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源供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4693发布日期:2023-03-22 09:4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源供给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供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源供给设备。


背景技术:

2.能源供给设备是一种新兴的移动便携供电设备,常用于户外外出供电或应急供电场景。由于能源供给设备的便捷性以及应用需求大,广受消费者的青睐。能源供给设备电力可驱动照明灯、水壶等小家电正常工作,使用非常方便。
3.能源供给设备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作为能源供给设备的主要元器件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目前能源供给设备电路板散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源供给设备,能够提高电路板散热效果。
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源供给设备,包括壳体、主电路板组件、出风扇和风罩;壳体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主电路板组件安装在壳体中,主电路板组件设置有元器件;风罩罩设在主电路板组件上并将元器件罩住;出风扇安装在主电路板组件的一端,并与风罩对接;出风口与出风扇相对应设置。
6.可选地,风罩包括主罩体部和对接部,罩体部与对接部连接,对接部与出风扇对接;对接部的通道口径小于罩体部的通道口径。
7.可选地,对接部包括收口子部;收口子部与罩体部连接,收口子部的通道口径朝对接子部的方向逐渐变小。
8.可选地,对接部还包括对接子部,收口子部与对接子部连接,对接子部与出风扇对接,对接子部的通道口径不变。
9.可选地,主电路板组件包括安装底板和主电路板,元器件安装在主电路板上,主电路板安装在安装底板上;安装底板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凹位,出风扇安装在安装凹位中。
10.可选地,安装凹位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支板,风罩的端部插入到出风扇和限位支板之间。
11.可选地,能源供给设备还包括进风扇,进风扇安装在主电路板组件上与出风扇相对的一端上;进风扇与风罩远离出风扇的一端的开口相对。
12.可选地,壳体包括主壳和提手壳,主电路板组件安装在主壳内,提手壳盖设在主壳上;风罩一体成型在提手壳朝向主电路板组件的一侧上。
13.可选地,能源供给设备还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安装在壳体中,主电路板组件安装在电池包上;进风口设置在壳体一侧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壳体另一侧的顶部;电池包和进风口所在的壳体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主电路板组件和壳体之间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连通。
14.可选地,元器件为逆变器。
15.本实用新型的能源供给设备,在主电路板组件上安装风罩,从而将电路板上容易产热的元器件罩住,同时,风罩与出风扇相接。风罩一是可以让元器件产生的热量集中在风罩内而不向其他地方传递,出风扇可以直接抽走热量,热量可以集中快速抽走,二是可以将风集中,出风扇可以更加快速、有力地将热量抽走,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源供给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电路板组件和风罩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电路板组件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手壳和主电路板的分解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手壳和主电路板的组合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壳的示意图。
23.其中,1、壳体;11、主壳;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13、第一风道;12、提手壳;2、主电路板组件;21、安装底板;21、安装凹位;212、限位支板;22、主电路板;221、元器件;221a、逆变器;3、出风扇;4、风罩;41、主罩体部;42、对接部;421、收口子部;422、对接子部;5、进风扇;6、电池包。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是代表性的,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成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25.下面参考附图和可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6.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源供给设备,包括壳体1、主电路板组件2、出风扇3和风罩4;壳体1一侧设置有进风口111,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112;主电路板组件2安装在壳体1中,主电路板组件2设置有元器件221;风罩4罩设在主电路板组件2上并将元器件221罩住;出风扇3安装在主电路板组件2的一端,并与风罩4对接;出风口112与出风扇3相对应设置。
27.本实用新型的能源供给设备,在主电路板组件2上安装风罩4,从而将电路板上容易产热的元器件221罩住,同时,风罩4与出风扇3相接。风罩4一是可以让元器件221产生的热量集中在风罩4内而不向其他地方传递,出风扇3可以直接抽走热量,热量可以集中快速抽走,二是可以将风集中,出风扇3可以更加快速、有力地将热量抽走,散热效果好。
28.具体地,如图3所示,主电路板组件2上的元器件221可以是逆变器221a等元器件221。在本方案中,
29.可选地,如图2所示,风罩4包括主罩体部41和对接部42,罩体部与对接部42连接,对接部42与出风扇3对接;对接部42的通道口径小于罩体部的通道口径。在本方案中,对接
部42与出风扇3对接,且对接部42的通道口径小于主罩体部41的通道口径,可以让风罩4内的风集中,更加快速地、有力地从出风口112排出,散热效果好。
30.可选地,如图2所示,对接部42包括收口子部421和对接子部422;收口子部421分别与罩体部和对接子部422连接,对接子部422与出风扇3对接;收口子部421的通道口径朝对接子部422的方向逐渐变小,对接子部422的通道口径不变。在本方案中,收口子部421的通道口径朝对接子部422的方向逐渐变小,可以让风罩4内的风逐渐汇集,减小阻力,避免产生较大的噪音。对接子部422的通道口径不变则可以方便与出风扇3的安装对接。
31.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主电路板组件2包括安装底板21和主电路板22,元器件221安装在主电路板22上,主电路板22安装在安装底板21上;安装底板21靠近出风口11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凹位21,出风扇3安装在安装凹位21中。在本方案中,在安装底板2131的一设置安装凹位21用于安装出风扇3,出风扇3的安装牢固。具体地,安装凹位21的形状与出风扇3底部的形状相适应。具体地,风罩4罩设在主电路板2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罩4也可以罩设在安装底板21上。
32.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凹位21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支板212,风罩4的端部插入到出风扇3和限位支板212之间。在本方案中,通过限位支板212和出风扇3的共同限位,提高风罩4的安装固定效果。具体地,风罩4的对接子部422插入到出风扇3和限位支板212之间。
33.可选地,如图2所示,能源供给设备还包括进风扇5,进风扇5安装在主电路板组件2上与出风扇3相对的一端上;进风扇5与风罩4远离出风扇3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在本方案中,在出风扇3的相对侧设置进风扇5,进风扇5与风罩4远离出风扇3的一端的开口相对,可以将气流吹入到风罩4内,与出风扇3相配合,从而加快主电路板组件2上空气的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34.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包括主壳11和提手壳12,主电路板组件2安装在主壳11内,提手壳12盖设在主壳11上;风罩4一体成型在提手壳12朝向主电路板组件2的一侧上。在本方案中,风罩4一体成型在提手壳12,装配简单。此时风罩4可以只是罩设在主电路板22上,不需要螺丝等进行固定。
35.可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能源供给设备还包括电池包6,电池包6安装在壳体1中,主电路板组件2安装在电池包6上;进风口111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底部,出风口112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顶部;电池包6和进风口111所在的壳体1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113,主电路板组件2和壳体1之间形成第二风道,第一风道113和第二风道连通。在本方案中,主电路板组件2安装在电池包6上,进风口111设置在壳体1一侧的底部上,出风口112设置在壳体1另一侧的顶部上,这样,在进风扇5和出风扇3的带动下,外界空气自壳体1的底部进风口111进入到第一风道113后,从第一风道113流通到第二风道,同时部分空气也会从电池包6上流过,最后从出风口112将电池包6和主电路板组件2产生的热量带走。由于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在壳体1的两侧上下设置,外界空气能够流经整个壳体1内部,带走电池包6和主电路板组件2上的热量,散热效果好。具体地,主电路板22与提手壳12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36.可选地,如图3所示,元器件221为逆变器221a。逆变器221a的产热大。在本方案中,逆变器221a设置在主电路板组件2上,可以对逆变器221a进行有效散热,提高能源供给设备的散热效果。具体地,逆变器221a安装在主电路板22上。
3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