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265821发布日期:2023-05-25 07:04阅读:66来源:国知局
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耗越来越高且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电子设备内部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为了能够解决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现有技术中会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同时设置风冷模组和液冷模组进行协同散热。但是在利用液冷模组进行散热时,液冷模组的液冷板的铜底板难以及时、快速的将待降温部件的热量传导出来,导致待降温部件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发,影响其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内待降温部件的散热效率以及降低风冷模组消耗的功率的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包括:

3、盖板;

4、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包括铜板和均热板,所述铜板与所述盖板连接并形成液冷腔,所述液冷腔用于容纳冷却液,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液冷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铜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液冷腔,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均热板嵌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均热板用于贴合待降温部件;以及

5、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并位于所述液冷腔内,所述冷却液经由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液冷腔并流经所述散热鳍片再由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液冷腔。

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均热板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重合。

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距离不小于0.5mm。

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热板背离所述槽底面的一侧与所述铜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齐平。

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采用铲齿工艺形成于所述铜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

10、所述散热鳍片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后,所述安装槽采用cnc工艺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

11、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模组,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液冷板。

12、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液冷模组,以及

13、风冷模组,所述风冷模组用于对所述待降温部件进行风冷;

14、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风冷模组和所述液冷模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液冷模组和所述风冷模组。

1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散热系统,包括:

16、根据所述液冷板中的所述均热板的厚度与所述铜板未设置所述安装槽位置的厚度的比值确认所述液冷模组的液冷效率;

17、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液冷模组与所述待降温部件同时运行;

18、获取所述待降温部件的实时温度,响应于所述实时温度为预设值时,所述控制模块启动所述风冷模组。

1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启动所述风冷模组的方法包括:

20、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实时温度与所述液冷模组的液冷效率计算所述风冷模组中的风扇转速;

21、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计算的风扇转速启动所述风冷模组中的风扇。

22、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实时温度与所述液冷模组的液冷效率进行pid运算,得出所述风扇转速。

23、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4、本申请所述的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包括盖板、底板组件以及散热鳍片,通过在底板组件的铜板上嵌设均热板,在保持铜板原有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底板组件与待降温部件的热传导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待降温部件中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并经由冷却液带走,以提高液冷模组的散热效率,还可以提高液冷模组的水泵功耗。

25、此外,由于液冷模组相较于风冷模组具有低噪音和高效率的优势,当液冷模组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时,能够进一步降低风冷模组的噪音,同时还可以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

6.一种液冷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7.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模组,以及

8.一种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系统,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本申请的液冷板包括盖板、底板组件以及散热鳍片。底板组件包括铜板和均热板,铜板与盖板连接并形成液冷腔,液冷腔用于容纳冷却液,盖板上设置有连通于液冷腔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铜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液冷腔,第二表面设置有安装槽,均热板嵌设于安装槽,均热板用于贴合待降温部件。散热鳍片设置于第一表面并位于液冷腔内,冷却液经由进液口进入液冷腔并流经散热鳍片再由出液口流出液冷腔。采用本申请中的液冷板、液冷模组、散热系统及散热方法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内待降温部件的散热效率以及降低风冷模组消耗的功率和风扇模组产生的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江兴方,李文方,孙景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