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5907发布日期:2023-09-16 22:58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汽车为人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其中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2、其中,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进行管理的系统,通常具有测量电池电压的功能,防止或避免电池过放电、过充电、过温度等异常状况出现。bdu(battery disconnect unit,电池配电盒总成)也称作电池配电单元,电池配电盒内部集成高压器件,含有预充回路、充放电回路,具有电流检测、电压检测等功能,用来控制动力电池回路的通断,起到系统过载和短路保护的作用。

3、目前,bms和bdu通常布置在电池包的前端,bms主控板、bms从控板及其壳体均直接固定在电池包下壳体上,然而电池系统现有的热管理方案未考虑bms及bdu冷却,且在有限的电气件布置空间内,ctp(cell to pack,无模组电池包)液冷方案不能单独设计合理的冷却路径高效冷却bms及bdu。对于大电流充/放电工况,bdu继电器温度超上限存在工作失效风险,进而影响电池系统的高压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能够实现bms与bdu的安装,且实现高效冷却,保证工作安全性。

2、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其上端设置有一安装面;液冷板,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bdu组件,其设置于所述液冷板远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bms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且与所述bdu组件间隔分布。

4、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bdu组件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液冷板,当bdu组件进行工作时,能够通过液冷板对其散热,实现在相同载流面积的情况下提升过流能力的效果,bms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当bms组件进行工作时,能够通过安装支架进行散热,实现对bms组件的冷却,保证工作安全性,同时由于安装支架上集成了bdu组件及bms组件,实现了对两者的固定。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部分及第二液冷部分,所述第一液冷部分与所述第二液冷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液冷部分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二液冷部分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通过将液冷板设置成第一液冷部分及第二液冷部分,实现bdu组件不同位置的冷却,保证在相同载流面积的情况下提升过流能力,能够适配大电流充/放电工况。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du组件包括第一bdu结构及第二bdu结构,所述第一bdu结构与所述第二bdu结构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bdu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部分,所述第二bdu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液冷部分。通过第一液冷部分对第一bdu结构进行冷却,第二液冷部分对第二bdu结构进行冷却,能够延长液冷板的冷却路径,实现良好的冷却效果,提升bdu组件的过流能力。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bdu结构包括第一高压配电盒、第一继电器及第一汇流排,所述第一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高压配电盒的内腔,且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汇流排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在第一继电器的底部设置用于第一汇流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有利于第一汇流排的连接,实现与高压回路的连接,保证安全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bdu结构包括第二高压配电盒、第二继电器及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二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高压配电盒的内腔,且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汇流排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在第二继电器的底部设置用于第二汇流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有利于第二汇流排的连接,实现与高压回路的连接,保证安全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设置于所述bdu组件与所述液冷板之间。在bdu组件进行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导热件传递至液冷板,有利于充分利用bdu组件与液冷板之间的间隙,实现对bdu组件的冷却,保证在相同载流面积的情况下,提升其过流能力。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ms组件包括bms主板及bms从板,所述bms主板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bms从板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所述bms主板与所述bms从板间隔分布。通过将bms主板与bms从板间隔分布,能够减少bms主板与bms从板工作产生的热量相互影响,提高bms组件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了bms组件的使用寿命。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ms主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面连接,且所述bms主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设置有导热间隙,所述导热间隙设置有第二导热件。

12、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在bms主板的周缘设置第一固定件,使得bms主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bms主板的一部分能够通过第一固定件充当换热热沉对其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导热件将热量传递给安装支架,实现了bms主板的散热,提高了bms主板的散热效率。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ms从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面连接。通过在bms从板的周缘设置第二固定件,使得bms主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固定件充当换热热沉将其传递给安装支架,实现了bms从板的散热,提高了bms从板的散热效率。

1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

15、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包,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6、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第一液冷部分及第二液冷部分,所述第一液冷部分与所述第二液冷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液冷部分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二液冷部分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du组件包括第一bdu结构及第二bdu结构,所述第一bdu结构与所述第二bdu结构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bdu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冷部分,所述第二bdu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液冷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du结构包括第一高压配电盒、第一继电器及第一汇流排,所述第一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高压配电盒的内腔,且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汇流排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bdu结构包括第二高压配电盒、第二继电器及第二汇流排,所述第二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高压配电盒的内腔,且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汇流排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设置于所述bdu组件与所述液冷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组件包括bms主板及bms从板,所述bms主板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bms从板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且所述bms主板与所述bms从板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主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面连接,且所述bms主板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设置有导热间隙,所述导热间隙设置有第二导热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ms从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安装面连接。

10.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bms与bdu的安装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及动力电池包,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BMS与BDU的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其上端设置有一安装面;液冷板,其设置于安装面;BDU组件,其设置于液冷板远离安装支架的一侧;BMS组件,其设置于安装面,且与BDU组件间隔分布。BDU组件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液冷板,当BDU组件进行工作时,能够通过液冷板对其散热,实现在相同载流面积的情况下提升过流能力的效果,BMS组件设置于安装支架,当BMS组件进行工作时,能够通过安装支架进行散热,实现对BMS组件的冷却,保证工作安全性,同时由于安装支架上集成了BDU组件及BMS组件,实现了对两者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壮,曾勇,吕少茵,阮祖云,邓善庆,邢大龙,曹自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