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加热装置和电芯热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6481发布日期:2023-09-01 22:3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感应加热装置和电芯热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感应加热,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和电芯热压设备。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广泛地应用在电动汽车等领域中,而电芯是动力电池的核心器件。电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热压工艺,也即利用外部的热源加热隔膜,使得隔膜与极片在压力的作用下固结。

2、传统技术中,存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加热电芯的方法,此种方式可以提高电芯的加热速度,但是为了提高加热的均匀性,需要通过设置运动结构的方式来移动加热装置或者移动被加热物体,但是这些方案均涉及运动结构,导致设备整体结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简化设备整体结构的感应加热装置和电芯热压设备。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一导磁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均绕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导线组;

3、第二加热组件,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二导磁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均绕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导线组;

4、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间隔设置并用于形成加热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对应,每一所述第一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不同,与所述第一导线组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相同。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应加热装置还包括:

6、第三加热组件,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包括第三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三导线组,所述第三导磁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三连接端,每一所述第三连接端上均绕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导线组;

7、第四加热组件,所述第四加热组件包括第四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四导线组,所述第四导磁件包括至少三个第四连接端,每一所述第四连接端上均绕设有一个所述第四导线组;

8、其中,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和所述第四加热组件间隔设置并用于形成加热空间,所述第三连接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端相互对应,每一所述第三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不同,与所述第三导线组相对应的所述第四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相同;

9、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一加热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加热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线组和所述第二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周期为第一周期,所述第三导线组和所述第四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周期为第二周期,所述第一周期和所述第二周期不同。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二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120度。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90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三导线组,所述第四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四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120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120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三导线组,所述第四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四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90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90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周期,所述第一导线组的匝数小于所述第三导线组的匝数。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线组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一导线组的匝数,所述第四导线组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三导线组的匝数。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件和所述第二导磁件均为铁芯。

17、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芯热压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用于对电芯进行加热。

18、上述感应加热装置和电芯热压设备,通过在第一加热组件中设置第一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一导线组,并在第二加热组件中设置第二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二导线组,由于每一个第一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不同,且与第一导线组相对应的第二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相同。当对不同位置的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施加不同相位的交流电时,在被加热物体中由于磁场变化形成的涡流即会发生移动,从而使加热中心产生移动,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由于无需设置额外的运动结构,可以大大简化设备的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二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三导线组,所述第四加热组件包括三个第四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120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1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三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三导线组,所述第四加热组件包括四个第四导线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90度,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导线组上交流电的相位差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期大于所述第二周期,所述第一导线组的匝数小于所述第三导线组的匝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线组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一导线组的匝数,所述第四导线组的匝数等于所述第三导线组的匝数。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件和所述第二导磁件均为铁芯。

10.一种电芯热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所述感应加热装置用于对电芯进行加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和电芯热压设备。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第一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一导线组,第一导磁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一连接端,每一第一连接端上均绕设有一个第一导线组;第二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导磁件和至少三个第二导线组,第二导磁件包括至少三个第二连接端,每一第二连接端上均绕设有一个第二导线组;其中,第一加热组件和第二加热组件间隔设置并用于形成加热空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相互对应,每一第一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不同,与第一导线组相对应的第二导线组上的交流电的相位相同。由于无需设置额外的运动结构,即可对被加热物体均匀加热,大大简化了设备的整体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洋,邹海天,陈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