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36712发布日期:2023-12-13 09:2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房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机房散热,尤其涉及一种机房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通信机房是一种多功能的建筑物,能容纳多个通信设备,这些通信设备通常对环境和物理安全方面具有相同的需求,放置在一起便于对通信设备进行维护。其中,通信设备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积聚在通信机房内,会导致通信设备的性能下降,且通信机房易出现高温断电和高温失火的情况。因此,通信机房通常搭配有机房散热装置,用于辅助通信机房进行散热。

2、相关技术中,机房散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换热器内设有相互换热的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室内风道和室外风道内各设有一个风机。其中,室内风道的两端与机房的室内空间连通,室外风道的两端与机房的室外空间连通。在风机的作用下,机房内的热空气可进入室内风道、且机房外的冷空气可进入到室外风道,以进行热量的交换,从而将机房内的热量排出至机房外。但是,上述机房散热装置的换热效率较低,导致机房的散热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房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高机房的散热效率。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房散热系统,该机房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机柜、导风管以及风机。

4、散热装置设置于机房外,且散热装置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出气口与机房连接,以使出气口流出的气流流入机房内。机柜设置于机房内,且具有散热口。导风管具有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与散热口连接,排风口与进气口连接。风机设置于导风管内,风机所引入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导风管内,并通过排风口排出。

5、以这种方式设置,机柜内的热空气可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导风管内,并经过导风管流入散热装置的气流通道内,通过散热装置与机房外的冷空气交换热量,之后经过出气口流入机房内。这样一来,即可通过散热装置将机房内的热量带到机房外,从而实现对机房的散热。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机房内的空气与机房外的空气之间的温差,机柜内的空气与机房外的空气之间的温差更大。因此,通过导风管直接将机柜内的热空气引导至散热装置内与机房外的冷空气进行换热,能够提高散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机房的散热效率。

6、进一步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静压箱、第二静压箱以及散热管。第一静压箱具有第一静压腔,第一静压箱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静压腔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中的一者设置在第一静压箱上,且与第一静压腔连通。第二静压箱设置于第一静压箱的一侧,且具有第二静压腔。第二静压箱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二静压腔连通。进气口和出气口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二静压箱上,且与第二静压腔连通。散热管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接,且与第一静压箱和第二静压箱围成气流通道。

7、进一步地,第一静压箱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盖板以及第一侧板。第一安装孔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第一盖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二静压箱的一侧。第一侧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和第一盖板之间,且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一盖板围成第一静压腔。进气口和出气口中的一者设置在第一侧板上。散热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一安装板靠近第二静压箱的表面垂直。

8、进一步地,第二静压箱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盖板以及第二侧板。第二安装板设置于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一盖板的一侧,且第二安装孔设置于第二安装板上。第二盖板设置于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一安装板的一侧。第二侧板设置于第二安装板和第二盖板之间,且与第二安装板和第二盖板围成第二静压腔。进气口和出气口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二侧板上。

9、进一步地,第一静压箱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第二静压箱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每个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第二安装孔,且每个第二安装孔对应一个第一安装孔。散热装置包括多个散热管,每个第一安装孔和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之间连接一个散热管。

10、进一步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第一安装孔包括多个第一子孔和多个第二子孔。多个第一子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第二方向与进气口的延伸方向垂直。多个第二子孔在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上位于多个第一子孔的一侧。多个第二子孔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第二子孔和多个第一子孔在进气口的延伸方向上错开设置。

11、进一步地,机房散热系统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于导风管内,且位于风机靠近排风口的一侧。其中,在风机运行的情况下,单向阀导通;在风机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单向阀关闭。

12、进一步地,散热管的材质为铝合金。

13、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房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第一方面中的机房散热系统。机房散热系统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机房内空气的温度和机房外空气的温度。控制器与风机和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用于根据温度检测装置获取的温度值,控制风机运行或停止运行。机房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机房内空气的温度和机房外空气的温度。若机房内空气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根据机房内空气的温度与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控制风机运行。在控制风机运行之后,若机房内空气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风机停止运行。

14、进一步地,温度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散热口处空气的温度。根据机房内空气的温度与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控制风机运行,包括:若机房内空气的温度与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差,则控制风机运行。若机房内空气的温度与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差,获取散热口处空气的温度,并判断散热口处空气的温度与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差。若散热口处空气的温度与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温差,控制风机运行。

1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机房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16、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如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种机房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1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也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18、本申请中第二方面至第四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压箱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压箱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压箱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静压箱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每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材质为铝合金。

9.一种机房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房散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散热口处空气的温度,所述根据所述机房内空气的温度与所述机房外空气的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风机运行,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房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通信机房散热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机房的散热效率。本申请的机房散热系统包括散热装置、机柜、导风管以及风机。散热装置设置于机房外,且散热装置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出气口与机房连接,以使出气口流出的气流流入机房内。机柜设置于机房内,且具有散热口。导风管具有进风口和排风口,进风口与散热口连接,排风口与进气口连接。风机设置于导风管内,风机所引入的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导风管内,并通过排风口排出。本申请可用于为通信机房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华,张宁宁,王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