框卡接于主体外壳左右两侧内,所述卡框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主体外壳内左右两侧对应固定螺栓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螺筒,所述固定螺筒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栓外圈,所述卡框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内设置有排气扇,所述定位框架内侧对应排气扇位置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7.优选的,所述定位框架对应螺纹杆位置开设有孔,所述螺纹杆外圈位于排气扇内侧方向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螺纹杆通过第一螺母对排气扇进行固定。
8.优选的,所述卡框表面开设有排气口,所述卡框外侧对应排气口位置固定连接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底部开设有出气口,出气口开设于防尘罩底部位置,避免了排气扇在未启动时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通过排气口进入主体外壳内。
9.优选的,所述滤气机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后侧,所述固定框表面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固定框内设置有滤芯,所述主体外壳后侧位于固定框顶部位置铰链铰接有第一闭合板,所述主体外壳后侧位于固定框底部位置铰链铰接有第二闭合板,所述第一闭合板和第二闭合板表面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口对滤芯进行支撑,第一闭合板和第二闭合板在闭合后与固定框配合对滤芯进行固定。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闭合板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闭合板后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内圈套接有套杆,套杆套接于
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内圈对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进行限位,使第一闭合板和第二闭合板在闭合后无法再进行翻转。
11.优选的,所述套杆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片,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内圈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套杆外圈对应定位块开设有定位槽,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通过定位块对套杆进行定位,使套杆在套接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内圈后无法进行旋转,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螺母进行安装。
12.优选的,所述套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外圈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顶部与第二固定环底部相贴合,第二螺母螺纹连接于螺杆外圈对套杆进行固定,增加了套杆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之间的连接强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具备以下
14.有益效果:
15.1、该智能综合管理装置,通过设置的排气机构,在排气扇发生损坏后只需对固定螺栓和第一螺母进行拆装,即可完成对损坏排气扇的拆卸和安装工作,便于工作人员自行进行维修,使排气扇的损坏不会影响对主体外壳内部元器件的散热,同时出气口开设于防尘罩底部位置,避免了排气扇在未启动时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通过排气口进入主体外壳内,防止了主体外壳内部元器件表面积尘,增加了主体外壳内部元器件的在使用寿命。
16.2、该智能综合管理装置,通过设置的滤气机构,工作人员只需旋转第二螺母对套杆进行拆装即可完成对滤芯的更换工作,操作简单便于工作人员使用,外部空气在进入主体外壳前首先与滤芯接触,此时空气中的水汽与灰尘等杂志与滤芯接触被滤芯吸附,避免了外部空气中的杂质进入主体外壳内部,增加了主体外壳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滤气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滤气机构部分结构剖视图。
25.图中:1、排气机构;11、卡框;12、固定螺栓;13、固定螺筒;14、定位框架;15、排气扇;16、螺纹杆;1601、第一螺母;17、排气口;18、防尘罩;19、出气口;2、滤气机构;21、固定框;22、进气口;23、滤芯;24、第一闭合板;2401、第一固定环;25、第二闭合板;2501、第二固定环;26、进气孔;27、套杆;2701、限位片;2702、螺杆;28、定位块;2801、定位槽;29、第二螺母;3、主体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实施例一
30.结合图1至图4,一种智能综合管理装置,包括主体外壳3,主体外壳3 左右两侧设置有排气机构1,主体外壳3后侧设置有滤气机构2。
