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散热器结构的,具体为新型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性能不断提高,内部高频率、高功耗的零部件应用更加广泛的,同时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缩小、集成度也不断增加,电子产品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将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需要散热器件来提升产品的性能发挥;现有技术中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技术目前主要有空气冷却技术和液体冷却技术两大类。空气冷却技术包括自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和强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自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主要用于单位体积发热较小的电子器件,强制对流空气冷却技术一般结合热管技术使用,但热管存在有效传热面积小、与散热器之间热阻较大、单根传热效率低以及紧凑化性能差等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液体冷却技术解决单位体积发热较大的电子器件的冷却问题,而针对高功率密度的发热元件工作使用环境温度高、空间体积紧凑、控制功率大,采用普通的液冷冷板难以满足高功率密度发热元件的散热要求。
2、在这种背景下,急需一种新型液冷散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新型液冷散热器,其提升了热量传输效率,提供更高效热传导性能的和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2、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3、第一盖板;
4、若干螺旋管,其组合形成矩阵式排列的螺旋管;
5、第二盖板,其包括螺旋管定位板、底部盖板,所述螺旋管定位板的底部盖装有底部盖板,所述底部盖板对应于螺旋定位板的矩阵定位孔所形成的区域下方设置有相变介质存储腔;
6、烧结毛细结构;
7、以及相变介质,其为气态/液态相变介质;
8、所述第一盖板的中部上凸形成换热腔,所述换热腔的外周设置有入液口、出液口,工质冷却液经过入液口后进入换热腔和螺旋管的外露表面接触换热后、从出液口流出;所述螺旋管定位板对应于螺旋管的底部设置有矩阵定位孔,对应的螺旋管的底部固插于所述矩阵定位孔,所述螺旋管包括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柱腔,所述柱腔连通下方的相变介质存储腔,所述相变介质存储腔的底部面域设置有烧结毛细结构,所述底部盖板的外露表面用于和待散热的电子器件接触。
9、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10、所述第一盖板的底面内凹形成第二盖板的安装嵌槽,所述第二盖板嵌装于所述安装嵌槽后通过密封胶密封组装,确保内部腔体的密封可靠;
11、所述第一盖板的对应于安装嵌槽的外周位置还设置有四个定位孔,连接螺栓贯穿定位孔后和待安装器件固装连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可靠组装;
12、所述螺旋管定位板还包括有前凸板,所述第一盖板对应于前凸板的位置设置有缺口槽,所述底部盖板对应于前凸板的位置设置有仿形的凸起板,所述前凸板盖装于所述凸起板、且所述前凸板和凸起板封装有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入液端在未使用前封闭,所述注液通道的出液端连通至所述相变介质存储腔内,所述注液通道的入液端在使用前被打开,之后注入相变介质,然后封堵入液端;
13、所述第一盖板的换热腔的顶部对应于每根螺旋管均设置有内凹定位槽,每根螺旋管的顶部顶装于内凹定位槽的上板区域,其确保螺旋管的上下位置均被可靠定位,使得冷却液的流动不会影响螺旋管的位置。
14、采用本发明后,底部盖板的某处接触热源温度升高,液态的相变介质在真空超低压环境中迅速蒸发为热气态、同时吸收热能,热气态相变介质在的矩阵支撑柱和相变介质存储腔的空间内传递到远端温度较低处液化为液态相变介质同时释放热能,液态相变介质通过烧结毛细结构的细密结构根据毛细原理回流到热源位置,周而复始工作,其阵列的螺旋管设置,使得冷却液沿着螺旋流动、增大了换热面积,且冷却液沿着螺旋流动增加了液体的流动性,使得换热更加均匀可靠;其提升了热量传输效率,提供更高效热传导性能的和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1.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底面内凹形成第二盖板的安装嵌槽,所述第二盖板嵌装于所述安装嵌槽后通过密封胶密封组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对应于安装嵌槽的外周位置还设置有四个定位孔,连接螺栓贯穿定位孔后和待安装器件固装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定位板还包括有前凸板,所述第一盖板对应于前凸板的位置设置有缺口槽,所述底部盖板对应于前凸板的位置设置有仿形的凸起板,所述前凸板盖装于所述凸起板、且所述前凸板和凸起板封装有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注液通道的入液端在未使用前封闭,所述注液通道的出液端连通至所述相变介质存储腔内,所述注液通道的入液端在使用前被打开,之后注入相变介质,然后封堵入液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的换热腔的顶部对应于每根螺旋管均设置有内凹定位槽,每根螺旋管的顶部顶装于内凹定位槽的上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