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57412发布日期:2023-07-04 22:0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qd-oled(quantum dot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有机发光器件)是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有机发光器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具有优秀的色域表现以及良好的色彩展示,发展前景较好。

2、采用qd-oled的显示面板是利用蓝光有机发光器件作为背光源来激发光致变色的qd粒子,以得到不同波长的红绿光,进而实现全色彩显示。但是在相关技术中,量子点转换层对于光线的利用率较低,在光线转换时以及光线转换后部分光线被隔离柱吸收,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以能够对光转换层上的光线实现最大化利用,提高显示效果。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3、衬底基板;

4、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层,所述显示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单元;

5、设置于所述显示层上的光转换层,所述光转换层包括与所述像素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光转换单元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光转换单元之间的隔离柱,所述隔离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用于将所述光转换单元入射到所述隔离柱位置处的光进行反射。

6、可选地,所述像素单元用于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线;

7、所述光转换层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为第二颜色的光线的第一光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颜色的光线转换为第三颜色的光线的第二光转换单元以及用于允许第一颜色的光线透过的第三光转换单元;

8、所述第一光转换单元包括第一量子点材料,所述第一量子点材料的粒径为3nm~7nm;

9、所述第二光转换单元包括第二量子点材料,所述第二量子点材料的粒径为4nm~6nm。

10、可选地,所述光转换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反射层的折射率,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第一散射粒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散射粒子,所述光转换单元的折射率为1.5~2.5;所述反射层的折射率为1.2~1.5。

11、可选地,还包括:

12、设置与所述光转换层上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与所述光转换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滤光单元以及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滤光单元之间的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3、可选地,所述隔离柱为遮光材料,所述隔离柱在靠近所述显示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显示层的另一端方向上的宽度先增加后减小;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14、可选地,所述反射层在靠近所述显示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显示层的另一端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15、可选地,还包括:

16、设置于所述显示层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的基底层,所述基底层的折射率低于所述光转换单元的折射率,所述基底层包括中空粒子,所述基底层的折射率为1.2~1.4。

17、可选地,还包括:

18、设置于所述显示层与所述光转换层之间的第一保护层;

19、设置于所述光转换层与所述彩膜层之间的第二保护层;

20、设置与所述彩膜层背离所述光转换层一侧的第三保护层。

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如以上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22、在衬底基板上形成显示层;

23、在所述显示层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隔离柱;

24、在所述隔离柱的外表面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反射层;

25、在所述隔离柱之间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形成光转换单元。

2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27、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8、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所述光转换层上设置隔离柱和反射层起到隔离作用,使得在形成光转换单元时,墨水可以在相邻两个隔离柱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流淌,可以利用隔离柱阻挡光转换单元内的墨水向相邻的光转换单元内攀爬;另外通过反射层可以起到优化光转换单元形状和优化光转动单元的光线的作用,提高光转换单元的光线利用率,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用于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反射层的折射率,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第一散射粒子,所述反射层包括第二散射粒子,所述光转换单元的折射率为1.5~2.5;所述反射层的折射率为1.2~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柱为遮光材料,所述隔离柱在靠近所述显示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显示层的另一端方向上的宽度先增加后减小;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在靠近所述显示层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显示层的另一端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隔离柱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包括:衬底基板;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显示层,显示层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单元;设置于显示层上的光转换层,光转换层包括与像素单元一一对应的多个光转换单元以及设置在相邻两光转换单元之间的隔离柱,隔离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射层,反射层用于将光转换单元入射到隔离柱位置处的光进行反射。通过隔离柱和反射层起到隔离作用,使得在形成光转换单元时,墨水可以在相邻两个隔离柱之间的间隔区域内流淌,可以利用隔离柱阻挡光转换单元内的墨水向相邻的光转换单元内攀爬;另外通过反射层可以起到优化光转换单元形状和优化光转动单元的光线的作用,提高光转换单元的光线利用率,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魏振业,王丹,曾诚,陈立,白静璐,王其云,马璐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