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2612发布日期:2023-07-28 08:1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差分驱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1、差分驱动电路特点是可以很好地抑制共模信号,抑制零点漂移,放大差模信号;具体而言,差分驱动电路是利用电路参数的对称性和负反馈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并以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为显著特征,广泛应用于直接耦合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输入级;现有的差分驱动电路多使用为芯片驱动,驱动输出电压为5v,由于对应的差分信号输出大多为端口信号传输,容易出现因端口热拔插而导致芯片或端口烧坏的问题,而且对于高速差分信号输出,端口没办法使用类似于tvs大功率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电压转换电路、非门电路、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tvs二极管和vcc端,所述tvs二极管、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均连接至vcc端,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所述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一自恢复保险丝和第二自恢复保险丝;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所述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三自恢复保险丝和第四自恢复保险丝;所述非门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压转换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有共模信号输入端。

3、优选的,所述第一双mos对管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一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差分正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4、优选的,所述第二双mos对管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二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差分负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5、优选的,所述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上分别并联有一第一体二极管;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三双mos对管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三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差分正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7、优选的,所述第四双mos对管包括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所述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四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差分负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8、优选的,所述第三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上分别并联有一第二体二极管;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

9、优选的,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共模信号,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共模信号;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还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vdd端。

10、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普通二极管,所述普通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vdd端,所述普通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vcc端和tvs二极管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所述普通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有极性电容的正极和无极性电容相连接,所述有极性电容的负极和无极性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gnd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中,电源电路包括tvs二极管和vcc端,tvs二极管、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均连接至vcc端,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一自恢复保险丝和第二自恢复保险丝;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三自恢复保险丝和第四自恢复保险丝;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有共模信号输入端,采用该电路能够有效解决对于热拔插瞬间,端口产生压差,导致端口烧毁问题,还能兼容宽电压,做限流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电压转换电路、非门电路、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tvs二极管和vcc端,所述tvs二极管、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均连接至vcc端,所述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所述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一自恢复保险丝和第二自恢复保险丝;所述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所述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三自恢复保险丝和第四自恢复保险丝;所述非门电路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电压转换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有共模信号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mos对管包括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和第一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一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差分正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mos对管包括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二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差分负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mos管、第一n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二nmos管上分别并联有一第一体二极管;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pmos管和第二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一nmos管和第二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双mos对管包括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和第三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三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差分正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双mos对管包括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所述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栅极均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漏极均与第四自恢复保险丝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自恢复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差分负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连接vcc端,所述第四nmos管的源极连接gnd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p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pmos管和第四nmos管上分别并联有一第二体二极管;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的漏极相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三pmos管和第四p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源极相连接,其中另外两个所述第二体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第三nmos管和第四nmos管的漏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电压转换芯片,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第一共模信号,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第二共模信号;所述电压转换芯片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还分别连接有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第一vdd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普通二极管,所述普通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vdd端,所述普通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vcc端和tvs二极管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还包括有极性电容和无极性电容,所述普通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有极性电容的正极和无极性电容相连接,所述有极性电容的负极和无极性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gnd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共模转差分驱动输出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电压转换电路、非门电路、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电源电路包括TVS二极管和VCC端,TVS二极管、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和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均连接至VCC端,第一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第一双MOS对管和第二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一自恢复保险丝和第二自恢复保险丝;第二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包括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第三双MOS对管和第四双MOS对管分别连接有第三自恢复保险丝和第四自恢复保险丝;采用该电路能够有效解决对于热拔插瞬间,端口产生压差,导致端口烧毁的问题,能兼容宽电压。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汇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