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3859发布日期:2023-11-05 14:3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刚挠结合板,特别涉及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


背景技术:

1、刚挠板包含所有层次线路的刚挠结合板的刚性区,一般指板厚厚的刚性部分,称为主板;只有部分层次线路的刚挠结合板的刚性区,一般指板厚薄的刚性部分,称为副板。此类主副板,可能具有多个主板区或副板区。

2、此类主副板因为副板的大小形状不一,会出现连接副板的挠性区有部分重叠,或副板区与挠性区有部分重叠,按常规方式生产此类刚挠板,重叠部分会因为压合时产生的压力,出现相应的压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能够使压合时作用在重叠处的压力降低,避免了压痕的产生。

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包括主板、副板、挠性区以及垫片,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均由刚性板以及挠性板构成,所述挠性区由所述挠性板构成,所述副板为若干,若干所述副板与所述主板通过所述挠性区连接,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挠性区中。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所述挠性区的所述挠性板一侧为为垫片区,所述垫片区的高度为所述挠性板一侧到所述副板相同侧面的距离,所述垫片填充所述垫片区。

4、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所述垫片为fr-4垫片。

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应用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包括以下步骤:主板以及副板加工→挠性区开盖→垫片加工→垫片填塞→压合→取下垫片。

6、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在垫片加工步骤中,根据垫片区的形状和高度,选取厚度一致或厚度大于垫片区高度的fr-4材料制作垫片。

7、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在垫片加工步骤中,需将fr-4材料的铜全部蚀刻掉。

8、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在垫片加工步骤中,垫片的外形轮廓相较于垫片区的外形轮廓内缩0.15mm。

9、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在压合步骤前,先将各层主板和副本预叠在一起并铆合,预叠的同时完成垫片填塞。

10、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包括主板、副板、挠性区以及垫片。主板和副板均由刚性板以及挠性板构成。挠性区由挠性板构成。副板为若干。若干副板与主板通过挠性区连接。垫片设置在挠性区中。通过垫片填充挠性区一侧的空隙,可以将两个相邻副板的挠性区隔开,还能通过垫片填补压合高度,进而避免压痕的出现。

11、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省略垫片);

14、图2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15、图3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工艺流程图。



技术特征:

1.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副板、挠性区以及垫片,所述主板和所述副板均由刚性板以及挠性板构成,所述挠性区由所述挠性板构成,所述副板为若干,若干所述副板与所述主板通过所述挠性区连接,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挠性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区的所述挠性板一侧为为垫片区,所述垫片区的高度为所述挠性板一侧到所述副板相同侧面的距离,所述垫片填充所述垫片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fr-4垫片。

4.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应用了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主板以及副板加工→挠性区开盖→垫片加工→垫片填塞→压合→取下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垫片加工步骤中,根据垫片区的形状和高度,选取厚度一致或厚度大于垫片区高度的fr-4材料制作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垫片加工步骤中,需将fr-4材料的铜全部蚀刻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垫片加工步骤中,垫片的外形轮廓相较于垫片区的外形轮廓内缩0.15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刚挠板压合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压合步骤前,先将各层主板和副本预叠在一起并铆合,预叠的同时完成垫片填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及其压合工艺,涉及刚挠结合板技术领域,能够使压合时作用在重叠处的压力降低,避免了压痕的产生。一种刚挠板压合结构包括主板、副板、挠性区以及垫片。主板和副板均由刚性板以及挠性板构成。挠性区由挠性板构成。副板为若干。若干副板与主板通过挠性区连接。垫片设置在挠性区中。通过垫片填充挠性区一侧的空隙,可以将两个相邻副板的挠性区隔开,还能通过垫片填补压合高度,进而避免压痕的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辉,纪瑞琦,黄章农,吴爱国,何家添,吴军,赵攀,敖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杰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