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散热器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61469发布日期:2024-02-07 13:0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散热器及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散热器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1、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所不可或缺的,而想要维持电子产品的寿命与可靠性,散热问题就是重中之重。

2、相关技术中,如公开的cn219577673u,一种均热板,包括底壳1、盖板3、两个毛细结构层5、数个弹性支撑件7及冷凝液9,所述盖板3盖合于底壳1上,形成一腔室10,所述冷凝液9位于腔室10内。两个毛细结构层5位于该腔室10内并分别设于底壳1和盖板3的内表面。数个弹性支撑件7位于该腔室10内,两个毛细结构层5对应于数个弹性支撑件7分别设有数个通孔51,每个弹性支撑件7的两端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51并分别顶抵于底壳1和盖板3的内表面。

3、工作原理为:发热器件发出的热量通过与均热板直接接触传递到均热板的外表面(以盖板3的外表面为例),位于盖板3内表面的毛细结构层5将热量传递到腔室10内的冷凝液9(例如水),冷凝液9吸收热量蒸发为气体,从而带走热量。由于冷凝气(例如水蒸气)的潜热性,腔室10内的热气体会沿着腔室10移动到温度较低的内壁(位于底板12内表面的毛细结构层5),因而会液化并释放热能,这些冷凝液9通过位于底板12内表面的毛细结构层5将热量散发出去,并且由于两毛细结构层5之间的距离不会太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毛细力,冷凝液9的热量散发后通过该毛细力的作用向上回到位于盖板3内表面的毛细结构层5处,再次吸收热量,如此循环,从而导出发热器件发出的热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均热板与发热器件相接触处的表面面积要显著大于发热器件的表面面积,则发热器件产生的热量能让均热板发生液体相变的区域,并不能覆盖整个均热板的大部分位置,所以导致均热板的散热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均热板的散热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散热器及服务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包括:

4、导热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容置腔;

5、主相变导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真空容置腔中,两个所述主相变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真空容置腔相对的两个大面上,其中一个所述主相变导热结构内具有主相变导热工质;

6、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的外表面上,所述传热元件用于增加热量传递至所述导热外壳远离热源位置的路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源发出的热量,其中一部分直接从散热接触区处传递至距离自身最近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中,以使位于热源附近的主相变导热工质发生液体相变,另一部分,先通过传热元件运动至导热外壳上距离散热接触区较远的位置处,接着再穿过导热外壳而传递至该处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中,所以距离热源较远处的主相变导热工质也能发生液体相变,从而使均热板有更大范围的主相变导热工质发生液体相变,进而可提升了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8、优选的,所述导热外壳用于与热源相接触的位置设为散热接触区,所述传热元件一端靠近所述散热区,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散热接触区的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传热元件以所述散热接触区为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热源沿圆周方向不同位置的热量可以分别由不同的传热元件进行传递和扩散,所以距离热源较远的地方能有更多的区域能在双重热量的配合下更快地发生液体相变,从而能进一步增大发生液体相变的区域,进而能提升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10、优选的,所述传热元件内真空设有传热相变导热结构,所述传热相变导热结构内具有传热相变导热工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采用常见金属来导热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传热相变导热结构的导热能力更好,从而能使距离热源较远处的区域更快地发生液体相变,进而能提升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12、优选的,所述导热外壳包括底壳和盖板组成,所述底壳外表面用于与外部热源相抵接,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底壳上形成所述真空容置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真空容置腔内会装载有主相变导热结构等其他元件,所以导热外壳必然是需要两个以上的元件组合而成的,而选择底壳以及盖板的方式,则后续组装完成后便只需要在底壳与盖板之间的拼接处进行密封处理即可,从而能使得均热板的制造更加简单。

14、优选的,所述真空容置腔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间隔均匀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个端面分别抵接在所述真空容置腔相对的两个内壁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支撑柱的设置,使得真空容置腔在外界压力和高温的环境下,能够有效避免导热外壳塌陷或者膨胀,从而影响均热板的散热效果,同时支撑柱还能起到倒流的作用,促使主相变导热工质在液化后能沿着支撑柱滑落到靠近热源一端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中,有利于形成散热循环。

16、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相变导热结构,所述连通相变导热结构两个所述主相变导热结构相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连通相变导热结构的设置,连通相变导热结构连通了真空容置腔相对的两个大面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依靠连通相变导热结构对液化后的主相变导热工质产生的作用力,进一步促进了主相变导热工质液化后滑落到靠近热源一端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中,提升了均热板的散热循环效率。

18、优选的,所述主相变导热结构、所述传热相变导热结构以及所述连通相变导热结构均具有多孔结构,所述主相变导热结构、所述传热相变导热结构与所述连通相变导热结构的孔隙大小不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主相变导热结构、传热相变导热结构和连通相变导热结构都具有多孔的结构,形成了较多的毛细孔道,毛细孔道对液化后的主相变导热工质产生毛细作用力,进一步促进主相变导热工质的流动,因主相变导热结构和连通相变导热结构孔隙不同,则毛细孔道对不同位置的主相变导热工质会产生不同的毛细作用力,提升了主相变导热工质的循环效率。

20、优选的,所述导热外壳还设置有储液器、散热鳍片和导流管,所述储液器设置在所述导热外壳上,所述导流管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容置腔相连通,所述散热鳍片设置在所述导流管表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散热鳍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此种设计方式,能够高效的将真空容置腔内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3、一种散热器,包括强化激活多孔毛细结构的传热结构。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起到强化散热器中相变导热结构的效果,提高散热能力。

2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服务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6、一种服务器,包括散热器。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服务器具备更强的散热能力。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热源发出的热量,其中一部分直接从散热接触区处传递至距离自身最近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中,以使位于热源附近的主相变导热工质发生液体相变,另一部分,先通过传热元件运动至导热外壳上距离散热接触区较远的位置处,接着再穿过导热外壳而传递至该处的主相变导热结构中,所以距离热源较远处的主相变导热工质也能发生液体相变,从而使均热板有更大范围的主相变导热工质发生液体相变,进而可提升了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30、2.相比于采用常见金属来导热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传热相变导热结构的导热能力更好,从而能使距离热源较远处的区域更快地发生液体相变,进而能提升均热板的散热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