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91088发布日期:2024-02-02 21:2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在众多领域和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显示装置应用的许多场合中,例如,收银处的显示装置、窗口问询处的显示装置,往往需要显示装置双面显示,即显示装置的相对两侧都能显示画面。现有技术中,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两个独立控制的显示面板以及提供背光的背光源,但是这会导致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成本,也会使得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不利于轻薄化,降低了用户体验。

2、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侧与第二出光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组件、偏光调节组件与光学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光线至所述偏光调节组件,所述偏光调节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且部分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将所述光线转化为第一偏振光线,部分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将所述光线转化为第二偏振光线。其中,所述光学组件具有方向相异的透光轴与反射轴,所述第一偏振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透光轴平行,所述光学组件的透光轴用于透过所述第一偏振光线至所述第一出光侧,所述第二偏振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所述反光轴平行,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光轴用于反射所述第二偏振光线至所述第二出光侧。

3、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所述偏光调节组件与所述光学组件实现了双面显示的所述显示装置,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较为简单,节约了成本,且有利于所述显示装置轻薄化。

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多个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一偏振光线,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二偏振光线;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二偏振光线,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一偏振光线。

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包括溶液与多个量子元件,所述溶液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光学组件之间,多个所述量子元件分散于所述溶液内。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一偏振光线,位于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二偏振光线;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二偏振光线,位于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用于将所述光线转化为所述第一偏振光线。

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透过所述量子元件的偏振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方向平行。

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每个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设置有相间隔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驱动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偏转的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使得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光轴平行,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透光轴平行。

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每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设置有相间隔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驱动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偏转的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使得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光轴平行,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透光轴平行。

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控制单元,所述偏光控制单元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偏光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指令以向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供电,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形成所述预设电场。

1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所述发光组件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与所述发光组件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位置相错开;或者,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所述发光组件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与所述发光组件的多个所述发光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1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沿着第一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或者,多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沿着第二方向依次交替设置,并均沿着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延伸。

12、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出光侧与第二出光侧均露出所述壳体。

13、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壳体与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偏光调节组件与所述光学组件实现了双面显示的所述显示装置,使得所述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较为简单,节约了成本,且有利于所述显示装置轻薄化,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出光侧与第二出光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组件、偏光调节组件与光学组件,所述偏光调节组件用于接收所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且部分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将所述光线转化为第一偏振光线,部分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将所述光线转化为第二偏振光线;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包括依次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多个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调节组件包括溶液与多个量子元件,所述溶液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光学组件之间,多个所述量子元件分散于所述溶液内;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透过所述量子元件的偏振光线的偏振方向与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方向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每个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设置有相间隔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驱动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偏转的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使得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光轴平行,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透光轴平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调节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多个第二电极,每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设置有相间隔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形成驱动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偏转的预设电场,所述预设电场使得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反光轴平行,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内的多个所述量子元件的长轴与所述光学组件的透光轴平行。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控制单元,所述偏光控制单元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多个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偏光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指令以向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电极供电,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形成所述预设电场。

8.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所述发光组件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与所述发光组件的多个发光元件的位置相错开;或者,

9.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偏光调节区域与多个所述第二偏光调节区域沿着第一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均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或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出光侧与第二出光侧均露出所述壳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组件、偏光调节组件与光学组件,偏光调节组件用于接收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且偏光调节组件将光线转化为第一偏振光线,偏光调节组件将光线转化为第二偏振光线。光学组件具有方向相异的透光轴与反射轴,第一偏振光线的偏振方向与透光轴平行,光学组件的透光轴透过第一偏振光线至第一出光侧,第二偏振光线的偏振方向与反光轴平行,光学组件的反光轴反射第二偏振光线至第二出光侧。因此,通过偏光调节组件与光学组件实现了双面显示的显示装置,且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显示装置轻薄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吴佳星,张军,袁海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