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9636发布日期:2023-02-01 03:2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运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根据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2011038651.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运动控制器,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通过水冷和风冷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控制器的散热效果,进而保证了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且第二转轴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再带动第一连杆转动,从而拉动摇杆沿中心铰接处做往复运动,进而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带动滑块在滑槽中做往复运动,扩大了吹风的范围。但是该结构中,控制器嵌入到设备内部后,其安装方向固定,因此外部的线材连接朝向也固定,在与外部的电机设备连接时,就需要考虑到线材的接入位置,否则容易使线材在设备内部进行折弯卷绕,因此增加了线材连接的不稳定性,灵活性较低,且该方案中嵌入安装到设备内部后难以进行拆卸,不便于后续的维护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安装拆卸简单便捷,稳定性高,能够自由调节接线端口的朝向,易于连接。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所述控制装置本体包括控制器外壳、定位组件和固定机构,所述控制器外壳的侧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口,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前端安装有前挡板,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后端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一端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在设备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机构套设在控制器外壳的前端表面,且固定机构通过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在设备内壁的顶部。
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外壳的侧边通过接线端口与控制线部分进行对接,所述控制器外壳的后端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侧边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控制器外壳通过该进气孔与定位组件部分进行对接。
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前挡板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把手,所述前挡板的边缘处突出于控制器外壳的壳体表面,且前挡板与固定机构的侧边相贴合。
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进气扇和风筒,所述风筒的一端设置有导流罩,所述进气扇安装在导流罩的内部,所述风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对接孔。
8.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孔插入到进气孔的内部,所述进气扇将设备外部的空气吹入到风筒的内部,并依次沿着风筒、对接孔和进气孔最终吹入到控制器外壳的内部。
9.进一步的,所述风筒的末端表面安装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一侧焊接有多个插接杆,每个所述插接杆均插入到相应的定位槽内部,且定位盘与控制器外壳的一端表面相接触贴合。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安装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延伸板。
11.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通道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导流通道顶部铺设有防尘网,所述导流通道与控制器外壳表面的散热孔部分相对齐,所述支撑框架的内壁呈正方形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所述控制装置本体包括控制器外壳、控制面板、定位组件、固定机构、控制线、接线端口、散热孔、前挡板、把手、支撑框架、导流通道、防尘网、延伸板、导流罩、进气扇、固定板、风筒、对接孔、定位盘、插接杆、进气孔、定位槽。
13.1.该嵌入式控制装置通过后端的定位组件以及前端顶部的固定机构即可对控制器外壳部分进行支撑固定,不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因此简化了拆装的步骤,便于后期的频繁维护检修。
14.2.该嵌入式控制装置由于固定机构部分的截面以及控制器外壳的截面均为矩形,因此能够将控制器外壳转动后再次穿入到固定机构内部,使该控制器嵌入到设备内部后能够根据外部所连接的控制线方向进行角度调节,避免线材连接稳定性降低的情况。
