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2245发布日期:2023-06-02 04:27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的,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电磁加热是通过线圈盘与锅底的耦合,使锅底产生涡流,进而产生热量,其特点是升温迅速,但是均匀性较差,存在冷区,并且电磁加热只能对导电的锅具进行加热,比如常用的铁质锅具,石墨锅具等,而对玻璃或者陶瓷的锅具,不能进行加热。红外加热是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加热,刚开始加热时,电阻丝的热量大部分被隔热层,灶面板等吸收,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对锅具进行稳定的加热;因此锅具升温速度慢,效率低,但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红外光辐射的作用,加热均匀性较好。

2、现有的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混合的方案,一般采用的是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内外环设置的方案,受限于锅具的底部面积的限制,加热区域不能设置的很大,因此,分配给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的面积都很小,在如此小的面积下,难以设置大功率的电磁加热组件和红外加热装置,导致混合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加热的电磁与红外的混合加热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4、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以及,

5、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6、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电热丝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

7、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组件包括安装主体、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上端,所述安装主体包括隔热盘。

8、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水合二氧化硅件,陶瓷纤维件,玻璃纤维件,硅酸盐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可选地,所述电热丝包括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铬铝钼合金丝,铬铝铌合金丝,碳纤维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10、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的面积为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重叠部分的面积的n,其中,n≥0.3m。

11、可选地,n≥0.6m。

12、可选地,n=m。

13、可选地,所述电热丝具有同侧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所述红外发热组件还包括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且与所述电热丝电性连接;

14、所述引线结构包括绝缘座以及两个接电端子,所述绝缘座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穿设于所述绝缘座且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接电端子的一端用于分别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与外部电源,以使所述电热丝通电。

15、可选地,所述引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上的感温单元,所述感温单元处于两个所述接电端子之间,用于检测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的温度。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17、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18、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以及,

19、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是通过其电磁加热线圈与置于壳体上的器具的底部耦合,在器具的底部产生涡流,进而在器具的底部产生热量以对器具加热,所述红外发热组件通过将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和辐射,以对置于壳体上的器具加热,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以使得红外发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能够同时对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器具进行加热,实现器具加热功率的提升以及加热均匀性的改善,从而克服现有混合加热技术中红外加热功率小,电磁加热面积小以及功率小的问题;并且,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相较于现有的采用的铝,铜,镍钨合金等不导磁金属材料支撑的电热丝,其电阻率较大,导磁效果较好,不会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力线进行屏蔽,解决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的发热丝影响电磁加热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加热的电磁与红外的混合加热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电热丝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安装主体、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上端,所述安装主体包括隔热盘,所述隔热盘形成所述隔热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水合二氧化硅件,陶瓷纤维件,玻璃纤维件,硅酸盐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包括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铬铝钼合金丝,铬铝铌合金丝,碳纤维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的面积为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重叠部分的面积的n,其中,n≥0.3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n≥0.6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n=m。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具有同侧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且与所述电热丝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上的感温单元,所述感温单元处于两个所述接电端子之间,用于检测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的温度。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红外加热组件和电磁加热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以使得两者能够同时对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器具进行加热,克服现有混合加热技术中红外加热功率小,电磁加热面积小以及功率小的问题,并且,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解决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的发热丝影响电磁加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江太阳,苏畅,莫业辉,吴慧民,熊文翰,彭志伟,陈德鑫,罗佳加,刘星远,高文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