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1777发布日期:2023-09-14 00:5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1、纯电动汽车,它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虽然它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但一直仅限于某些特定范围内应用,市场较小,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类别的蓄电池,普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外形尺寸和重量大、充电时间长等严重缺点;

2、经检索,公开号:cn207691561u,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其结构包括固定凹槽、固定槽、接口箱、接口槽、防护层、转轴柱、固定底架、导线接口、导线、操作机箱、支撑杆、固定盖,转轴柱与防护层位于同一轴心上,操作机箱包括保护层、接线盒、机箱、固定螺丝、扇叶、旋转柱、罩壳、转子、轴承,保护层内部设有机箱,旋转柱嵌入安装于罩壳内部,转子安装于旋转柱外表面,轴承嵌入安装于转子内部,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将线接入接口箱内部的接口槽内,并通过电能带动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柱旋转,由转子高速旋转,由惯性带动其转动,在旋转柱转动的同时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散热,使内部的散热效果提高,防止设备因过热造成故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申请案中通过旋转柱带动扇叶进行转动进而对转动散热,进而将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然而机箱在运行期间内部会产生大量热量,通过扇叶只能够对机箱表面进行有效散热,散热效果较差,机箱内部运行温度难以消散后而持续升温,易出现故障、老化和损坏现象,影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的正常使用;

4、因此对于现有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箱和扇叶,所述机箱靠近扇叶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机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

3、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左散热鳍片、右散热鳍片、连接柱、散热孔以及纵散热鳍片,所述导热板靠近扇叶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左散热鳍片和多组右散热鳍片,相邻的所述左散热鳍片和右散热鳍片通过连接柱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两组相邻的所述连接柱之间设置有纵散热鳍片。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左散热鳍片、右散热鳍片、纵散热鳍片、导热板以及连接柱为一体式结构设计。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左散热鳍片、右散热鳍片、纵散热鳍片以及连接柱的内部呈连通状结构设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主体的底部且位于扇叶的下方等间距开设有多组散热槽。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导热板的内部开设有两组螺纹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导热板的外部直径大小与机箱的外部直径大小一致。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散热组件和导热板的配合使用,不仅方便将机箱内部运行温度导出便于扇叶进行散热,同时通过散热组件增加散热面积,方便散热扇叶对导热板导出的散热进行有效散热,其次,结合散热孔的设计,便于散热风进入至散热组件内部,进而扇叶旋转期间便于对散热组件内外同时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对机体的散热效率,避免机箱内部运行温度难以消散而持续升温致使发生故障或损坏现象,从而保证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的正常使用,此外,通纵散热鳍片不仅能够增加导热板的散热面积,还能对左散热鳍片和右散热鳍片之间进行加强,提高左散热鳍片和右散热鳍片连接的牢固性,延长散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箱(2)和扇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2)靠近扇叶(3)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远离机箱(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散热鳍片(501)、右散热鳍片(502)、纵散热鳍片(505)、导热板(4)以及连接柱(503)为一体式结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散热鳍片(501)、右散热鳍片(502)、纵散热鳍片(505)以及连接柱(503)的内部呈连通状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部且位于扇叶(3)的下方等间距开设有多组散热槽(1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的内部开设有两组螺纹孔(4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4)的外部直径大小与机箱(2)的外部直径大小一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机箱和扇叶,所述机箱靠近扇叶的一侧贴合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机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左散热鳍片、右散热鳍片、连接柱、散热孔以及纵散热鳍片,所述导热板靠近扇叶的一侧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左散热鳍片和多组右散热鳍片,相邻的所述左散热鳍片和右散热鳍片通过连接柱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散热孔,两组相邻的所述连接柱之间设置有纵散热鳍片,与现有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相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提高了现有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的散热效率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沃伊奇·彼得·科兹诺夫斯基,安德烈·瓦迪斯瓦夫·勒布科夫斯基,岳慧颖,奥维迪厄斯·罗马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哥白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