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53348发布日期:2023-06-29 21:4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开孔(aa hole)周围设置金属隔离结构来隔断发光层和阴极层,发光层由有机材料制成,金属隔离结构可以有效将发光层隔断,使水汽在信赖性高温高湿静态条件下,无法沿着有机材料进入显示区(aa区),信赖性指的是通过模拟产品在客户端和真实工作条件下的应用性来进行的相关功能性的验证,从而确保产品满足客户最终要求。显示面板中的阴极层为金属层,通常采用溅射的方式形成。在溅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shadow mask(掩模阴影)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部分阴极层搭接在金属隔离结构上,本应断开的阴极层相互连接。这样制备出的显示面板,在运行测试过程中会导通产生电场,膜层间的金属离子和水汽会产生原电池反应,将隔离结构和抗氧化膜层(封装层)腐蚀,造成封装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避免阴极层在隔离结构处导通导致的封装失效的发生。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隔离区和显示区;所述显示区环绕所述开孔区,所述隔离区位于所述开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背板同侧的阴极层、发光层和隔离结构;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背板和所述阴极层之间;所述隔离结构位于所述隔离区;所述阴极层和所述发光层从所述显示区延伸至所述隔离区,并在所述隔离结构处断开;所述隔离结构包括沿远离所述背板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二隔离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部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宽度,所述第二隔离部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隔离部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以使所述阴极层和所述第一隔离部不接触。

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部包括沿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下子层、第一中子层和第一上子层;

4、所述第二隔离部包括沿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下子层、第二中子层和第二上子层;

5、所述第二下子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子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中子层的各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下子层和所述第一上子层向内缩进第一缩进距离,形成第一底切结构,所述第一隔离部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7、所述第二中子层的各侧面相对于所述第二下子层和所述第二上子层向内缩进第二缩进距离,形成第二底切结构,所述第二隔离部的纵截面呈工字型。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宽度的差值范围为0.2-0.5μm;所述第一缩进距离的数值范围为0.3-0.5μm;所述第二缩进距离的数值范围为0.3-0.5μm。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子层和所述第一上子层的宽度相等;

10、所述第二下子层和所述第二上子层的宽度相等;

11、所述第一下子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下子层的宽度。

12、所述第二中子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中子层的宽度。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采用溅射工艺形成。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发光层和部分所述阴极层依次层叠覆盖在所述第二上子层的上方;

15、所述部分发光层与所述其余部分发光层不接触;

16、所述部分阴极层与所述其余部分阴极层不接触;

17、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覆盖所述隔离结构、所述发光层和所述阴极层设置。

18、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以制备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

19、制备背板;

20、在背板上制备第一隔离部过渡结构;

21、制备平坦层;

22、刻蚀平坦层;

23、在第一隔离部过渡结构上制备第二隔离部过渡结构;

24、去除平坦层并形成第二底切结构;

25、刻蚀出第一底切结构,形成隔离结构。

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27、在所述形成隔离结构之后,依次制备发光层、阴极层和封装层。

28、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29、本发明实施例有益效果:

30、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隔离区和显示区;显示区环绕开孔区,隔离区位于开孔区和显示区之间;显示面板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同侧的阴极层、发光层和隔离结构;发光层设置在背板和阴极层之间;隔离结构位于隔离区;阴极层和发光层从显示区延伸至隔离区,并在隔离结构处断开;隔离结构包括沿远离背板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二隔离部设置在第一隔离部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二隔离部的宽度大于第一隔离部的宽度,第二隔离部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隔离部在背板上的正投影,如此,在制备阴极层时,第二隔离部会起到遮蔽作用,使得阴极层和第一隔离部不接触。虽然在制备过程中,部分阴极层的材料可能会搭接在第二隔离部上,但此部分阴极层的材料与制备好的阴极层并不相连,阴极层和第一隔离部也不接触,因此,阴极层可以被隔离结构有效断开,在运行测试过程中阴极层不会在隔离结构处导通产生电场,有效减轻了隔离结构及封装层的腐蚀程度,从而避免了阴极层在隔离结构处导通导致的封装失效的发生。

31、根据本申请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显示面板,在制备阴极层时,第二隔离部会起到遮蔽作用,使得阴极层和第一隔离部不接触。虽然在制备过程中,部分阴极层的材料可能会搭接在第二隔离部上,但此部分阴极层的材料与制备好的阴极层并不相连,阴极层和第一隔离部也不接触,因此,阴极层可以被隔离结构有效断开,在运行测试过程中阴极层不会在隔离结构处导通产生电场,有效减轻了隔离结构及封装层的腐蚀程度,从而避免了阴极层在隔离结构处导通导致的封装失效的发生。同时无需增加新设备和新材料,只需在原有的加工工艺上进行调整即可实现,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32、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阴极层被隔离结构有效断开,在运行测试过程中阴极层不会在隔离结构处导通产生电场,有效减轻了隔离结构及封装层的腐蚀程度,从而避免了阴极层在隔离结构处导通导致的封装失效的发生。

33、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隔离区和显示区;所述显示区环绕所述开孔区,所述隔离区位于所述开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包括沿远离所述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下子层、第一中子层和第一上子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宽度和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宽度的差值范围为0.2-0.5μm;所述第一缩进距离的数值范围为0.3-0.5μm;所述第二缩进距离的数值范围为0.3-0.5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采用溅射工艺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发光层和部分所述阴极层依次层叠覆盖在所述第二上子层的上方;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以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开孔区、隔离区和显示区;显示区环绕开孔区,隔离区位于开孔区和显示区之间;显示面板包括背板以及设置在背板同侧的阴极层、发光层和隔离结构;发光层设置在背板和阴极层之间;隔离结构位于隔离区;阴极层和发光层从显示区延伸至隔离区,并在隔离结构处断开;隔离结构包括沿远离背板方向层叠设置的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二隔离部设置在第一隔离部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二隔离部的宽度大于第一隔离部的宽度,第二隔离部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隔离部在背板上的正投影,以使阴极层和第一隔离部不接触,避免了阴极层在隔离结构处导通导致的封装失效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龙,刘运进,李江山,张典,黄应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