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35431发布日期:2023-07-20 15:3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发热岩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陶瓷,尤其涉及一种发热岩板。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气温较低的使用场所和地区,人们更趋向于使用能智能控制开关,调节温度的发热保温,具有舒适性触感的发热岩板。而现有的电暖丝发热瓷砖,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成本高、发热管容易出现损坏、维修不方便等缺陷明显,并且瓷砖表面容易出现局部温度分布不均,导热效果的实际使用体验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岩板,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且发热均匀、发热温度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岩板,包括岩板层,所述岩板层括坯体层,所述坯体层的正面依次覆盖在所述坯体上的底釉层和面釉层,所述石墨烯涂层覆盖在所述坯体层的背面,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石墨烯涂层相连,且所述电路层与调温装置电性相连,所述防水绝缘层覆盖住所述电路层,所述防水绝缘层、电路层、石墨烯涂层和岩板层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形成一体式复合结构。

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层上设有引线,所述引线伸出发热岩板外,且所述引线与所述调温装置电性相连以控制所述发热岩板的发热温度。

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层包括发热电阻丝,所述发热电阻丝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石墨烯涂层的表面。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电阻丝与所述引线相连。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电阻丝为铜制发热电阻丝。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绝缘层为聚氨酯制防水绝缘层、丙烯酸树脂制防水绝缘层、高分子氟碳材料制防水绝缘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塑料制防水绝缘层中的一种。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绝缘层、电路层和石墨烯涂层的总厚度≤2.5mm。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岩板层的厚度为1mm-5mm。

10、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热岩板,包括岩板层,所述岩板层括坯体层,所述坯体层的正面依次覆盖在所述坯体上的底釉层和面釉层,所述石墨烯涂层覆盖在所述坯体层的背面,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石墨烯涂层相连,且所述电路层与调温装置电性相连,所述防水绝缘层覆盖住所述电路层,所述防水绝缘层、电路层、石墨烯涂层和岩板层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形成一体式复合结构。本实用新型将岩板和石墨烯涂层、电路板和防水绝缘层结合形成新型智能发热岩板,其综合了岩板和石墨烯的优点,既具有装饰效果多样性和良好的耐磨、耐高温性能,又具有极佳的导热性能,能够实现热量高效传导,最终得到的发热岩板发热均匀、发热温度高,且实际体验佳,视觉效果好,应用上更广泛。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岩板层,所述岩板层括坯体层,所述坯体层的正面依次覆盖在所述坯体上的底釉层和面釉层,石墨烯涂层覆盖在所述坯体层的背面,电路层与所述石墨烯涂层相连,且所述电路层与调温装置电性相连,防水绝缘层覆盖住所述电路层,所述防水绝缘层、电路层、石墨烯涂层和岩板层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形成一体式复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上设有引线,所述引线伸出发热岩板外,且所述引线与所述调温装置电性相连以控制所述发热岩板的发热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层包括发热电阻丝,所述发热电阻丝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石墨烯涂层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阻丝与所述引线相连。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电阻丝为铜制发热电阻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绝缘层为聚氨酯制防水绝缘层、丙烯酸树脂制防水绝缘层、高分子氟碳材料制防水绝缘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塑料制防水绝缘层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绝缘层、电路层和石墨烯涂层的总厚度≤2.5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板层的厚度为1mm-5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热岩板包括岩板层,所述岩板层括坯体层,所述坯体层的正面依次覆盖在所述坯体上的底釉层和面釉层,所述石墨烯涂层覆盖在所述坯体层的背面,所述电路层与所述石墨烯涂层相连,且所述电路层与调温装置电性相连,所述防水绝缘层覆盖住所述电路层,所述防水绝缘层、电路层、石墨烯涂层和岩板层由下至上依次连接形成一体式复合结构。本技术提供的发热岩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且发热均匀、发热温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徐瑜,钟保民,王金凤,古文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东鹏陶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