15.3.该嵌入式控制装置在定位组件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通道,且该风道直接从控制器外壳的内部穿过,提高了散热性,并减少了散热机构所占用的空间,间接的减小了控制器外壳的体积,提高了嵌入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的外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控制器外壳;2、控制面板;3、定位组件;4、固定机构;5、控制线;6、接线端口;7、散热孔;8、前挡板;9、把手;10、支撑框架;11、导流通道;12、防尘网;13、延伸板;14、导流罩;15、进气扇;16、固定板;17、风筒;18、对接孔;19、定位盘;20、插接杆;21、进气孔;2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嵌入式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本体,所述控制装置本体包括控制器外壳1、定位组件3和固定机构4,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侧边设置有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的一侧设置有接线端口6,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前端安装有前挡板8,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后端安装有定位组件3,所述定位组件3一端的侧边设置有固定板16,所述固定板16通过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在设备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机构4套设在控制器外壳1的前端表面,且固定机构4通过使用螺丝固定安装在设备内壁的顶部,该嵌入式控制装置安装时先将定位组件3和固定机构4分别安装在设备内壁上,保持固定和稳定,然后直接将控制器外壳1从固定机构4底部的支撑框架10处向内穿过,并通过定位组件3
完成定位,即可完成安装,然后将控制线5插入到相应的接线端口6处,通过控制线5和控制器外壳1前端的前挡板8处将固定机构4进行夹持,实现位置锁定的效果。
23.本实施例,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侧边通过接线端口6与控制线5部分进行对接,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后端开设有进气孔21,所述进气孔21的侧边开设有多个定位槽22,所述控制器外壳1通过该进气孔21与定位组件3部分进行对接,所述控制器外壳1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孔7,所述前挡板8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把手9,所述前挡板8的边缘处突出于控制器外壳1的壳体表面,且前挡板8与固定机构4的侧边相贴合,通过后端的定位组件3以及前端顶部的固定机构4即可对控制器外壳1部分进行支撑固定,且固定时通过前挡板8对固定机构4的一端进行限位阻挡,而连接后的接线端口6以及控制线5端头部分对固定机构4的另一端进行限位阻挡,即可实现夹持固定的效果,不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因此简化了拆装的步骤,便于后期的频繁维护检修,将接线端口6均设置在同一侧,因此安装时即可根据具体的控制线5接入方向对整个控制器外壳1的插入方向进行设计,最终将接线端口6与控制线5的接入方向对齐,避免将控制线5进行折弯或者卷绕,该状态下将控制线5作为固定机构4一侧的限位结构使用,即可提高该限位效果的稳定性,进行拆卸时,直接将每个控制线5拔出,即可拉动控制器外壳1前端的把手9直接将整个控制器外壳1向外抽出。
24.本实施例,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进气扇15和风筒17,所述风筒17的一端设置有导流罩14,所述进气扇15安装在导流罩14的内部,所述风筒17的另一端设置有对接孔18,所述对接孔18插入到进气孔21的内部,所述进气扇15将设备外部的空气吹入到风筒17的内部,并依次沿着风筒17、对接孔18和进气孔21最终吹入到控制器外壳1的内部,所述风筒17的末端表面安装有定位盘19,所述定位盘19的一侧焊接有多个插接杆20,每个所述插接杆20均插入到相应的定位槽22内部,且定位盘19与控制器外壳1的一端表面相接触贴合,在定位组件3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通道,而固定该机构上设置为出风通道,因此在将控制器外壳1安装后即可形成完整的风道结构,且该风道直接从控制器外壳1的内部穿过,提高了散热性,并减少了散热机构所占用的空间,间接的减小了控制器外壳1的体积,提高了嵌入的灵活性,定位组件3一端的进气扇15与设备的外部相连通,能够将外部的空气向内抽入,起到散热作用,同时将控制器外壳1安装时,同样通过定位组件3后端的对接孔18以及插接杆20对控制器外壳1的后端进行支撑和导向作用,配合前端的固定机构4实现对控制器外壳1的全面限位固定效果。
25.本实施例,所述固定机构4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框架10,所述支撑框架10的顶部安装有导流通道11,所述导流通道11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延伸板13,所述导流通道1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且导流通道11顶部铺设有防尘网12,所述导流通道11与控制器外壳1表面的散热孔7部分相对齐,所述支撑框架10的内壁呈正方形结构,由于固定机构4部分的截面以及控制器外壳1的截面均为矩形,因此能够将控制器外壳1转动后再次穿入到固定机构4内部,进而对一侧的接线端口6朝向进行改变,使该控制器嵌入到设备内部后能够根据外部所连接的控制线5方向进行角度调节,避免线材发生折弯卷绕导致连接稳定性降低的情况,固定机构4底部通过方形的支撑框架10对控制器外壳1的表面进行支撑,且将控制器外壳1安装后,会将顶部的散热孔7与导流通道11对齐,因此能够作为内部热量的排出通道进行使用,实现后段的散热功能,且控制器外壳1的截面与支撑框架10的截面尺寸相同,因此转动控制器外壳1能够实现多种方位和角度固定的效果。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