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8182发布日期:2023-05-28 01:2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ih加热是采用线圈盘作为磁场提供者,通过磁场对锅的作用而产生加热电流。加热电流作用于烹饪锅具上从而产生热量,ih加热电磁炉由于采用电磁加热,其热效率是大大高于传统明火的热效率,所以电磁炉一直是现代人们受欢迎的烹饪器具。传统线圈盘结构,磁条大多为条状,且通过塑料支架固定与线圈安装在一起,磁条和线圈通过塑料支架隔开,成本较高且能效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抓取机构以及离型纸撕离装置,旨在传统机械手撕离型纸时很容易将电子产品带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

3、限位支架;

4、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

5、磁体结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以及,

6、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

7、可选地,所述线圈绕组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支架外侧的引线,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引线贯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磁体结构对应于所述引线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8、所述磁体结构贯设有一走线槽,且所述走线槽一端延伸穿透所述磁体结构的外沿,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

9、可选地,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中至少一方凸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靠近所述线圈绕组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凸缘连接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

11、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磁体结构背向所述线圈绕组一侧的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

12、可选地,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走线槽的第一限位结构。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走线槽延伸的凸部,两个所述凸部分设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个侧壁。

14、可选地,所述第二走线孔贯设于所述磁体结构,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第二走线孔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孔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开设有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走线槽。

15、可选地,所述限位支架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安装有测温组件。

16、可选地,所述测温组件包括:

17、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且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柔性安装部;以及,

18、测温器,嵌设于所述柔性安装部。

19、可选地,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

20、所述磁体结构朝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侧,且位于其外沿凸设有第一翻边结构;和/或,

21、所述磁体结构朝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侧,且位于所述通孔的边沿凸设有第二翻边结构。

22、可选地,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高度为h,则6mm≥h≥3mm。

23、可选地,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隔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孔的过孔;

24、所述磁体结构的内侧直径为r0、外侧直径为r0;所述第一隔板的内侧直径为r1、外侧直径为r1;所述线圈绕组的内侧直径为r2、外侧直径为r2;则,

25、r0+1mm≥r1≥r0-3mm;和/或,

26、r0+3mm≥r1≥r0-1mm;和/或,

27、r0-1≥r2≥r0-5mm;和/或,

28、r0+5mm≥r2≥r0+1mm。

29、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绕组背向所述磁体结构一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套设于所述限位支架。

3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

31、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工位;

32、多个电磁加热单元,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限位支架、线圈绕组、磁体结构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磁体结构设置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一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对应安装于一所述安装工位;以及,

33、面板,盖合所述安装座设置。

3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将传统的磁条更改为块状的所述磁体结构,同时将所述磁体结构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支架取消,通过一所述第一隔板进行绝缘隔离,如此,一方面减小了所述磁体结构与所述线圈绕组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块状的所述磁体结构提升了作用效果,以此提升了所述磁体结构对所述线圈绕组的聚磁效果,即提升了所述电磁加热单元的能效。此外,取消了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磁体结构之间的支架,通过所述限位支架对所述线圈绕组与所述磁体结构进行安装,以此减小了所述电磁加热单元整体厚度,同时降低了结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支架外侧的引线,所述第一隔板对应于所述引线贯设有第一走线孔,所述磁体结构对应于所述引线开设有第二走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中至少一方凸设有凸缘,且所述凸缘靠近所述线圈绕组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连接所述走线槽的两侧槽壁。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磁体结构背向所述线圈绕组一侧的支撑座,所述限位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用以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的安装座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走线槽的第一限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走线槽延伸的凸部,两个所述凸部分设于所述走线槽的两个侧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走线孔贯设于所述磁体结构,所述支撑座设有一伸入所述第二走线孔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孔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开设有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走线槽。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支架靠近所述线圈绕组的一端安装有测温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组件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或所述第二翻边结构的高度为h,则6mm≥h≥3mm。

13.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结构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磁体结构形成有位于其内侧的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隔板形成有对应于所述通孔的过孔;

14.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圈绕组背向所述磁体结构一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套设于所述限位支架。

15.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电磁加热单元以及电磁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电磁加热单元包括限位支架、线圈绕组、磁体结构以及第一隔板,所述线圈绕组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磁体结构设置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所述第一隔板套设在所述限位支架的外围且位于所述线圈绕组和所述磁体结构之间。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效更高成本更低的电磁加热单元。

技术研发人员:梁耀海,易亮,张翼飞,吴金华,刘博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