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60764发布日期:2023-10-26 13:0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风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生产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热风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1、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印刷线路板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电路板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

2、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作为电路板水平生产线重要组成部分的烘干段的烘干装置,现阶段烘干装置通过中压风机进风而后进入加热管最后通过管道进入风刀对其电路板表面进行烘干,在烘干过程中由于烘干气流在对其电路板表面烘干后,气流会迅速流失,没有一个回流过程,从而使得加热管需要高功率对空气进行加热,确保气流温度在流向电路板表面时不会流失过快,从而使得加热管负荷较高。

3、现阶段中压风机在对加热管道进风时,空气由于流速过快存在直接穿过加热管道内加热管的情况,导致部分空气与加热管接触不够密切从而,导致没有充分加热。

4、同时现阶段过滤装置容易出现堵塞情况,更换较为麻烦,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循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与防尘罩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内壁与回流结构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顶部与防尘管一端连通,所述防尘管另一端穿过箱体后侧与吸附结构一端连通,所述吸附结构另一端与中压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中压风机的出风口与加热结构一端连通,所述加热结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对称设置的风刀结构连通,两个所述风刀结构之间设置输送结构,所述输送结构两端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箱体后侧与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输送结构传动连接。

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回流结构上端设置防尘筛网,所述防尘筛网与防尘罩内壁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两侧开设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回流罩滑动连接。

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回流结构包括回流板,所述回流板边缘设置密封胶垫,所述回流板与防尘罩内壁连接固定,回流板中间开设回流槽,所述回流槽边缘与垂直布置的的滑动柱一端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柱开设滑槽,所述滑槽与堵槽板滑动连接,所述堵槽板与回流槽相契合。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吸附结构包括进风管头,所述进风管头下端内圈与横杆两端连接固定,所述进风管头下端外圈与吸附罐体螺纹连接,所述横杆底部中间位置开设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圈与轴承外圈连接固定,所述轴承内圈与转动杆一端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另一端与另一个轴承内圈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外圈与另一个横杆顶部中间位置开设的圆形槽内圈连接固定,所述横杆两端与吸附罐体下端内圈连接固定,所述转动杆外圈与呈环形等距布置的吸附叶片连接固定,所述吸附叶片表面设置吸附粘膜,所述吸附叶片上端设置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内圈与转动杆外圈连接固定,所述进风管外圈通过卡接结构与防尘管内圈连通,所述吸附罐体下端外圈通过另一个卡接结构与中压风机进风口连通,所述中压风机出风口与加热结构一端连接固定。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转动杆两端为六角型结构,所述轴承内圈为六角型结构,所述转动杆两端与轴承内圈滑动连。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合页,所述合页与对称设置的卡环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卡环另一端开设穿孔,所述穿孔与螺栓头部滑动连接,所述螺栓头部与螺母内圈螺纹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罐,所述加热罐一端与中压风机出风口连通,所述加热罐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横向对称设置的风刀结构一端连通,所述加热罐内壁呈环形等距设置多个横向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一端与加热罐一端内壁连接固定,所述加热罐两端与对称纵向设置的固定杆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一个转动轴承连接固定,所述转动轴承之间设置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两端与转动轴承内圈连接固定,靠经所述中压风机出风口的螺旋杆一端穿过轴承与第二风扇传动连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热管一端穿过加热罐内壁与为温度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与箱体顶部前侧连接固定。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风刀结构包括内套管,所述内套管设置在外套筒内圈,所述内套管外圈开设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内套管和外套筒之间形成的环形槽连通,所述环形槽与对称设置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位于输送结构一侧。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送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转辊,所述转辊与皮带内圈传动连接,所述转辊两端与箱体内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辊一端穿过箱体内壁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

12、本发明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热风循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3、(1)通过中压风机12将出风口吹出的热气流不断向上流动,而后通过中压风机进气再次将热气流带回回流板71的回流槽73内,气流由回流板71开设的回流槽73进入防尘罩4内,回流罩内的气流通过回流管再次进入中压风机从而能够使加热管不需较高功率对其气流进行加热,能够通过回流有一个预先加热的过程,减轻了加热管的负荷。

14、(2)通过中压风机12出风端气流进入加热罐131内,通过加热罐131内壁等距设置的加热管134致使气流得到升温,同时通过气流的压力带动加热罐131内的第二风扇132旋转,第二风扇132旋转带动螺旋杆133旋转,同时螺旋杆133上的螺旋叶片会将气流带入加热管134上,进一步使气流被充分升温。

