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5802发布日期:2023-09-27 12:5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1、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逆变器常常使用在各种场景中,特别是对一些有大功率逆变器需求的场景,例如太阳能、风能等,且对于一些应用在类似沙漠环境的情况,对逆变器的散热要求也会非常严格。在现有的逆变器散热结构中,通常是在逆变器底框的底板上设置散热结构,结合底框内部风扇产生的气流进行辅助散热。但是要想达到更高的散热效果,只凭底板上设置散热结构结合风扇产生的气流辅助散热,其散热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逆变器内部环境温度不达标的情况,甚至出现元器件损坏。所以,现有的逆变器散热结构存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旨在解决现有逆变器散热结构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

3、底框主体;

4、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

5、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

6、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

7、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主体至少一侧壁上设置有侧壁散热区域,所述侧壁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散热区域内。

8、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散热结构包括多条等间距排列的侧壁散热筋,多条等间距排列的所述侧壁散热筋设置在所述侧壁散热区域。

9、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散热筋靠近底板一端的宽度宽于靠近所述内腔的腔口一端。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底板散热区域,所述底板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底板散热区域内。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散热区域包括第一底板散热区域与第二底板散热区域,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与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分别对应所述内腔中不同的元器件位置。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板散热结构包括多条底板散热筋,所述底板散热筋包括多条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底板散热筋及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底板散热筋,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

13、更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的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的高度低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的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的高度。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之间的间距。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

16、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底框主体;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由于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通过底板散热结构进行散热;以及在侧壁上也设置了侧壁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有利于内腔热量的散出,避免因逆变器内腔温度过高而导致元器件受损,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充分利用底框主体的表面进行散热,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散热筋靠近底板一端的宽度宽于靠近所述内腔的腔口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散热区域的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的高度低于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散热区域的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散热筋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底板散热筋之间的间距。

5.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及逆变器,其中,一种逆变器底框散热结构,包括:底框主体;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上的底板散热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底框主体的侧壁上的侧壁散热结构;其中,所述底框主体的底板内侧设置有容纳元器件的内腔。本申请通过在逆变器的底框主体的底板上设置底板散热结构,以及在侧壁上设置侧壁散热结构,增大散热面积,有利于内腔热量的散出,避免因逆变器内腔温度过高而导致元器件受损,增强了散热效果,且充分利用底框主体的表面进行散热,节约了逆变器散热所需要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黄传银,张成,刘宝东,肖留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