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显示面板、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09618发布日期:2024-02-09 12:57阅读:11来源:国知局
OLED显示面板、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1、柔性oled显示面板在反复折叠的过程中,具有发生膜层剥离的风险,限制了柔性oled显示面板的折叠次数和市场化应用,发光功能层由于具有多层小分子层,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发生膜层剥离的风险较大。

2、因此,现有oled显示面板存在发光功能层容易发生剥离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终端设备,可以缓解现有oled显示面板存在发光功能层容易发生剥离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

3、阵列基板;

4、平坦层,所述平坦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方;

5、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6、发光功能层,所述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

7、其中,在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至少贯穿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过孔,所述过孔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制备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制备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所述固定件与像素定义层、阴极层之间的作用力大于发光功能层与所述像素定义层、阴极层的作用力。

8、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制备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制备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

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阴极层、封装层,所述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过孔贯穿所述发光功能层、所述阴极层设置,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封装层一体化设置。

10、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第二无机层,所述固定件包括所述第一无机层、所述有机层的制备材料,其中,所述封装层为三层层叠结构,所述固定件为双层层叠结构。

1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制备材料包括siox、sinx、pmma中的至少一种。

12、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还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内,在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膜厚为a,所述阴极层的膜厚为b,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为c,所述过孔的深度为d1,其中,a+b<d1≤a+b+c。

13、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像素定义层接触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呈粗糙化设置。

1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孔还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平坦层内,所述过孔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膜厚为a,所述阴极层的膜厚为b,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为c,所述平坦层的膜厚为e,所述过孔的深度为d2,其中,a+b+c≤d2<a+b+c+e。

15、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平坦层接触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呈粗糙化设置。

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呈网格状设置,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呈侧面接触形成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呈粗糙化设置。

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

18、有益效果:通过在非显示区设置至少贯穿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过孔,且在所述过孔内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像素定义层、阴极层之间的作用力大于发光功能层与所述像素定义层、阴极层的作用力,利用固定件充当铆钉对非显示区的所述发光功能层进行固定,降低了所述发光功能层发生膜层剥离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制备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所述发光功能层的制备材料的分子间作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阴极层、封装层,所述阴极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阴极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过孔贯穿所述发光功能层、所述阴极层设置,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封装层一体化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有机层、第二无机层,所述固定件包括所述第一无机层、所述有机层的制备材料,其中,所述封装层为三层层叠结构,所述固定件为双层层叠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还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内,在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膜厚为a,所述阴极层的膜厚为b,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为c,所述过孔的深度为d1,其中,a+b<d1≤a+b+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像素定义层接触形成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呈粗糙化设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还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所述平坦层内,所述过孔贯穿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的膜厚为a,所述阴极层的膜厚为b,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为c,所述平坦层的膜厚为e,所述过孔的深度为d2,其中,a+b+c≤d2<a+b+c+e。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平坦层接触形成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呈粗糙化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非显示区,所述发光功能层呈网格状设置,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发光功能层呈侧面接触形成第三接触面,所述第三接触面呈粗糙化设置。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终端设备,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平坦层、像素定义层、发光功能层,在非显示区,设置有至少贯穿发光功能层的过孔,过孔内设置有固定件,且固定件与周边其他膜层之间的作用力大于发光功能层与其他膜层之间的作用力;通过在发光功能层设置过孔,并在过孔内填充固定件,使得固定件与像素定义层之间的作用力大于发光功能层与像素定义层之间的作用力,固定件增大了发光功能层的剥离力,缓解了现有OLED显示面板存在发光功能层容易发生剥离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巴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