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3883发布日期:2023-01-14 07:0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2.各种电子元件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此时需要配备散热其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处理。目前,水冷散热器具备散热效果好、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3.例如,申请号为cn201320436424.3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其中,所述的水箱本体呈长方形,两侧设制冷装置,所述的水箱本体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制冷装置上设制冷块,所述制冷块上安装有散热片,所述制冷块两端设有用于连接水箱本体的固定螺丝。
4.然而,现有的水冷散热器为一体式结构放置于机箱中,与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存在不同的机箱内安放水冷散热器的安装空间不同,市面上难以寻找体积、形状相适配的水冷散热器,以至于需要专门定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用以解决由于现有的水冷散热器为一体式结构,存在市面上难以寻找体积、形状与机箱内的安装空间相适配的水冷散热器的情况,以至于需要专门定制,成本较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体和水冷组件,所述散热体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多个所述散热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互连通设置,用以形成不同形状和体积的散热体;所述水冷组件与任意一所述散热单元相连通,用以对多个所述散热单元内的介质进行制冷。
7.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散热单元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散热体呈长条状。
8.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散热单元沿一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散热体呈环状。
9.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单元呈筒状,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散热单元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相邻两所述散热单元中其中一所述散热单元的内螺纹与另一所述散热单元的外螺纹配合连接。
10.进一步的,其中一部分所述散热单元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形成条状的散热组,多个所述散热单元形成多个平行设置的所述散热组,多个所述散热组之间可拆卸连接。
11.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单元的数量均相等;或
12.多个所述散热组中的所述散热单元的数量互不相等。
13.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散热组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一水平面内形成一板状结构;或
14.多个所述散热组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一空间内形成一立方体结构。
15.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组之间经由一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磁石和铁块,所述磁石与其中一所述散热组固定连接,所述铁块与另一所述散热组固定连接,所述磁石与所述铁块之间磁性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粘接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组之间经由所述粘接部粘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传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结构改进,具体的,散热体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多个散热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互连通设置,用以形成不同形状和体积的散热体,根据设置不同数量的散热单元,可形成不同形状体积的散热体,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拼接形成不同形状的散热体,从而适配机箱内不同体积、形状的安装空间,适用范围广,同时,通过设置的水冷组件与任意一散热单元相连通,用以对多个散热单元内的介质进行制冷,上述形成的散热体相较于传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外露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中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冷散热器中多个散热组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散热体100和水冷组件200,散热体100包括多个散热单元110,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互连通设置,用以形成任意形状、大小的散热体100;水冷组件200与任意一散热单元110相连通,用以对多个散热单元110内的介质进行制冷。
25.本实施例中,通过对传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结构改进,具体的,散热体100包括多个散热单元110,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互连通设置,用以形成不同形状和体积的散热体100,根据设置不同数量的散热单元110,可形成不同体积的散热体100,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拼接形成不同形状的散热体100,从而适配机箱内不同体积、形状的安装空间,适用范围广,同时,通过设置的水冷组件200与任意一散热单元110相连通,用以对多个散热单元110内的介质进行制冷,上述形成的散热体100相较于传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外露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26.本实施方案中的散热体100为分体式的结构,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散热单元110,以及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形状、大小的散热体100。具体的,散热体100包括多个散热单元110,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互连通设置,用以形成任意形状、大小的散热体100。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单元110应当具备两个功能,第一,散热单元110内具有用于放置冷却介质的空腔,第二,散热单元110与相邻的散热单元110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连通,
使冷却介质能够在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相互连通。
28.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单元110呈筒状,散热单元110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112,散热单元110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111,相邻两散热单元110中其中一散热单元110的内螺纹112与另一散热单元110的外螺纹111配合连接。
29.为了防止相邻两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螺纹连接处漏水,在一个实施例在,散热单元110的外螺纹111处套设有一密封圈113,当相邻两个散热单元110螺纹连接时,密封圈113挤压变形,夹在两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螺纹间隙处。
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单元110还能采用箱状、板状等结构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散热单元110的形状不做限定,同时,相邻两个散热单元110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连通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单元110形成的散热体100的形状和大小不限,散热体100的形状和大小为适配机箱内不同体积、形状的安装空间。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单元110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散热体100呈长条状。长条状的散热体100适配机箱内较窄的条形安装空间。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单元110沿一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散热体100呈环状。环状的散热体100适配机箱内环形的安装空间。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弧形筒状的散热单元110首尾连接形成上述环状的散热体100。
34.当然,为了形成不同形状的散热体100,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散热单元110之间可以采用柔性连接件进行连接,用以调整相邻两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倾斜角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散热单元100的一端设置有波纹软管,波纹软管远离散热单元100的一端安装有刚性的外螺纹连接头,外螺纹连接头可与相邻的散热单元100上的内螺纹连接,通过波纹软管自身的形变,来调节相邻两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距离和倾斜角度。
35.如图4所示,当机箱内的安装空间较为富裕时,为了适应较大的安装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部分散热单元110沿一直线方向依次设置形成条状的散热组,多个散热单元110形成多个平行设置的散热组,多个散热组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对散热组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进行限定,以适配机箱内不同体积、形状的较为富裕的安装空间。
36.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组沿一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一水平面内形成一板状结构。
3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组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直线方向依次布置、在一空间内形成一立方体结构。
38.根据安装空间的形状和大小选择散热组的数量和排布方式。
39.当安装空间为常规形状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组中的散热单元110的数量均相等。
40.当安装空间为异形形状时,在一个实施例,多个散热组中的散热单元110的数量互不相等。即控制散热单元110的数量,可以调节散热组的长度,不同长度的散热组拼接可形成与异形形状的安装空间相适配的散热体100。
41.为了便于实现上述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经由一连接组件300可拆卸连接。
4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包括磁石310和铁块320,磁石310与其中一散热组
固定连接,铁块320与另一散热组固定连接,磁石310与铁块320之间磁性连接。
43.在另一个实施例在,连接组件300包括粘接部,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经由粘接部粘接。
4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结构实现相邻两个散热组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扣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5.本实施方案中的水冷组件200为上述多个散热单元110内的介质进行制冷的结构。具体的,水冷组件200与任意一散热单元110相连通,用以对多个散热单元110内的介质进行制冷。
46.为了便于将上述形成的散热体100与水冷组件200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散热体100还包括两个导流件120,散热体100的内部经由两个导流件120与水冷组件200相连通,以实现水循环功能。
47.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导流件120均包括连接盖121和导流管122,连接盖121与上述散热单元110的内螺纹112或外螺纹111螺纹连接,导流管122的一端穿过连接盖121并与散热单元110相连通设置,导流管122的另一端与水冷组件200相连通设置。
48.在一个实施例中,水冷组件200包括依次相连通设置的回流管210、水泵220、连接管230、制冷器240和进水管250,回流管210与其中一导流管122相连通,进水管250与另一导流管122相连通,水泵220使与其连通的散热体100内形成一循环流动的水流,制冷器240用于实现热交换。
49.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对传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结构改进,具体的,散热体100包括多个散热单元110,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可拆卸连接且相互连通设置,用以形成不同形状和体积的散热体100,根据设置不同数量的散热单元110,可形成不同体积的散热体100,同时,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单元110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拼接形成不同形状的散热体100,从而适配机箱内不同体积、形状的安装空间,适用范围广,同时,通过设置的水冷组件200与任意一散热单元110相连通,用以对多个散热单元110内的介质进行制冷,上述形成的散热体100相较于传统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外露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