15、(3)通过转动卡环一端穿孔内的螺栓与螺母致使吸附罐体能够快速从回流管以及中压风机进风端上拆卸更换,同时通过转动进风管头,致使进风管头能够从吸附罐体上被拆卸,同时拿出转动杆致使吸附叶片能够被取出,从而将转动叶片黏膜所吸附的细微灰尘进行清洗,从而提升更换效率以及清洁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与防尘罩(4)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4)内壁与回流结构(7)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4)顶部与防尘管(5)一端连通,所述防尘管(5)另一端穿过箱体(1)后侧与吸附结构(10)一端连通,所述吸附结构(10)另一端与中压风机(12)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中压风机(12)的出风口(84)与加热结构(13)一端连通,所述加热结构(13)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对称设置的风刀结构(8)连通,两个所述风刀结构(8)之间设置输送结构(6),所述输送结构(6)两端与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后侧与电机连接固定,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输送结构(6)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结构(7)上端设置防尘筛网(9),所述防尘筛网(9)与防尘罩(4)内壁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4)两侧开设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回流罩(3)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结构(7)包括回流板(71),所述回流板(71)边缘设置密封胶垫,所述回流板(71)与防尘罩(4)内壁连接固定,回流板(71)中间开设回流槽(73),所述回流槽(73)边缘与垂直布置的的滑动柱(72)一端连接固定,所述滑动柱(72)开设滑槽,所述滑槽与堵槽板(74)滑动连接,所述堵槽板(74)与回流槽(73)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结构(10)包括进风管头(101),所述进风管头(101)下端内圈与横杆(105)两端连接固定,所述进风管头(101)下端外圈与吸附罐体(102)螺纹连接,所述横杆(105)底部中间位置开设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圈与轴承(107)外圈连接固定,所述轴承(107)内圈与转动杆(106)一端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06)另一端与另一个轴承(107)内圈滑动连接,所述轴承(107)外圈与另一个横杆(105)顶部中间位置开设的圆形槽内圈连接固定,所述横杆(105)两端与吸附罐体(102)下端内圈连接固定,所述转动杆(106)外圈与呈环形等距布置的吸附叶片(104)连接固定,所述吸附叶片(104)表面设置吸附粘膜,所述吸附叶片(104)上端设置第一风扇(103),所述第一风扇(103)内圈与转动杆(106)外圈连接固定,所述进风管外圈通过卡接结构(11)与防尘管(5)内圈连通,所述吸附罐体(102)下端外圈通过另一个卡接结构(11)与中压风机(12)进风口连通,所述中压风机(12)出风口(84)与加热结构(13)一端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06)两端为六角型结构,所述轴承(107)内圈为六角型结构,所述转动杆(106)两端与轴承(107)内圈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11)包括合页(113),所述合页(113)与对称设置的卡环(111)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卡环(111)另一端开设穿孔(112),所述穿孔(112)与螺栓头部滑动连接,所述螺栓头部与螺母内圈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13)包括加热罐(131),所述加热罐(131)一端与中压风机(12)出风口(84)连通,所述加热罐(131)另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横向对称设置的风刀结构(8)一端连通,所述加热罐(131)内壁呈环形等距设置多个横向的加热管(134),所述加热管(134)一端与加热罐(131)一端内壁连接固定,所述加热罐(131)两端与对称纵向设置的固定杆(135)一端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135)另一端与一个转动轴承(107)连接固定,所述转动轴承(107)之间设置螺旋杆(133),所述螺旋杆(133)两端与转动轴承(107)内圈连接固定,靠经所述中压风机(12)出风口(84)的螺旋杆(133)一端穿过轴承(107)与第二风扇(132)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134)一端穿过加热罐(131)内壁与为温度控制器(2)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2)与箱体(1)顶部前侧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结构(8)包括内套管(81),所述内套管(81)设置在外套筒(82)内圈,所述内套管(81)外圈开设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与内套管(81)和外套筒(82)之间形成的环形槽(83)连通,所述环形槽(83)与对称设置的出风口(84)连通,所述出风口(84)位于输送结构(6)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6)包括对称设置的转辊,所述转辊与皮带内圈传动连接,所述转辊两端与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辊一端穿过箱体(1)内壁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一种热风循环装置,属于电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与防尘罩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内壁与回流结构连接固定,所述防尘罩顶部与防尘管一端连通,所述防尘管另一端穿过箱体后侧与吸附结构一端连通,所述吸附结构另一端与中压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中压风机的出风口与加热结构一端连通,通过中压风机将出风口吹出的热气流不断向上流动,而后通过中压风机进气端通过回流管再次将热气流带回回流结构,气流由回流结构进入防尘罩内,防尘罩内的气流通过回流管再次进入中压风机从而能够使加热结构不需较高功率对其气流进行加热,能够通过回流有一个预先加热的过程,减轻了加热结构的负荷。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裕,杨景章,梁伟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致辉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