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

文档序号:32642837发布日期:2022-12-21 03:4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外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


背景技术:

2.由内、外两个曲面围成,厚度远小于中面最小曲率半径和平面尺寸的片状结构,是薄壳、中厚壳的总称,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类,塑胶壳体、铝型材壳体、钣金壳体和不锈钢壳体等,电力设备常配备壳体使用,以保护电力设备不受损。
3.经检索,中国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保护设备用塑胶外壳”,其公号为cn212910284u,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顶部的后侧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通过锁扣扣接在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穿线孔,所述下壳体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组件、第一活动板、第二滑槽、滑杆、第二活动板和第二弹簧的共同作用,可以使得装置适用于在一定大小范围内的电力设备,并对其位置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滑槽和滑块的设置,可以对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移动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其位置发生偏移,造成电力设备的位置不稳定,通过下壳体和上壳体的设置,对电力设备起到保护和防尘作用,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壳体不具备减噪功能,而类似配电柜的电力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如果不对这些噪音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实现了减噪降噪的优点,解决了壳体不具备减噪功能,而类似配电柜的电力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如果不对这些噪音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表面套设有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底部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内壳体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两侧的表面均套设有限位板,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动板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与限位板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限位板的一侧与内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横杆顶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内壳体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内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设置有降噪机构,所述通风孔的内腔设置有减噪机构。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表面粘合有第一吸音层,所述第一吸音层的表面粘合有第二吸音层,所述第二吸音层的表面粘合有耐磨层。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层的材质为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所述第一吸音层的材质为石棉,所述第二吸音层的材质为海绵,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合金钢。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降噪机构包括石膏板,所述石膏板与凹槽内腔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石膏板远离外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与石膏板之间固定连接。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减噪机构包括吸声尖劈,所述吸声尖劈远离外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板,所述吸声尖劈与通风孔的内腔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吸声尖劈远离玻璃纤维板的一侧设置有防尘过滤网,所述防尘过滤网的顶部和底部均与通风孔的内腔固定连接。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性片的顶部与活动板相接触,所述开口与凹槽之间相连通,两个通风孔之间相连通。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所述外壳体的右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外壳体的材质相同。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壳体,通过石膏板和阻尼片可以将部分进入凹槽的噪音吸除,气囊可以减弱噪音,通过吸声尖劈和玻璃纤维板能够将通过通风孔的噪音吸除,通过第一吸音层和第二吸音层,能够将噪音阻隔,以此实现了减噪降噪的优点,解决了壳体不具备减噪功能,而类似配电柜的电力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如果不对这些噪音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的问题。
17.2、该壳体,通过设置防尘过滤网,能够减少粉尘的进入,通过设置支脚,能够使外壳体更加稳定的放置于使用处,通过设置密封板,能够使外壳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结构剖视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壳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内壳体;101、基层;102、第一吸音层;103、第二吸音层;104、耐磨层;2、外壳体;3、活动板;4、连接杆;5、横杆;6、限位板;7、弹簧;8、支撑板;9、通风孔;10、开口;11、凹槽;12、降噪机构;121、石膏板;122、气囊;123、阻尼片;13、减噪机构;131、吸声尖劈;132、玻璃纤维板;133、防尘过滤网;14、密封板;15、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噪功能的壳体,包括内壳体1,内壳体1的表面套设有外壳体2,内壳体1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板3,活动板3底部的两侧均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杆4,内壳体1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横杆5,横杆5两侧的表面均套设有限位板6,连接杆4远离活动板3的一侧通过第二转轴与限位板6活动连接,限位板6远离连接杆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7,弹簧7远离限位板6的一侧与内壳体1的内腔固定连接,横杆5顶部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支撑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15,内壳体1与外壳体2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通风孔9,内壳体1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开口10,内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内腔设置有降噪机构12,通风孔9的内腔设置有减噪机构13。
27.外壳体2包括基层101,基层101的表面粘合有第一吸音层102,第一吸音层102的表面粘合有第二吸音层103,第二吸音层103的表面粘合有耐磨层104。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吸音层102和第二吸音层103,能够使外壳体2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以将噪音阻隔。
29.基层101的材质为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第一吸音层102的材质为石棉,第二吸音层103的材质为海绵,耐磨层104的材质为合金钢。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石棉和海绵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能够有效吸除噪音。
31.降噪机构12包括石膏板121,石膏板121与凹槽11内腔之间固定连接,石膏板121远离外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囊122,气囊1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尼片123,阻尼片123与石膏板121之间固定连接。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石膏板121和阻尼片123能够将进入凹槽11的噪音吸除,气囊122的中空结构能够将噪音减弱。
33.减噪机构13包括吸声尖劈131,吸声尖劈131远离外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板132,吸声尖劈131与通风孔9的内腔之间固定连接,吸声尖劈131远离玻璃纤维板132的一侧设置有防尘过滤网133,防尘过滤网133的顶部和底部均与通风孔9的内腔固定连接。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声尖劈131和玻璃纤维板132能够将通过通风孔9的噪音吸除,阻断噪音传播,防尘过滤网133能够减少粉尘的进入。
35.弹性片15的顶部与活动板3相接触,开口10与凹槽11之间相连通,两个通风孔9之间相连通。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片15能够对活动板3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37.外壳体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脚,外壳体2的右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密封板14,密封板14与外壳体2的材质相同。
3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脚,能够使外壳体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密封板14,能够使外壳体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石膏板121和阻尼片123能够将进入凹槽11的噪音吸除,气囊122的中空结构能够将噪音减弱,吸声尖劈131和玻璃纤维板132能够将通过通风孔9的噪音吸除,阻断噪音传播,防尘过滤网133能够减少粉尘的进入,第一吸音层102和第二吸音层103,能够使外壳体2具有良好的吸音性能,以将噪音阻隔,电力设备晃动下压活动板3,通过连接杆4和限位板6压缩弹簧7的同时,并压缩弹性片15,弹性片15和弹簧7产生的弹力使电力设备更加稳定,以减少电力设备晃动产生的噪声,以此实现了减噪降噪的优点。
4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