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和壳体压合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0059发布日期:2023-07-15 12: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PCB板和壳体压合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是一种pcb板和壳体压合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1、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印制电路板多用“pcb”来表示,而不能称其为“pcb板”。

2、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印制电路板按照线路板层数可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四层板、六层板以及其他多层线路板。

3、由于印刷电路板并非一般终端产品,因此在名称的定义上略为混乱,例如:个人电脑用的母板,称为主板,而不能直接称为电路板,虽然主机板中有电路板的存在,但是并不相同,因此评估产业时两者有关却不能说相同。再譬如:因为有集成电路零件装载在电路板上,因而新闻媒体称他为ic板,但实质上他也不等同于印刷电路板。我们通常说的印刷电路板是指裸板-即没有上元器件的电路板。

4、目前的电路板,主要由以下组成:线路与图面,线路是作为元件之间导通的工具,在设计上会另外设计大铜面作为接地及电源层。线路与图面是同时做出的;介电层(dielectric):用来保持线路及各层之间的绝缘性,俗称为基材。孔,导通孔可使两层次以上的线路彼此导通,较大的导通孔则作为零件插件用,另外有些导通孔(npth)通常用来作为表面贴装定位,组装时固定螺丝用;防焊油墨(solder resistant/solder mask):并非全部的铜面都要吃锡上零件,因此非吃锡的区域,会印一层隔绝铜面吃锡的物质(通常为环氧树脂),避免非吃锡的线路间短路。根据不同的工艺,分为绿油、红油、蓝油;丝印,此为非必要之构成,主要的功能是在电路板上标注各零件的名称、位置框,方便组装后维修及辨识用;表面处理:由于铜面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氧化,导致无法上锡(焊锡性不良),因此会在要吃锡的铜面上进行保护。保护的方式有喷锡(hasl),化金(enig),化银,化锡,有机保焊剂(osp),方法各有优缺点,统称为表面处理。

5、而pcb板需要与壳体进行压合,将pcb板固定在某个承载物内,而传统的压合过程通过人工来进行,而由于人工用力不均且不恒定,容易造成pcb板的损坏,而且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现有的一些压合机器一般采用压机的原理进行压合,但是在反复上料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碰撞损坏,造成机器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cb板和壳体压合用的装置。

2、一种pcb板和壳体压合用的装置,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主体包括机座、压机机构、压合机构和复位机构;

3、所述的机座包括平直段和竖直段,竖直段的一端与平直段的一端相连,竖直段与平直段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所述的机座固定在底板上,平直段的上表面设有安装板,竖直段上设有压机机构;

4、所述的压合机构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所述的上底座侧方设有复位机构,上底座通过复位机构实现升降,上底座的上表面与压机机构相连,所述的压机机构用于对上底座施加压力;所述的下底座通过滑动组件滑动安装在安装板上,下底座滑动的方向为前后方向;所述的下底座用于放置壳体和pcb板,所述的上底座用于将壳体与pcb板压合;

5、所述的底板上设有缓冲组件,所述的缓冲组件位于机座的两侧,缓冲组件用于放置下底座与机座发生碰撞。

6、为了保证缓冲组件能够有效发挥缓冲的作用,避免下底座与基座发生碰撞损坏,所述的缓冲组件包括两个缓冲安装座,所述的缓冲安装座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机座两侧的位置上;

7、缓冲安装座的前端面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内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前端面的中心位置设有盲孔,所述的盲孔内设有可以滑动推针,所述的推针底部与盲孔的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推针的顶部设有保护套,所述推针延长线的方向与下底座滑动的方向重合。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机对上底座施加压力,使上底座下压,对下底座上pcb板和壳体进行压合,再通过复位组件对上底座进行复位,上底座可以沿着复位组件进行升降,并且下底座在安装板上可以前后滑动,方便更换壳体和pcb板,同时在机座侧面设置缓冲组件防止下底座与机座发生碰撞损坏。

9、为了保证缓冲组件零件连接的紧固性,所述的盲孔内部设有螺纹,所述的固定杆的外壁设有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的固定杆上还套有两个螺母,其中一个螺母与安装孔的前端面相连,另一个螺母与安装孔的后端面相连。

10、为了保证压机的下压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所述的压机机构包括压机座、拉杆、齿轮、推杆和压板,

11、所述的压机座固定在机座的竖直段的顶部,所述的拉杆上设有拉杆轴,拉杆通过拉杆轴连接在压机座的侧方,所述的拉杆轴嵌套有齿轮,所述的推杆从压机座的底部穿过,推杆上设有齿条结构,所述的齿条结构与齿轮相啮合,推杆的前端设有平滑的压板,所述的压板与上底座的上端面相连。

12、为了方便更换上底座的部分零件,所述的上底座包括上底板,所述的上底板的下端面设有滑轨,所述的滑轨内设有滑板,所述的滑板底面设有多个顶柱,所述的顶柱为空心机构,顶柱的底面为开口状态;

13、所述的下底座包括下底板,所述的下底板上设有壳体安装座,所述的壳体安装座上设有安装位,所述的安装位内防止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设有腔室,所述的腔室内设有多个固定柱,所述的固定柱顶部端面上设有同心的圆柱,所述的圆柱顶部的直径大于圆柱其余部分的直径,且圆柱的顶部端面设有倒角,所述的圆柱中心位置设有贯穿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圆柱的底部,所述顶柱的位置与固定柱的位置相对应;

14、所述的上底板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的下底板上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

15、为了方便将滑板从滑轨中取出,所述的滑板前端面设有把手,所述的下底板的前端面上设有把手。

16、为了方便将滑板插入滑轨中,所述的滑轨的入口处设有倒角。

17、为了使上底座在压合之后可以自动复位,所述的复位机构包括第一复位组件和第二复位组件,所述的第一复位组件和第二复位组件均包括第一弹簧限位块、第二弹簧限位块和滑柱;

18、所述的滑柱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一弹簧限位块和第二弹簧限位块的中间部分均设有通孔,所述的第一弹簧限位块和第二弹簧限位块均套在滑柱上,第一弹簧限位块固定在滑柱的底部位置且与安装板相连,第二弹簧限位块在滑柱上可以滑动,所述的第一弹簧限位块与第二弹簧限位块之间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套在滑柱上,弹簧的一端抵在第一弹簧限位块的上端面,弹簧的另一端抵在第二弹簧限位块的底面,所述的第一弹簧限位块分别与上底板的两侧相连。

19、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复位组件中,所述的第一复位组件和第二复位组件外部均设有外壳。

20、为了保证安装板的稳定性,还包括垫台,所述的垫台固定在底板的边角位置,垫台的上端面与安装板相连。

21、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机对上底座施加压力,使上底座下压,对下底座上pcb板和壳体进行压合,再通过复位组件对上底座进行复位,上底座可以沿着复位组件进行升降,并且下底座在安装板上可以前后滑动,方便更换壳体和pcb板,同时在机座侧面设置缓冲组件防止下底座与机座发生碰撞损坏;

23、同时上底座设置成分体式的结构,通过更换不同滑板就能适应其他不同的pcb板和壳体,并且滑板底部的顶柱相当于其他部件是最脆弱的,因此当顶柱发生损害,只需要更换滑板就行,降低了维修的成本;且滑轨的入口处设有倒角,更方便滑板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