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11224发布日期:2023-09-20 20:1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网模拟测试,尤其涉及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


背景技术:

1、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的风电双馈变流器柜将风机设置在机柜外部,整体地对整个机柜进行散热,在机柜设置一个进风口,在外部风机的位置开设一个出风口,冷风从进风口进入机柜内部,对电感、功率模块、并网接触器及断路器整体进行散热,由于电感及并网接触器的发热量比功率模块要高,当冷风经过电感及功率模块后温度会变得很高,无法对功率模块起到散热作用,缺少对次高温散热功能区及高温散热的功能区进行区分,散热没有梯度进行,造成散热效率低,散热不充分,散热过于集中;同时现有技术的将并网柜、主控柜及功率柜分开设置,再通过并柜件和上下角钢将多个柜体连接在一起,这样设计虽然能进行区分散热,但是导致机柜内部结构件、线缆和铜排使用量增多,整机成本较高,占地面积大。

2、亟需一种能区分次高温器件及高温器件进行梯度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充分,解决功率模块散热过于集中问题,占地面积小,节省成本的风冷双馈变流器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该风冷双馈变流器柜能区分次高温器件及高温器件进行梯度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充分,解决功率模块散热过于集中问题,占地面积小,节省成本。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包括变流器柜主体,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功能区、第二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二散热功能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左右两侧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包括:机侧功率模块、网侧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包括:并网接触器,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机侧散热器,所述网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网侧散热器,所述机侧散热器的出风口、网侧散热器的出风口、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底部结构、变流器柜主体前后面内壁围成五面密闭的风机腔体,所述风机腔体的第六面设置有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所述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设置有用于将经过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的次热风吸入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并对第二散热功能区的器件进行再次散热的风机;所述变流器柜主体的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所处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部进风口,所述变流器柜主体的所述上部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上的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部进风口;所述机侧散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散热功能区的风吸入所述风机腔体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网侧散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散热功能区的风吸入所述风机腔体的第二进风口。

3、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还包括机侧电感。

4、优选地,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包括网侧断路器、滤波电容。

5、优选地,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及网侧功率模块通过所述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连接在一起。

6、优选地,所述机侧散热器及所述网侧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腔体的上下部,所述机侧散热器的出风口及网侧散热器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底部结构设置于所述风机腔体的右部,所述风机腔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机腔体的左部,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前后面内壁为所述风机腔体的前后部。

7、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前部的配电板,所述配电板的安装轴采用可旋转铰链方式安装于所述变流器柜主体上。

8、采用上述结构之后,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包括变流器柜主体,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功能区、第二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二散热功能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左右两侧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包括:机侧功率模块、网侧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包括:并网接触器,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机侧散热器,所述网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网侧散热器,所述机侧散热器的出风口、网侧散热器的出风口、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底部结构、变流器柜主体前后面内壁围成五面密闭的风机腔体,所述风机腔体的第六面设置有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所述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设置有用于将经过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的次热风吸入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并对第二散热功能区的器件进行再次散热的风机;所述变流器柜主体的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所处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部进风口,所述变流器柜主体的所述上部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上的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部进风口;所述机侧散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散热功能区的风吸入所述风机腔体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网侧散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散热功能区的风吸入所述风机腔体的第二进风口;该风冷双馈变流器柜能区分次高温器件及高温器件进行梯度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充分,解决功率模块散热过于集中问题,占地面积小,节省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变流器柜主体,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功能区、第二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二散热功能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左右两侧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包括:机侧功率模块、网侧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包括:并网接触器,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机侧散热器,所述网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网侧散热器,所述机侧散热器的出风口、网侧散热器的出风口、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底部结构、变流器柜主体前后面内壁围成五面密闭的风机腔体,所述风机腔体的第六面设置有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所述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设置有用于将经过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的次热风吸入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并对第二散热功能区的器件进行再次散热的风机;所述变流器柜主体的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所处的侧壁上设置有上部进风口,所述变流器柜主体的所述上部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上的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部进风口;所述机侧散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散热功能区的风吸入所述风机腔体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网侧散热器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散热功能区的风吸入所述风机腔体的第二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还包括机侧电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包括网侧断路器、滤波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及网侧功率模块通过所述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侧散热器及所述网侧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风机腔体的上下部,所述机侧散热器的出风口及网侧散热器的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底部结构设置于所述风机腔体的右部,所述风机腔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机腔体的左部,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前后面内壁为所述风机腔体的前后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侧功率模块前部的配电板,所述配电板的安装轴采用可旋转铰链方式安装于所述变流器柜主体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冷双馈变流器柜,包括变流器柜主体,变流器柜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散热功能区、第二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二散热功能区分别设置于所述变流器柜主体左右两侧并且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功能区的上部,所述第一散热功能区包括:机侧功率模块、网侧功率模块、功率模块电容池组件;网侧功率模块后部设置有网侧散热器,风机腔体出风口结构设置有用于将经过第一散热功能区及第三散热功能区的次热风吸入所述第二散热功能区并对第二散热功能区的器件进行再次散热的风机;该风冷双馈变流器柜能区分次高温器件及高温器件进行梯度散热,散热效率高,散热充分,解决功率模块散热过于集中问题,占地面积小,节省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吕一航,王琰,黄寒松,张小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