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加热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0271发布日期:2023-01-17 21:5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加热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加热毯,属于取暖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工作不分季节与昼夜,在季节和昼夜的更替中,不同岗位工作的人对保暖热敷的要求不同。特别是在寒冷冬季长途驾驶的货车司机、大巴司机或走亲访友的私人驾驶员,寒冷的温度及长时间的驾驶感会导致腿部肌肉酸痛和全身驾驶疲劳,可能对行车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他们常常使用车载空调进行辅助驾驶和保温,但空调只能提升车内整体温度,并不能缓解由于驾驶时间的增长而导致的身体疲劳,在长时间的驾驶中,逐渐升高的温度也会让驾驶人有昏昏欲睡之感,因此利用空调进行加热保温的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加热毯,能够解决现有利用空调进行车内加热保温的方式无法缓解驾驶人员的身体疲劳,从而导致体验感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加热毯,包括:相对设置的外衬层和内衬层,以及夹设在所述外衬层和所述内衬层之间的加热组件;
5.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电基底和设置在所述导电基底同一表面上的多个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多个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均与所述导电基底电连接;
6.多个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分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电基底相对的两端;两组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之间并联。
7.可选的,同一组内的多个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之间串联。
8.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外衬层和所述内衬层之间均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用于将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外衬层和所述内衬层粘接。
9.可选的,所述导电基底为柔性电路板或导电铜箔。
10.可选的,所述粘接层为热熔胶膜。
11.可选的,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的方阻为1~3ω/


12.可选的,所述外衬层和所述内衬层均为柔性绝缘布料。
13.可选的,还包括: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上、且与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电连接;
14.温度调控器,与所述导电基底的电源线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的发热温度。
15.可选的,所述温度调控器上设置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用于根据所述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的发热温度显示不同的颜色。
16.可选的,所述车载加热毯的工作电压为5v或12v的车载电压;所述车载加热毯的工作功率小于或等于20w。
17.本实用新型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利用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发热材料,设计一种便携式的低电压加热毯,可覆盖于腿部或者腰部等重要部位,缓解长时间驾驶的肌肉疲劳,并提供保暖功能,提高冬季驾驶舒适度。并且,本产品的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环保,尤其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缓解电动汽车冬季续航严重衰减、空调使用受限的难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分层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使用过程中的热成像示意图。
22.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
23.11、外衬层;12、内衬层;13、导电基底;14、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5、热敏电阻;16、温度调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加热毯,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相对设置的外衬层11和内衬层12,以及夹设在外衬层11和内衬层12之间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导电基底13和设置在导电基底13同一表面上的多个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多个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均与导电基底13电连接;多个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分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导电基底13相对的两端;两组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之间并联。进一步的,同一组内的多个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之间串联。
26.其中,外衬层11和内衬层12可以均为柔性绝缘布料。导电基底13可以为fpc柔性电路板或导电铜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的方阻可以设置为1~3ω/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示例的,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可以设置四片,导电基底13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两片,位于不同端的两组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之间并联,位于同一端的两片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之间串联。具体的,该车载加热毯的加热区域可分为左右两部分,每部分加热部位为两片碳管膜,呈矩形完全贴合整个大腿周围,亦可用于腰部、颈部等其他部位加热。
28.进一步的,加热组件与外衬层11和内衬层12之间均设置有粘接层;粘接层用于将加热组件与外衬层11和内衬层12粘接。
29.其中,粘接层可以为热熔胶膜。
30.该车载加热毯还包括:热敏电阻15,设置在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上、且与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电连接。
31.温度调控器16,与导电基底13的电源线连接,用于控制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的发热温度。温度调控器16可在固定温度区间内保证加热温度的稳定性。
32.其中,温度调控器16上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用于根据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的
发热温度显示不同的颜色。
33.参考图1所示,该车载加热毯自上而下的结构依次为柔性绝缘布料、热熔胶膜、加热组件、热熔胶膜、柔性绝缘布料,该结构上层布料作为一贴附区域,贴附腿部,该上层布料正对人体腿部,于人体大腿至膝盖位置进行热敷。
34.进一步的,该车载加热毯的工作电压为5v或12v的车载电压;便捷安全。该车载加热毯的工作功率小于或等于20w,节能环保。
35.在实际应用中,该车载加热毯的形状、尺寸可根据不同车型、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定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示例的,可以将该车载加热毯设计为矩形。
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所加热的部位为导致身体驾驶疲劳的肌肉酸痛区,同时加热区域更大更均匀,热转换效率更高,利于冬季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减少,续航能力提升。碳管膜的热辐射性能和即插即热的性能也为驾驶人提供了极高的便利性和理疗功效,同时具有配合温度调控器16,可适应长时间驾驶的工作环境。
37.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加热组件中各元件按贴合顺序贴在内衬层12的柔性绝缘布料上,再用外衬层11的柔性绝缘布料进行热压密封,最后经测试后即可使用。
3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可以实现多档控温,具体的,如想要加热毯实现人为三挡控温功能,可以将组装好的加热毯通过导电基底13的电源线引出接头与温度调控器16连接(例如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可制作成类似usb接口形状进行连接),通过按压温度调控器16上的按钮来调节加热组件的温度,其中按压按钮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灯光,红档灯为50~60℃、蓝档灯为43~50℃、绿档灯为35~43℃,其中温度调控器16分两种模式,示例的,常规模式:插电后,短按按键开启加热;短按按键依次在高档(红灯50℃)、中档(蓝灯45℃)、低档(绿灯40℃)、待机档(灯灭关闭加热)4个档位循环切换。智能模式:长按按键2秒进入智能模式,此时红蓝绿3灯依次循环闪烁,总共加热时长为30分钟(先50度加热5分钟后,转45度加热10分钟,再转40度加热15分钟),到时间结束后或者短按按键关闭加热,灯灭。温度调控器16的一端与加热毯的导电基底13的电源线引出接头连接,另一端可制作成usb接口形状,用于直接插入汽车的供电端口,为加热毯提供工作电压,实现加热毯即插即用。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其形状与人体腿部匹配,加热部分采用具有远红外加热理疗功效的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加热区域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每部分两片碳纳米管柔性发热膜14,拥有三秒即插即热的性能,降低现有汽车电源损耗,提升续航能力。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加热毯,利用碳纳米管薄膜作为发热材料,设计一种便携式的低电压加热毯,可覆盖于腿部或者腰部等重要部位,缓解长时间驾驶的肌肉疲劳,并提供保暖功能,提高冬季驾驶舒适度。并且,本产品的加热速度快,效率高,节能环保,尤其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缓解电动汽车冬季续航严重衰减、空调使用受限的难题。
4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