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6362发布日期:2023-08-20 16:0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磁感应热处理,具体为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电磁感应加热,即电磁加热技术,是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

2、现我矿车间加工出的车销、轴承、螺丝等,全部没有进行专用的热处理与淬火装置进行处理,全部是利用氧气进行人工淬火,同时也不便对淬火的热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热处理后制作出的工件质量导致参差不齐和工作周期较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中部右侧等距离开设有两个连接槽,所述加热装置的内腔右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接收柱,所述底座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能量主机,所述能量主机的底部左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电磁线圈连接头,所述电磁线圈连接头的左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电磁线束。

4、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采用铝合金材质设置而成。

5、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开设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呈扇形设置而成。

6、优选的,所述电磁线束均通过连接槽与接收柱相连接。

7、优选的,两个所述接收柱的正面均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腔均设置有电磁线圈。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1、该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槽、连接槽、接收柱、能量主机、电磁线圈连接头、电磁线束、安装槽、电磁线圈的配合使用能量主机产生热能后通过电磁线圈连接头将热量输送至两个电磁线束内,随后两个电磁线束再通过连接槽将其内腔所接收到的热能输送至两个接收柱的内腔之中,当电磁线圈将两个接收柱所接收输送到其内的热量后,随后再将所接收输送到电磁线圈中的热量输送至加热装置的内腔之中对轴销进行快速加热,从而能够不需工作人员利用氧气人工进行加热、淬火导致出现时间长、能耗高,控制不好热处理的工艺,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处理后的轴销软硬不一,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10、2、该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槽、连接槽、接收柱、能量主机、电磁线圈连接头、电磁线束、安装槽、电磁线圈的配合使用可将需要进行局部加热的工件放置于加热槽上进行加热,从而能够精确地将工件需进行淬火的局部进行加热,特别是在轴销加工后,对轴销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加热装置(2),所述加热装置(2)的中部右侧等距离开设有两个连接槽(3),所述加热装置(2)的内腔右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接收柱(4),所述底座(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能量主机(5),所述能量主机(5)的底部左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电磁线圈连接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采用铝合金材质设置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的顶部开设有加热槽(8),所述加热槽(8)呈扇形设置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连接头(6)的左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电磁线束(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收柱(4)的正面均等距离开设有多个安装槽(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束(7)均通过连接槽(3)与接收柱(4)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9)的内腔均设置有电磁线圈(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电磁感应热处理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中部右侧等距离开设有两个连接槽,加热装置的内腔右侧等距离设置有两个接收柱。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槽、连接槽、接收柱、能量主机、电磁线圈连接头、电磁线束、安装槽、电磁线圈的配合使用能量主机产生热能通过电磁线圈连接头将热能输送至电磁线束内,电磁线束再经连接槽将所接收到的热能输送至接收柱内,当电磁线圈将接收柱所接收输送到其内的热量后,再将电磁线圈中的热量输送至加热装置中对轴销进行快速加热,从而能够不需工作人员利用氧气人工进行淬火导致出现时间长能耗高不好控制,进而防止处理后的轴销软硬不一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段艳军,张涵,赵路广,张继龙,王磊,韩卓鹏,吕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