31.排气机构1包括卡框11,卡框11卡接于主体外壳3左右两侧内,卡框 11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主体外壳3内左右两侧对应固定螺栓12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螺筒13,固定螺筒13螺纹连接于固定螺栓12外圈,卡框 11内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框架14,定位框架14内设置有排气扇15,定位框架 14内侧对应排气扇15位置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6,定位框架14对应螺纹杆16 位置开设有孔,螺纹杆16外圈位于排气扇15内侧方向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1601,卡框11表面开设有排气口17,卡框11外侧对应排气口17位置固定连接有防尘罩18,防尘罩18底部开设有出气口19。
32.进一步的:螺纹杆16通过第一螺母1601对排气扇15进行固定,出气口 19开设于防尘罩18底部位置,避免了排气扇15在未启动时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通过排气口17进入主体外壳3内。
33.实施例二
34.参阅图1-7,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滤气机构2包括固定框 21,固定框21固定连接于主体外壳3后侧,固定框21表面开设有进气口22,固定框21内设置有滤芯23,主体外壳3后侧位于固定框21顶部位置铰链铰接有第一闭合板24,主体外壳3后侧位于固定框21底部位置铰链铰接有第二闭合板25,第一闭合板24和第二闭合板25表面开设有进气孔26,第一闭合板24后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2401,第二闭合板25后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2501,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内圈套接有套杆 27,套杆27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片2701,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 内圈固定连接有定位块28,套杆27外圈对应定位块28开设有定位槽2801,套杆27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2702,螺杆2702外圈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29,第二螺母29顶部与第二固定环2501底部相贴合。
35.进一步的:进气口22对滤芯23进行支撑,第一闭合板24和第二闭合板 25在闭合后与固定框21配合对滤芯23进行固定,套杆27套接于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内圈对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进行限位,使第一闭合板24和第二闭合板25在闭合后无法再进行翻转,第一固定环2401 和第二固定环2501通过定位块28对套杆27进行定位,使套杆27在套接于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内圈后无法进行旋转,便于工作人员对
第二螺母29进行安装,第二螺母29螺纹连接于螺杆2702外圈对套杆27进行固定,增加了套杆27与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之间的连接强度。
3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使用时,首先启动排气扇15,排气扇15启动产生气流,使主体外壳3内部空气通过排气口17进入防尘罩18内,再经由出气口19排出,主体外壳3内空气离开主体外壳3内部使主体外壳3内部产生负压,此时外部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主体外壳3后侧进气孔26和进气口22进入主体外壳3内,外部空气在通过进气孔26后与滤芯23接触,此时空气中的水汽与灰尘等杂志与滤芯23接触被滤芯23吸附,进入主体外壳3 内的冷空气与主体外壳3内部元器件接触产生热量交互,吸收过热量的空气再经由排气扇15通过排气口17和出气口19离开主体外壳3内部,如此往复即完成对主体外壳3内部元器件的降温工作;
37.在需要对卡框11进行拆卸时,首先旋转固定螺栓12,固定螺栓12旋转于固定螺筒13内圈向主体外壳3外侧移动,固定螺栓12箱主体外壳3外侧移动解除与固定螺筒13和卡框11的连接关系,此时即可移动卡框11向远离主体外壳3的方向移动完成对卡框11的拆卸工作,在需要对排气扇15进行拆卸时,只需在卡框11拆卸后对第一螺母1601进行旋转,第一螺母1601旋转脱离与螺纹杆16的连接关系,之后即可移动排气扇15解除螺纹杆16对排气扇15的限位,两者安装时同理;
38.在需要对滤芯23进行更换时,首先旋转第二螺母29,第二螺母29旋转于螺杆2702外圈向下移动,第二螺母29向下移动解除与螺杆2702的连接关系,然后移动套杆27向上,套杆27向上移动脱离与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的连接关系解除对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的定位,第二闭合板25解除定位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之后再翻转第一闭合板24 向上即可对滤芯23进行更换;
39.在滤芯23更换完毕需要对第一闭合板24和第二闭合板25进行闭合时,解除对第一闭合板24的支撑,此时第一闭合板24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然后翻转第二闭合板25向上,使第一闭合板24和第二闭合板25的前侧均与滤芯23后侧贴合,此时第一固定环2401底部与第二固定环2501顶部相贴合,然后通过定位块28和定位槽2801使套杆27位置对准,将套杆27卡接于第一固定环2401和第二固定环2501内圈,最后将第二螺母29旋转安装于螺杆 2702外圈,此时即完成对第一闭合板24和第二闭合板25的闭合工作。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